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莫斯塔尔那座饱经沧桑的老桥(波黑)




莫斯塔尔(Mostar)位于萨拉热窝以南130公里,是波黑著名的历史名城。我在做巴尔干半岛攻略时就把莫斯塔尔当作必去之地,因为一直仰慕它传说中的老桥(Stari Most)。这座建于16世纪奥斯曼时期的古石桥,历经了几百年的沧桑,在93年的波黑内战中被毁。后来在联合国的帮助下,直到2004年才被修复,是莫斯塔尔乃至波黑历史的见证。

莫斯塔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自1468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后来由于它是从亚得里亚海到波斯尼亚中部之间贸易路线的中枢而繁华。18世纪初期,莫斯塔尔有24个清真寺,奥斯曼风格的古城建设达到顶峰。从1878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8年,莫斯塔尔由奥匈帝国统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斯拉夫联邦成立,它的组成甚为复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到了1991年6月,南斯拉夫开始解体。波黑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波黑前途发生严重分歧:穆族与克族主张独立,而塞尔维亚族则坚决反对。民族矛盾激化到最后战争爆发。波黑战争持续了三年多,异常惨烈,共有二十多万人死亡,超过二百万人无家可归,要知道当时波黑的总人口也不过四百多万。莫斯塔尔自然也无法逃离战争的命运,城内很多历史建筑惨遭破坏,随着老桥被炸,克族和穆族的仅有的一点情义也灰飞烟灭。

莫斯塔尔人在联合国的帮助下,1999年开始修复老桥,到2004年对外开放,2005年被纳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老桥虽然修复了,人心却没有,波黑内战后已20多年,民族宗教间的紧张情绪仍在。城东和城西有各自的社区,从学校,医院和交通等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基本老死不相往来。

据说看老桥最好的位置是在老城东岸的科斯基莫哈默德帕夏清真寺(Koski MehmedPašaMosque),名字真长,下文中简称帕夏清真寺。据说它有着莫斯塔尔最美的风景。而我住在城西,要穿过一个步行桥到河对面。


在桥上看美丽的内雷特瓦河流如同玉带一般,蜿蜒在莫斯塔尔的城下。西岸圣方济修道院的钟楼孤零零的伸向天空。钟楼有107米高,是波斯尼亚地区最高的钟楼。修道院是2000年修好的,原址是1866年修建的天主教教堂,在波黑战争中被毁。


穿过繁华的商业街,很快来到帕夏清真寺。清真寺建于1618年,内院有一个古朴的六角亭,是洗漱池,依照惯例做祷告的人都要在这里清洗一下。


清真寺内十分简朴,需要购票才能入内参观。
 



然而想上宣礼塔看风景还要再加银子:)我迫不及待的以最快的速度登上了宣礼塔狭小的观景台。果然这里视野极佳,环顾四周都是风景如画。
 


当然,面对莫斯塔尔老桥的方向最为拥挤,风景也最美。看老桥横跨在山谷之中,桥体呈现优美的弧线,最中间的地方有一点点尖,而单孔的桥洞是半圆形,桥的两头都有高大的石头桥头堡。一点儿不谦虚的说老桥与周围 中世纪的石头房子和青山绿水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这点儿银子花的太值了。:)




桥两头高大的桥头堡也被称为老桥的守卫(nativelymostari),而莫斯塔尔(mostar)的名字即从守桥人(mostari)而来.


竖版的照片更可以体现莫斯塔尔的美,没有内雷特瓦河,老桥要逊色不少。河水一路湍急如飞花碎玉,美得不可思议。

莫斯塔尔的老城区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基本上都是石头房子,看着非常古朴,很有中世纪感觉。



心满意足的从宣礼塔上下来,在清真寺的后花园再看看老桥。这个角度几乎与老桥平视。

从帕夏清真寺出来,在附近转转。商业街两侧和伊斯坦布尔很像,很多土耳其的土特产和旅行纪念品店。老街的街道鹅卵石铺就很有特色,就是走在上面容易崴脚。
 



都说波黑的治安不是特别好,小偷小摸挺多,确实看见街上有些衣衫褴褛的小孩并追着游客乞讨。




离老桥越近,游人越多,更加繁华热闹。


 
看了一路的古桥,仍然是拍不够。真是一步一景,每个角度都有不同的美。


桥头堡上方的山上有个十字架, 叫沟坎十字架(Humskikriž),据说在那里可以看到莫斯塔尔的全景,风景相当棒。我没有时间(太热!)去,给以后去波黑旅行的朋友做个参考。

回望走过的商业街,彩色的排房商铺看着赏心悦目,给古城增添了活泼的气息。这些商铺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代。
 

商铺和小卖摊一直延伸到老桥上,这里人潮涌动,绝对是莫斯塔尔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在老桥上看风光,近处是刚刚走过的商业区,古香古色的石头房子林立,远处是内雷特瓦河奔腾不息。清真寺的宣礼塔主导了山谷里的天际线。
 

   
 

 
老桥的另一侧则是青山绿水,更加自然的风貌。

走到河床上看老桥,从低处仰视,更显出它不凡的风采。
1557年苏莱曼苏丹(Sulejman)下令将木桥改建为石桥,土耳其著名建筑师哈鲁汀(Hajrudin)担起建桥重任,耗时10年,1566年正式启用。这座桥宽4.5米,桥长30米,桥拱最高端距水面20米,是当时最宽的桥。桥体采用当地的1088块岩石,桥墩则是石灰石。
   
     
17世纪有位旅行家,看到莫斯塔尔老石桥叹为观止,说“桥从一个悬崖延伸到另一个悬崖,就像空中的彩虹,我不过是阿拉的一个从属者,虽游历过16个国家却从未见过这样的桥梁。”现代人已经习惯了高架桥,几百年前,这老桥不能不说是个建筑奇迹。
  
莫斯塔尔有个从17世纪开始的风俗,就是跳桥,当地勇敢的年轻人从桥上一跃而下跳到冰冷湍急的河里,每年7月份都有跳桥比赛。现在这里游人众多,如果众筹到足够的金额(20欧元?),也会有当地人为此献身。跳水者在 空中张开双臂,整个身体如同一副十字,散发着悲伤的气氛。如果有正当的工作,没有人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换取游客的掌声。

当跳桥者从水里浮现,围观者才松了一口气。
 
从河岸上行,看到画在墙上的大树根,几乎可以以假乱真,很有创意,让人莞尔。

在老城的东岸走走,也是典型的奥斯曼街区。漫步于此,时光似乎回流几百年。
 
  
在老桥的东岸还有一个小石桥叫crookedbridge,与老桥样子很像。可以说是老桥的迷你版。它坐落在雷特瓦河的支流上,比莫斯塔尔老桥历史还悠久,建于1558年,是为了修建老桥而做的模拟实验。桥身下漂亮的半圆拱宽8.56米,高4.15米。
 
连桥上的台阶都和老桥同出一辙,桥面用突出的石条和碎石混合铺成,桥两端、桥侧以及与桥相连的小路铺设着鹅卵石,这些材料均取自当地。
 

石桥桥头有个石头房子,几乎建在河水之上,与石桥十分相衬,石块墙身,石片屋顶,古朴苍劲。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进巴尔干半岛(三)波黑塞族共和国
波黑——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
波黑之旅:劫后余生的莫斯塔尔
莫斯塔尔,是波黑的一座古城
波黑之旅:莫斯塔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