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在搞“题海战术”?改用“题组”为教学增效
userphoto

2022.11.02 河北

关注


为了让学生获得高分,在试题上“见多识广”,对各种题型“面熟”,数学学科最常用练习的手段就是“题海战术”,造成的结果是:学生虽然一套题接着一套题的练,可对于这些题目背后的知识,理解不足,掌握不牢。原因何在?在题海战中,教师在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教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的讲练结合,忽视了“方法”的思考和“探究过程”的把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何从“题海战”的泥潭中走出来,真正提升教学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练习要“删繁为简”,删去无用的、烦琐的大量习题,简化教师“支离破碎”的讲解,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迁移性的通用概念上的数学思维能力,想办法为学生安排适宜而简要的练习,发展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

近两年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数学题组的问题,试图通过题组的研究与实践来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状态。                    


什么是题组?

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它具有鲜明的对比性、层次性、迁移性和实效性,对巩固所学知识、纠正思维偏差、增强解题能力、形成知识网络、发展思维能力等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什么是题组教学?

题组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练习形式,是运用题组进行教学的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精选若干例题、习题,并按教学顺序组成一组例题与练习题,而知识、方法与技能则穿插融合其中,因为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不会是单一的,一般是多元的,因此,一节课可能只使用一个题组,也可能需要若干题组。一些教师对题组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仅将“题组”视为孤立的“一组题目”,忽视了题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时只是蜻蜓点水,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题组教学就丢失了其应有的价值。


使用前,先充分理解“题组”


1



教师要把握好题组的类型

把握不同类型的题组,了解其特点与适用性,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题组开展教学。

题组有着不同的类型:经典性题组、再现性题组、示范性题组,也可以分为对比型题组、探究性题组、巩固性题组等,这里建议老师们多进行总结,将典型题目进行整理,编辑成题组库,需要时方便使用:

在我的计算题类型题组库中,收集了“对比型题组”,如:
①125×8÷125×8      ①25×4             ①﹙125+25﹚×8
②75+25-75+25      ②24×5             ②﹙125×25﹚×8

在应用题的练习题组库中,我收集了“对比型题组”、“扩题型题组”、“结构型题组”、“一题多解型题组”等。如:

对比型题组:

①原来有5本书,现在的书是原来的5倍,现在有几本书?
②原来有5本书,现在把书增加5倍,现在有几本书?
③原来有5本书,现在把书增加到5倍,现在有几本书?

扩题型题组:

①粮仓里有大米300千克,面粉2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粮仓里有大米300千克,面粉比大米少1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③粮仓里有大米6包,每包筐重50千克,面粉有4包,每包重25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

一题多解型题组:

①学校购买学生校服,已知一件上衣40元,一条裤子28元,买这样的40套校服需要多少元?
②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橘子各15筐,已知每筐苹果重40千克,每筐橘子重52千克。橘子比苹果重多少千克?

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与技能技巧的学习,一般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后才能获得。总之,题目先于知识与方法,这就让学生首先看到了教学上称之为“近景目标”的事物,从而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其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得到调动。     


2



老师要了解不同题组的特点

把握题组的特点是为了运用好题组。题组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特点一:题组的主题性

题组的目标具有教学组织作用,指引教师选择题组的内容,为教师选择教学内容提供了依据,离开教学目标的题组内容是不可取的,环绕着教学目标组织教学重点内容,处理好教学的难点,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下列题组案例主要通过4个题目,以不同的数学方式表明“小数的性质”。 
填空
(1)把6.8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     )
(2)把6.83乘100,得到的数是(     )
(3)把6.83扩大100倍,得到的数是(     )
(4)把6.83除以0.01,得到的数是(     )

四种不同的叙述,得到的答案是相同的。要求学生知道,把一个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乘100”“ 扩大100倍”“ 除以0.01”,最后的结果都是相同的,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特点二:题组之间的内在联系性

教学中有很多练习或内容结构相同或解题思路相通,把类似练习组合在一起,引领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分析概括出同类问题的结构和解题规律。

:学习了“求总路程的相遇问题'后设计的题组练习:
小明和小红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红每分钟走50米,求:
(1)如果4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2)经过3分钟两人还相距离11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3)经过5分钟,两人擦肩而过并继续向前走,一转身两人的距离是110米。两地相距多少米?

