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略谈中医的传承(一)——传承与道统
斯医在兹


什么是传承


既然传承被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被当作中医药发展的根本,那么就有必要反过来问一问:究竟什么是传承?也就是说有关传承本身的问题亦是需要去认识的。如果我们不去认识,那我们可能很难从传承中得到什么,传承作为上述的根本也就成了空话。


传统讲的是什么


近些年来,由于跟随诸师的感悟,我对传承作了较为深入的思考,认为传承这个词来自于传统。在今天,传统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用词,凡是过去的东西都可谓之传统,似乎传统成了久远时间的指代。当然,传统在时间上似有过去时间的痕迹,但它又不限于此。或者最多只能说,传统之于现代与过去,过去表现得更浓烈一些。而在我此刻的内心,传统几乎不带时间的标志,过去有传统,现在有传统,将来也有传统。传统讲的实际是两件事情,传讲的是传承,统讲的是道统。合之,则为传统!从这样的层面去理解传统,亦就知道今天我们把传统打上时间的烙印,多少是有些不切实际的。而从上述的角度讨论传承,那么,传承实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是传授,承是承接,而传承的对象或者目的是道统。

弄清楚了传统的精确内涵,那么作为中医人,我们所要传承的道统是什么呢?道统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其份量是极其沉重的,可以说它与命脉相当。如果我们从命脉这个角度去考量道统,大家能否回答:我们有几个命呢?


人命与天命


其实,在我们文化里面常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只是我们没有过多的去思考和关注。比如我们首先有生命,生与死是相对的,所以生命描述的是有生有死的这个命,或者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伴随我们这个肉体沉浮的命,这个叫生命,或者称人命。另一个命,有一种说法把它叫慧命,就是智慧的命,这个命往往不随肉体沉浮,甚至无有生死可言。这后一个命在我们的文化里往往又称为天命,孔子讲到自己一生的命运时,有“五十而知天命”,就是真正到了五十的时候,他才与智慧的命合而为一,才知道了真正的智慧是怎么一回事情。天命到了子思这里有了更明确的定义,这就是《中庸》开首提出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所以我们谈道统与命脉的关联,似乎可以从这里找到依据。

就天命与人命而言,在中国文化的范畴里,她是天命重于人命(或曰生命)的,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与重天命的价值取向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从道统命脉的层面来分析,我们谈道统也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天命层面的道统,一个是人命层面的道统。

天命层面的道统以性言之,我将其称为中国文化的道统,当然这个道统还有其它的称谓。那么,人命层面的道统呢?这就是作为中医人该迫切关心的问题了。我以为这一层面的道统亦就是中医的道统所在。


中医的道统是什么


所谓道统,也可以说是道上的大一统,把这个拎起来,什么都在里面了。所以我们讲传承,便指的是传承这个道统,因为只要传承了它,什么都涵盖了。那我们能不能够说一说中医的道统是什么呢?

打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映入眼帘的是大家熟悉的一段话:“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按照上述道统的涵义,如果将天地、万物、变化、生杀、神明一起打包,天底下还剩下什么?不剩什么了!所以,阴阳作为中医道统之所在,是没有疑义的。

我们再看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的一段话:“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一个“继之”,一个“成之”,中国文化及中医的纲要完全涵括在里面了,这是我们研习道统甚须关注的文字。所以,传承是在道统的前提下谈传承,离开道统来谈传承,便会限于技法的层面,那就是技术而非学术了。

继之者是人命的层面,成之者是天命的层面,所谓天人合一,是指这两个层面的合一,或者是指人命向天命回归。这便是中国文化的大道统所在。今天我们重点讨论传承,道统的问题只能点到为止。



——选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发展高峰论坛论文精选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力红|什么是真正的长寿?
《碧渊赋》
中医 | 第一等学问(二)
论安分守己
从道统层面聊聊中医的传承
和大家一起学习命理经典《碧渊赋》捷驰千里马:为什么中和为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