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昌平:徒步走明陵之思陵

徒步走明陵之思陵

(2017-06-02 21:24:18)


    崇祯皇帝朱由检,光宗第五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二十二日封信王,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皇位于中极殿。次年改元崇祯,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在景山自缢身亡。同年四月四日入葬。

 

    徒步走明陵之思陵

                               (2017—02—25)

                 

    拟议计划中的明十三陵寝徒步环游行……本着先西、再东、后中的路径,首行,我打算今日先去游逛西路之三陵——即思陵、昭陵和定陵。

   清晨七时许,我乘872路公交车从德胜门出发,一路疾驶到大宫门站,再快步穿行至村西,换倒(昌)53路,穿过泰陵园牌楼,抵达小红门村的悼陵监站下车,经村民指点,很快就在一处小小的山坳里,见到了红墙残瓦,断头松柏(据乡民讲:这是因附近为雷区,曾多次遭雷击),阴风肃寥掩映下的明思陵……。

   思陵位于昌平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远离主陵区核心位置,独隐十三陵陵区的西南角一隅,(思陵目前尚不对游客正式开放)这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朱由检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

   真是亡国之君,境遇果然悲惨……原所建有的主体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更不用说明楼寝殿了,可以这样说:满目荒凉,断壁残垣,凄惨衰寂,一片狼籍……遗址周围堆列着长长的石条,散乱的,无言地诉说着,它三十五岁主人殒命煤山的惶恐落魄的下场……。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唯独可以让崇祯皇帝略感欣慰的是,思陵之西南附近约百米处,亦有明思宗的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与其生前为奴,死后作伴。为嘉许其贞忠殉主,顺治帝康熙帝亦为王承恩立碑流芳。

   明思宗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1628年即位,至1644年明思宗见明朝大势已去,于紫禁城景山自缢身亡

   据村民介绍:清朝灭亡后,思陵屡遭劫难,残毁十分严重。地下墓室曾先后两次被当地土匪盗挖。1947年,国民党军队为修炮楼,又大规模地拆毁陵园地面建筑。思陵已是满目凄凉,只有坟冢、楼殿遗址、石雕五供、碑石作为珍贵文物保存下来。

   明思陵,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但古陵残碑,松涛阵阵,仍别有一番意境。特别是残存下来的石雕艺术品,构思奇妙,雕工精细。

   其中,精美绝伦的“石五供”和巨大的碑石雕刻,抢眼夺目……。

   资料显示:石五供,又可分为前后两套。前一套,是五个相互独立的供器,正中为香炉,雕为四足两耳的方鼎形,上面浮雕饕餮纹。左右为烛台,台腹四面雕刻人物故事;最两边的是花瓶,瓶腹、瓶项略呈圆形,亦浮雕饕餮纹。五供器各施以石座,与明代其他各陵共用一祭台不同。后面的一套,祭案的案端作翘头式,案面浮雕绳纹,下作闷户橱形状,四腿因项部内收而随势弯曲,足部外翻,还保留着明式家具线脚优美、雄浑大方的特色。案上放有石雕供果五盘,一盘为桔,一盘为柿,一盘为石榴,另外两盘分别为寿桃和佛手,形象十分逼真。

   碑石雕刻也别有风趣。碑首作“四螭下垂”式,碑身左右雕升龙,碑座前雕五龙,后雕五麒麟,左右雕母狮背负小狮图案,母狮前还有小狮或作戏球状,或伏于母狮身下作哺乳状,形态极为生动,据说,这是象征古代官爵中“太师、少师”的一种吉祥图案。明楼内的圣号碑碑阳篆额“大明”二字,下刻“庄烈愍皇帝之陵”七个大字。前面的神道碑碑阳篆额“欶建”,下刻清顺治年间大学士金之俊奉欶撰写的碑文。

   漫步轻声中,我走出明思陵,却又别有一番怅然的思绪袭来……,恍若自己穿越了明代约260多年岁月风云的时空隧道……我断想:从明成祖初始建长陵到明末亡命之君葬埋思陵,从明成祖朱棣到明崇祯朱由检,什么是富贵荣华,什么为权势官爵,个中的历史沧桑,皆是过眼烟云罢了……。

   唉!这正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

              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

              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

             明思宗贴身太监王承恩陪葬墓

   王承恩墓。王承恩(1617年—1644),明末宦官,李自成攻进北京时,崇祯帝召集官兵,前来的只有王承恩一人。在王承恩陪伴下,崇祯登上煤山,吊死在老槐树上,王承恩则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上。清顺治帝在为崇祯皇帝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将其葬在思陵门外。王承恩墓前一共三通石碑,照片中前方的为第二通,碑文800字,为顺治帝亲自撰写;第三通碑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顺治帝撰写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十大帝陵
十三陵之
无字碑不是武则天的专利,明十三陵就有12座无字碑
明十三陵:皇家陵墓群
明十三陵,为什么有一座太监的陵墓?这位太监又是谁?
柿肥叶红十三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