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阳揽胜:新安宝真观
       宝真观又名养马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五头镇庙上村与梁村之间的犹龙寨南坡,相传秦王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曾在此养马。这里是金水河与西沟河交汇处,群山拥抱,金水环绕,风景优雅,为新安东北部著名古观。据《新安县志》记载:“宝真观为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重修。”根据观内碑文记载,该观在明清时期还经历了多次重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戏楼、山门、老君殿、东西配殿、厢房、玉皇殿等,现存房屋10座、27间,均为硬山式建筑,砖木结构,灰瓦敷面。该观内的三皇洞、斗母阁,依山而建,为窑洞式青砖拱券结构。观内另有明清重修石碑数块;古柏一株,高约7米,围长3米有余。宝真观有“新安第一观”之称,对于研究当地古代的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价值。1985年被列入新安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2月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戏楼










老君殿(因观内管理人员不让拍照,此图引自网络)


唐柏(此图引自网络),据说此柏由秦王李世民亲手栽植


唐柏(此图引自网络)








金水河溪流潺潺


东北角的土崖


北面的土崖


宝真观全貌






俯视图

附记:
       宝真观之前没有听说过,即使上世纪80~90年代先后在五头镇蹲点做技术服务以及推广河南小尾寒羊期间也没有听说,也许是没有怎么关注当地的名胜古迹的缘故吧。前些时在洛阳的报纸上看到有这样一处古迹,尤其是还是个养马观,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此养过马,对于一个畜牧工作者来说很有必要前去一探究竟。于是23日便驾车前去了。由于地处偏僻,没有游人,门前看似成了车辆修理厂,看过戏楼准备入门参观时,有管理人员跟随不让参观并催促着离开,说是农活忙急着锁门。想想这应是不让进去的搪塞理由,便告知自己的身份,并且是专程来的希望能进去看看,无奈同意但一再说不能拍照,哪怕是那颗枯树。在管理人员的催促下快速在院子里走了一遭,殿宇也没有进去。走出山谷后想想应该拍张宝真观的环境图,就升起了航拍器,谁知那管理员反应很快驾车奔到了跟前,告知先不能走,要上报有关部门备案。在那里等了约一个小时看见一辆公安的车来了,原来是报案了。真的让我哭笑不得,不知是管理员的认真负责,还是过于敏感,还惊动了警力,事先告诉过她我的来意和身份,递过名片,即便拍几张照片,用意也是介绍文物现状,呼吁保护文物,要不谁知道这样一个山沟里还有一处唐代的名胜古迹,一些房屋近乎倒塌急于修缮,我想不至于这样处理吧。好在公安来后简单了解了情况做了笔录便放行了。多年来走过多少个国家、省市文保单位,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特在此备注。
       宝真观近期刚被列入省保单位,这是幸事,只是这处文保单位从管理到环境都需要提升,尤其是房屋多数破损,有些近乎倒塌,需要尽早修缮。



  一个普通的村落,一方与道教文化相伴相生的热土,它记载着一个烽烟不息的年代,它是开创大唐帝国辉煌纪元的重要军事基地;历史曾在这里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有位在这里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曾在此牧养万千铁骑;闪电般的鞭影,划破隋王朝阴郁的天空,挥舞出一个贞观之治的盛世。

  而今,作为历史见证的遗存——宝真观犹在,据《新安县志》及相关碑文记载,宝真观始建于贞观三年。明清以来,历经六次大的修缮,今天这个规模宏大的道观,应是宣统三年重修的历史见证。就是因为唐帝国的开国元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尉迟敬德在这里屯粮养马,因此当地村民又称宝真观为养马观。

  也许是金水河甘甜清冽,适宜于饮马;也许是沿河两岸水草肥美,适宜于放牧,尉迟敬德蓄养的战马才剽悍雄健,才奋蹄扬鬃冲破了王世充的骁将单雄信的重重包围,成功地解救出唐王李世民;也许是尉迟敬德蓄养的战马如入无人之境,才生俘窦建德,大败刘黑闼,杀出了一条通往洛阳城的通道。尉迟敬德戎马倥偬,骁勇善战,为唐帝国踏出半壁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一个天气阴冷的冬日里,我们怀着对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的敬重,怀着对那段流失的岁月的好奇,慕名来到宝真观,穿越千年时空,亲眼目睹这份儿中古时期遗存的文明旧址。

  初见宝真观,使人联想起“深山藏古寺”那个艺坛佳话。宝贞观正是蛰居在北邙山中的一位隐士。道观建筑堪称典范:背依犹龙寨,面对金水河,在朝阳的一面山坡上,由下而上依次为戏楼、山门殿、老君殿、玉皇殿、三皇洞和斗母阁,两侧有大小不同的配殿。以戏楼至斗母阁为中轴线,分布五重院落,并依据地势高低,呈错落有序状;站在山脚仰视,整座禅院,煞是壮观,仿佛一轴从山顶悬垂下来的水墨丹青。