这一组题同属于“速度和x时间=路程”的问题范畴,让学生直接去完成第(2)、(3)题有一定难度,思维有障碍,通过这些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设计,把学生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就很容易让学生自行概括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进而掌握解题规律,达到一题引一组的目的,实现认知水平向更高台阶迈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特点三:注意题组之间的互为补充性

环绕题组主题,通过不断变化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对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有了更明晰的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逐步提高。

:在倍数关系的应用题练习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组:
①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橘子的总量是苹果的5倍,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②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是橘子总量的2倍,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③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橘子的总量比苹果的5倍还多10千克,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④水果店有苹果50千克,比橘子总量的2倍多10千克,苹果和橘子一共有多少千克?

特点四:题组的简要性

题组的简要特点是题组的要义所在,只有简要,题组才有其存在的意义。题组的“少一点、好一点”是指教学内容不在于量,而在于质。学得过多,不如宁愿少学一点,学得扎实一点。因此,在“少一点”的基础上,实现“好一点”的教学。简要不是简单的少,而是把握学生学习的核心,即普适性强的通用概念,提高知识学习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构建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学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上进行迁移,在思维能力上进行训练。 

例:原来有 〇〇〇
增加2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到2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2倍多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看似意思相近的语句陈述,但是多一个字,变一个字,它所表示的含义却不相同。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把3个〇看成1份,1倍就是3个〇。“增加2倍”就是原来的3倍,“增加到2倍”就是原来的2倍,“增加2倍多1个”就是原来的3倍还要加上1个,“增加2个”就是在原来3个的只数上加2个。


怎样使用题组才能为教学增效

教学中使用题目不能“为了有而有”,随意搞一些题目,或者选择题目常有猎奇图新鲜的倾向,应该对照教学目标与学情,选择适当题目与编组,重点是对题目的处理,强调其内在的联系,在内容与形式上匹配,层层推进。

采用题组教学,由于要对教材重新处理,要按照题组层次编拟教案,设计教学程序,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教师必须做有心人,平时注意搜集各种题型题目分门别类整理,到时按需所用。怎么用呢?

比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有一项工程,原计划每天修路80米,实际上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这项工程仅用了12.5天就完工,求原计划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看你们能想出几种解题方法?
学生开始思考都能用什么方法求解,有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80×(1+20%)÷80=15天。这是按照常规解题思路解题,教师让学生拓展思维,看能不能找到其他的解题方法。有的学生提出,既然速度快20%,那时间也会同样缩短,因此给出了另一种思路:12.5×(1+20%)=15天。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然后提示学生我们可以用解方程的思路来考虑问题,将原来需要用多少天设为X。顺着教师的思路,学生列出了方程式,80x=80×(1+20%)×12.5求解后x=15天。教师问,还有其他的思路吗?学生有些茫然。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题呢?这时学生找到了计算方法:80∶80×(1+20%)=12.5∶x,求解后x=15。

上述案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别按照一般应用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的思路、用比例解题的思路解决了问题,使学会的知识融会贯通,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再比如:学习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后设计的题组练习:
(1)甲数是500,乙数比甲数多100,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2)甲数是500,乙数是600,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3)乙数是600,比甲数多100,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
在理解第(1)题之后,面对第(2)、(3)题的变化,学生在现有发展水平上,出现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他们会思考:第(2)题甲数已知,乙数比甲数多几未知;第(3)题乙数比甲数多几已知,甲数未知。这三题的共同点都是用乙数比甲数多的数去除以甲数,新的思维点被找准并解决。通过变化“解一题会一类”,提高了应变能力,发展了思维品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

练习可以千变万化,力求思维突破“最近发展区”,思维的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在新的现有发展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并形成新的“最近发展区”。如此循环,学生在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中练习,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逐步得到提高,思维不断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只要正确应对各种变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使用“题组练习”时,要仔细分析每个题组练习的内涵,把握题组练习的目的,通过题组练习,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连结知识间的联系,促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脱离“题海战术”,真正实现“题尽其用”为教学增效。

郑中国际学校小学部  李国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上好练习课
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性的现状与思考
吴国平:2015年初三中考数学复习会专题讲座
王继伟的作业-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哈尔滨高中教师学科教研活动-中国教师研修网
题海战术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