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石渠:色须寺与巴格玛尼石经墙

甘肃石渠:色须寺与巴格玛尼石经墙

(2013-12-07 17:35:21)

    


色须寺

色须寺

巴格嘛呢墙

巴格嘛呢墙

扎加神山

巴格嘛呢墙曼陀罗

巴格嘛呢墙

巴格嘛呢墙

一世巴格仁波切刻的第一块玛尼石

守佛殿的老人

      也不知道他是在竹庆寺见过我们还是仅仅凭直觉。不过经他这么一说,自然有了和他继续深入的话题。我们告诉他,打算在石渠住两天,然后去玉树,至于法会,因为根本不知道,只是巧遇,所以没有刻意安排时间,去晚了,错过了,另外我们想拜见法王白马格桑也没见到,因此感觉挺遗憾的。

      “其实没关系的,我也只远远的见过法王,只要去到那里,就等同于见到法王了。”喇嘛很会安慰人。

       “你是哪个寺庙的,是专程来参加法会的吗?”

       “是的,我是青海杂多竹庆寺的,是这个竹庆寺的分寺。”

        “杂多?”地名知道,但具体位置我们还搞不清楚。

         “离玉树200多公里。我叔叔是寺里的活佛,那是一个幽静、殊胜的寺庙,要是你们有机会来住上几天,一定会很喜欢的。”喇嘛很诚恳的发出了邀请。

        通过喇嘛留的通讯方式,我们知道了他叫荣沙闹丁。荣沙闹丁走后,我们立刻查阅地图,了解到杂多是玉树以西最偏远的县份,地处唐古拉山北麓,是澜沧江的发源地。不用说,原始的自然人文一定保持完好、别具魅力。说实话,我们几乎有了去杂多走一趟的冲动,不过此次是团队行动,时间等诸方面也不允许过于随性而游,这种不切实际的想象只是转瞬之间,便被我们自己给否定了。

        看来前往杂多,拜访竹庆寺,只能期待将来,恰逢一个合适的机缘了。

        10月12日上午起了个晚,将近中午,我们才上街吃饭,顺便补充些食物。石渠县城很小,一十字形街道和分布于街道周围的低矮小楼,基本上构成了县城的全部。唯一算是特色并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街上野狗成群,粗略估计至少百只以上。野狗清一色的膘肥体壮、面相凶狠,看起来挺吓人。不过当地人显然已经习以为常,对这些野狗一律视若无睹。反而丹呢,因为当地人没怎么见过,走在街上,还常有人害怕得大呼小叫,躲得远远的。

        下午两点,我们驱车去离城30多公里的色须寺。色须寺是石渠县最大的寺庙,始建于240多年前,属格鲁派。该寺寺藏有弥勒佛雕像、古印度名寺佛杖、宗喀巴的牙舍利塔等珍贵文物,现有1300多名僧人,设显密宗两大学院,是康巴地区能授“格西”学位的两大格鲁派寺庙之一。

        “格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位称谓,类似于内陆大学的博士。喇嘛学习完必修的经典后,可以考取不同等级的格西。格鲁派注重显密双修,顺序先显后密。显宗学院以研习因明、般若、中观、具舍、戒律学等五部大论为主。修习完显宗后,僧人可以继续修习密宗。密宗院的课程主要由行续、事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四部分组成。显密学习的内容相对固定,修习顺序上,也体现了由浅入深、从简到繁的渐进过程。

         与显宗相对应,按等级有拉让巴、措让巴、林赛巴格西等,与密宗相对应,有阿然巴格西等。喇嘛一般修完五部大论,取得显宗格西的学位,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间,而继续修习密宗,则基本上是终身不辍。可以说,喇嘛的全部生命,都融入在了对佛法漫无止境的学习、思辨、精进,以及对我们所生存世界的本质坚持不懈的追求、证论、探索的过程之中。

        运气不太好,下午3点过,当我们到达色须寺时,所有的佛殿都关着门,寺里很清静,基本上见不到喇嘛身影,想找人开门进佛殿绝无可能。无奈,我们只在极乐世界经堂等栋著名的大殿外转了转,除了外观,几乎什么也没看到。


色须寺


色须寺

一世巴格仁波切石刻像

石经墙外的草原

石经墙至色须寺路上的草原

石经墙至色须寺路上的草原

往玉树路上的狐狸

往玉树路上的藏原羚

往玉树路上的藏原羚

石渠玉树分界线4700米安巴拉山垭口

       告别色须寺,继续前行20多公里,便是巴格玛尼石经墙。巴格玛尼石经墙建于公元十七世纪,由一世巴格仁波切桑美彭措修建。宽高各约2到3米的石经墙,被数不清的白塔围绕,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一字排开,延绵将近2公里。石经墙沐浴着下午的和暖的阳光,越发显得神圣、雄伟、壮阔。这是一座信仰的长城,也是藏人辉煌文明的见证。

       转饶石经墙的路上,又遇一位喇嘛主动过来搭讪,他告诉我们他叫土登克之,是左前方山脚下宁玛派扎加寺的僧人,同时也是一位藏医,除了给藏人治病,还依据古法秘制藏香和藏药枕。有了他的沿途介绍,我们在转经路上还增长了不少知识,知道了西北方那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矮山便是康区著名的扎加神山;石经墙后半部分是近十年逐渐加长的,而且还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外延伸。最有趣的,是他教我们如何辨别经石年代长短的方法,称至少15年以上,经石上才会长一种锈红色的苔藓,一般苔藓越多、颜色越暗,说明年代越久。我们按他所说去观察经石,好像还真是如此,起码在石经墙较旧的前半程,才发现经石上长有锈红色的苔藓。

       有土登克之同路,我们得以进入了石经墙头正面的佛殿,里面供奉有一世巴格仁波切的石刻像、一世巴格仁波切亲手刻制的巴格嘛呢墙第一块玛尼石,以及历世巴格仁波切的灵塔。据土登讲,现在巴格仁波切已转至6世,而且转世活佛有好几个,其中一个便住锡在扎加寺。一个活佛有几个转世,比较罕见,但在藏地也并非绝无仅有。依据佛理,活佛是佛法身、报身、化身三身中的化身佛,而佛为普度众生,可以以不同形式、多个化身出现,道理和逻辑上讲,应该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几个转世同时出现,毕竟甚为蹊跷,寻访转世过程中是否掺杂有人为因素,甚至均衡各方利益的博弈,那便不得而知了。

       佛殿由一位7、80岁的老喇嘛看守,据他说已经持续了20多年。显然他以能够看守佛殿为荣,并且俨然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说起有关石经墙和佛殿的一切,老人都倍感兴奋、如数家珍,只可惜他的话我们大多听不懂,否则,或许还能获知更多,石经墙每一块经石、佛殿每一件珍宝背后,所承载的悠远历史与精彩故事。

       离开石经墙,已经日近黄昏,草原的天空时而云卷风舒,霞光四溢,时而黑云压城、山雨欲来,其景致变幻无常又出奇美丽。我们沿途停车、拍照,直到天已黑尽,才恋恋不舍,返回石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上最长的玛尼石经堆,藏民心中的信仰之墙,已有300年
四川朝圣地不止有色达,还有这些信仰一样纯粹的地方!
石渠,曾经的太阳部落,是四川最难抵达的县城之一(下)
藏区最大的玛尼石城——石渠松格玛尼(自驾青康之三)
甘孜十八县:雅砻江边,太阳部落
美呆 | 军人镜头里的石渠:梦中的扎溪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