  由斗母阁,可以登上山顶——犹龙寨,观与寨相为依托,浑然一体。犹龙寨恢宏挺拔,衬托出宝真观的立体壮观;宝真观的立体壮观,更点缀出犹龙寨的恢宏挺拔。观与寨东北南三面环水,金水河不分昼夜潺潺西去,犹如清弦古琴,弹奏着叮叮咚咚的乐曲。站在山顶俯瞰,金水河犹如一条温柔的臂弯,将犹龙寨与宝真观轻轻拦在怀中;站在河边看观与寨,它们又仿佛一位淳朴的长者,将金水河紧紧呵护在自己的身旁。

  步入清寂的观内,被一股泠泠的泉声吸引,我们立马围了过去。观内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这乌龙泉水夏日清凉,冬天温热;天旱不减,雨涝不增;更为独特的是,它的周围长满了一种能延年益寿的中药材何首乌。我们也和所有到这里的游人一样,都情不自禁地舀起一杯,品味,咂摸,然后,一饮而尽;啜饮的是青山的琼浆,品味的是大地的乳汁,清泉滋润着肺腑,兴致便油然而生。

  老君殿前,那株干枯的柏树,格外抢眼。在冬日凛冽的寒风里,它傲然挺立。也许在它风华正茂时,曾经冠盖葱郁,遮天蔽日;也许,它的树干上拴过李世民的战马,枝桠上挂过尉迟敬德的长槊;无数的唐王将士在它的脚下畅想未来;而今它完成了生存的使命,失去了当年的生机,只留下两丈多高的躯干,需要两个人伸展双臂才能合围;它浑身长满了苍苔。经历了宋元风霜,抗拒过明清的雷电,依然倔强地挺立,以此来延展自己生命的年轮;说不清它是何时停止了呼吸,何时脱掉了青翠的衣装,但它的魂魄不散,坚挺如初。当地百姓有句歌谣:“先有树,后有观,然后才有新安县。”可见他生存的年代久远。我惊奇,经历千年风雨,难以计数的的兵燹战火,天灾人祸,它居然能躲过一次次的劫难而不曾倒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养马观一面鲜艳的旗帜,一座不朽的丰碑,一部村庄的宝典,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一份虔诚的信仰……那缠了满身的红布条,不正揭示了这一切吗?

  然而,我不能不说,宝真观老了,犹龙寨病了。

  见证那株古柏的宝真观与犹龙寨,也同那株古柏一样,寂寥,凄惨。曾经抗拒过无数兵燹匪患,呵护过无数百姓生命的犹龙寨,如今令人悲悯。寨门损毁,门洞上方那块康熙年间新安名人题写着“犹龙寨”三个大字的青石匾额,也在阴雨中滑落,如今流落在一户王姓人家;寨垛坍塌,寨墙四周满目疮痍,难见昔日的威武刚劲;寨顶鲜有人光顾,近一公顷大的寨顶草原上,放眼弥望是已经枯黄萋萋芳草,几只乌鸦在寒风中惊恐地鸣叫……

  宝真观,也不像网络上虚饰的“香火旺盛,游人络绎”,那只是往昔的风光。如今,只是在二月十二庙会时,才有四周村镇游人云集;引殿前的空地上,到处是残砖烂瓦,枯枝败叶;戏楼前的空地上,长满绿油油的麦苗,引人想起姜夔《扬州慢》里的名句“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戏楼有线网罩着,据说是农户在里面圈养乌鸡;老君殿前的香炉里残灰已冷。在整个二十世纪的近百年中,这里一直是育人的圣地,在世纪末九十年代,学校另迁新址,村民们才按记忆中的模样塑起神像,摆上香炉,恢复了道观的旧貌。院中道路被雨水冲出壕沟,凸凹不平,污泥堆积,杂草丛生;仆碑横卧于荒烟蔓草间。老君殿里塑像后面的墙皮已经剥落;嵌在壁上的七通古碑,碑文模糊,看不清字迹;每块碑都用一根碗口粗的原木斜撑着,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险;香案右边的黑板上,还有村民选举用“正”字计票的粉笔字,异常清晰;黑板下面的墙上还靠着锄头和铁锹;进门两侧堆放着农家杂物——显然这是一座人神混居的房屋,见不到正规禅院的肃穆庄严。三皇殿、斗母宫墙基走形,房檐残损,台阶晃动,门窗腐朽,殿面破旧不堪;不少配殿上的门锁锈蚀斑斑,说不清有多长时间已无人问津了,不知道那些门锁还能不能打开?

  抱着三分歉疚,七分悲悯,我们走出宝真观。天空依旧阴沉沉,雾蒙蒙,西风乍起,雪花零零星星地飘落,金水河泛着清白的浪花,默默地向西流着,似乎在诉说着淡淡的忧伤;两岸高可参天的白杨,在寒风中瑟瑟伫立,神情凄然;再回首,遥望宝真观那一轴水墨丹青,像一张严重褪色的老照片,老态,沧桑,一幅萎靡不振的神情;只有那株千年古柏上系着的红布条迎风飘飞,仿佛几点将要熄灭的火焰,还跳动着几分灵动……

                                                             2011-1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安历史】之养马
名联欣赏:名胜楹联(河南洛阳戏楼 )
北泉寺内唐朝大将尉迟恭栽的两棵古柏成仙了,白果树内可摆桌喝酒
【荐读】国庆节西游记,崤函古道访慈禧行宫,汉函谷关忆千年往事
宏图大业34:最后一击,走向大位
非典型旅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