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铜川: 延昌寺砖塔与石塔
2015-10-0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第七批)】

  离开三原到铜川,第一站是延昌寺塔。

  北上铜川,G65高速分成东西两岔,延昌寺塔在西岔的高速出口附近的赵家坡。塔其实并不在村子里,附近也没有什么路标。好在这座塔村民们都知道,一路走一路打听,顺着水泥路一直往坡下开。车可以一直开到塔边上,因为不熟悉道路,看见了坡下的国保碑,就直接停在那里从小道步行上坡了。
  上坡小道挺明显,但到了台阶尽头却被荆棘挡死。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一点一点费力从荆棘中挑开一个勉强通过的小口,终于胜利到达塔下。后来才明白,这荆棘是为了防止塔下人家养鸡跑散,不是为了故意为难我们。不管怎么,这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昂扬斗志就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从后面的大桥可以看出来这座塔距离高速口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是因为所处的地势低,在外面不大容易看见。树丛背后的那一道白线就是来时一路下坡的水泥路。
  塔已经带有明显的倾斜。在塔的四层上系着一圈铁丝,现在就靠着这铁丝牵引以避免进一步恶化以至倒塌。对此塔的维修实在是迫在眉睫。

  这座塔平面六边形,顶部已残,现存八层,从外轮廓来推测,原来应该有九层。

  塔身砌出阑额、普拍枋、倚柱,每一面分成三开间。二层中有一面当心间辟券门。有的层、面上在当心间做假门,次间做卧棂盲窗;有的层面上素面无饰。第三层上作出平座围栏。

  各层均为双层椽头出檐,檐下施仿木斗拱。八层因残缺不详。七层下为单抄四铺作。其余各层为双抄五铺作。柱头铺作为计心造,补间铺作偷心造。四层及以下各层的次间上也有补间铺作。






  关于这座塔的年代,尚未有直接文字或考古资料证据。但看这座塔的模样,宋塔无疑。

  关于延昌寺,以金代明昌七年的《耀州华原县延昌寺三门记》碑为较早的直接资料。其碑早已被破坏,碑文收录于《陕西金石志》。没能找到该碑文,网上搜到的间接引用片段:“当元魏宣武延昌二年,州郡总立一万三千余寺,此延昌寺盖其一也……说者考其故铭,以为自魏孝文皇帝公主始也,公主天性独悟,厌居欲海,一日私遁帝官,隐迹山野,辗转跋涉至华原之西有五里,乃结草为庵,誓修苦行,虽寒暑屡迁,而其节不改,精苦之外,乃手塑佛像万尊,以其冥佑,国人之敬信者,感其弃富贵纷华,乐斯贫苦,乃相与崇建宝塔以置其像,构立精舍以为依栖之所,精诚所感,不劳而成,国人因呼之曰万佛寺,洎宣武即位,有司闻于朝,屡诏不起,延昌元年,无疾结加而化,上悼之,敕葬寺之西北四十里大唐山,曰延昌陵,赐其寺额曰延昌寺”。

  根据这段记载,延昌寺历史可上溯到北魏宣武帝时期。延昌寺俗名万佛寺,这座塔也因此经常被叫作万佛寺塔。北魏宣武帝也是个十分崇佛的皇帝。《魏书·释老志》中记载:“ 世宗篤好佛理......上既崇之,下彌企尚。至延昌中,天下州郡僧尼寺,積有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七所,徒侶逾眾"。延昌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时期不算瞎扯。什么太子、公主等等的传说,姑妄听之。



  原来的延昌寺在耀州名刹中尤为知名,所谓“右邻涧谷,左据唐原,而有山林之兴,加以殿塔崇峻,堂室宏敞而杂以茂林修竹,盖华原之胜境也“。曾经的胜境早已化身于沟壑荒坡,古刹也只剩下古塔摇摇欲坠于原址。延昌寺里原有的一些石碑石塔现已搬移到药王山。其中的延昌寺千佛塔现在药王山北洞。

  在其基座处有造像主题名:“四面都化主魏洪达”。所以依命名惯例,这座石塔应称为“魏洪达造像塔”。

  这是一座方形十层的小型石塔,四面造像。各层雕刻出仿木结构,每一面上分成两间。下面六层柱头上施大斗,上面四层柱头上为一斗三升拱。
  每一间龛内都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身像。十层四面,加上塔刹上的四尊,一共造像四百零四尊。







  这座塔的年代笼统地称为北朝。朋友野娃有一篇雄文《药王山延昌寺造像塔》专门分析了这座塔,并推断为北周至隋。珠玉在前,佩服之余,愈使下笔艰涩。于是藏拙。

http://blog.sina.com.cn/songwanyo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铜川篇·铜川新区延昌寺塔(北宋)
中國古塔大全(十四)
广东塔—阳江—北山石塔
陕西的古塔(四)
第三批国保--(10.古建筑)
应县木塔、千佛石塔、飞虹塔…山西这些古塔,每一座都是稀世珍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