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10轴“六分半书”欣赏
郑燮《行书祝允明诗轴》纸本行书 86.1×4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逃暑应能暂闭关,未消多把古贤攀。 并抛杯酌方为懒,少事篇章恐碍闲。风堕一庭邻寺叶,云开半面隔城山。浮生只说潜处易,隐比求名事更艰。
款署:书为厉堂年世寅长兄。板桥弟郑燮。
郑燮《行书李白诗轴》纸本行书 183.5×94.3cm 1763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释文: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
款署:乾隆癸未。板桥老人郑燮。
钤印:燮何力之有焉(白文)、丙辰进士(朱文)
【资料来源】《湖南省博物馆馆藏明清书法陈列》(湖南省博物馆)
郑燮 《行书梁武帝论书中堂》纸本行书 190.8×11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鍾繇書。如雲鶴遊天。羣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耶。邯鄲淳書。應規入矩。方圓乃成。曹孟德書。如荊華委鈿。徧地玲(王靈)瓏。金玉分輝。羣峰蒼翠。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
款署:板橋鄭燮書。
钤印:橄欖軒、鄭燮、丙辰進士
郑燮 《行书墨兰苦茗七言联》纸本行书 165×31cm×2 1738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
款署:乾隆三年八月廿有四日。又老年學兄。板橋居士鄭燮漫題。
钤印:二十年前舊板橋、鄭燮、克柔
郑燮 《行书梁武帝论书中堂》纸本行书 190.8×11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鍾繇書。如雲鶴遊天。羣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耶。邯鄲淳書。應規入矩。方圓乃成。曹孟德書。如荊華委鈿。徧地玲(王靈)瓏。金玉分輝。羣峰蒼翠。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躍天門。虎臥鳳闕。
款署:板橋鄭燮書。
钤印:橄欖軒、鄭燮、丙辰進士
郑燮《草书七律》 纸本 91×51cm 西泠印社藏
资料来自《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西泠印社出版社)
郑燮《行书赠诗轴》纸本行书 46×35cm 1753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扬州北城道士吴雨田,年十八极聪明,爱读儒书,神腴骨润,非凡品也。其道友张粹卤年十七,神清骨朗,有姑射之风。二者人居相近,气相亲,学相砺。予每过吴而张必在,及过张而吴已先往。如是者不一年,因作二云诗以赠之,所以乐其初而勉其后。江上飘飘二碧云,桂丛兰蕊度芳芬,世间多少闲烟雾,漫向春风乱我群。
款署:乾隆癸酉,板桥居士郑燮草,其一与吴雨田师。
郑燮 《行书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诗轴》纸本行书 266×99.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款署:板橋鄭燮。
钤印:濰夷長、鄭燮、飲露餐英顑頷何傷
郑燮《行书赠诗轴》纸本行书 46×35cm 1753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扬州北城道士吴雨田,年十八极聪明,爱读儒书,神腴骨润,非凡品也。其道友张粹卤年十七,神清骨朗,有姑射之风。二者人居相近,气相亲,学相砺。予每过吴而张必在,及过张而吴已先往。如是者不一年,因作二云诗以赠之,所以乐其初而勉其后。江上飘飘二碧云,桂丛兰蕊度芳芬,世间多少闲烟雾,漫向春风乱我群。
款署:乾隆癸酉,板桥居士郑燮草,其一与吴雨田师。
郑燮《楷书节录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页》纸本楷书 31.5×21cm 173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輙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暎郭。夜登华子冈,輞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復与疎鐘相问。此时独坐,僮僕静默,多思曩日携手赋诗,步仄逕,临清流也。当待仲春,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皐,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款署:雍正乙卯小春月书似翼周年学先生清赏,楚阳板桥小弟郑燮。
郑燮(1693~1765), 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七年出任山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东巡至泰山,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请赈得罪大吏而罢官。
郑燮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作个好人”,出仕作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在文学创作上也主张“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作主子文章,不可作奴才文章”。他的诗歌,很多是描绘穷苦人民生活,揭露富豪和胥吏的残暴贪婪。在绘画和书法上,他深感“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是可耻的“俗事”,而提出:“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创作中尽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意义。对待传统和前人成法,主张“学一半,撇一半”,“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即“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活而已”。重视自己的创造性,“不肯从人俯仰”。他十分注重对自然的直接观察,以真切的感受来萌发画意,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主张“胸无成竹”的创作方法,指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联系 和区别,详尽叙述了从观察感受、构思酝酿,到落笔定型的创作过程,见解独到,为前人所未道。他的许多创作感受与经验体会,见之于题跋、题诗,如“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等,都是很有价值的美学观点。
郑燮专长于画兰、竹、石、松、菊等,偶亦写梅,笔法直接取法石涛,又多从徐渭、高其佩等画家中得其意。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其题材虽然局限于传统的文人画“四君子”范围,但通过题诗、题跋寓社会伦理教育于画中,能时出新意。其书法以画法入笔,折中行书和隶书之间,自称“六分半书”。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不落前人窠臼,别具一番风味,后人亦称书体为板桥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书法十幅
【清代书法】刘墉行书《幽人仙客七言联》
狂怪书生 | 郑板桥书法作品欣赏
经历三朝郑燮为官清正,写绝六分半书,自创“板桥体”
清代郑板桥书法大观
重温经典 | 王铎书法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