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密云:五里坨长城记略20191109

1

北京密云的五里坨长城,夹在蟠龙山长城(景区)和金山岭长城(景区)之间,长约3公里,是一处非常特殊的长城路段,所谓特殊也是因为其在一处单位院中,一般很难有机会登城爬墙,所以在许多长城爱好者的行走记录中,这里都是空白一处。

多年前曾有一次单人独行从古北口的蟠龙山长城东行,在走完蟠龙山景区后,只能在墙外远远地看上几眼这里的长城,甚至都不曾也不想凑近一观,在外面陪伴这段长城后再从金山岭长城景区的西侧小门上墙,也算是“看”完了这段长城。而几次前往金山岭长城,也仅仅能在景区最西头的山巅敌楼处远远地、一览无余地观赏到这段长城。

也因为这段长城被圈围在单位院中数十年,自然的损毁和消亡过程比较缓慢,没有大规模人为的破坏和拆砖取石建房垒院的现象,所以这段长城的保存状况比较好,起码是留存下来六七十年前的“老”长城之模样,所以这里是很多喜爱走长城的驴友心中十分向往的地方。

今次得一机会,老翟招呼大伙一同前往,呼啦啦凑起18人四台车,浩浩荡荡杀奔五里坨长城而去。

五里坨位于古北口和古北水镇之间,这几年古北水镇的建设、经营和宣传,使得这里成了一处网红之地,熙熙攘攘的游客、休闲度假和会议嘉宾将这里烘托成了一处热闹之地,这样一来反倒是衬托出了古北口这处曾响当当的古关要隘、交通枢纽的落寂。而正是因为古北水镇的爆红,也使得郊区休闲养生的前景看好,围绕着基本已经建成的古北水镇(古北水镇仅仅是一个商业地产的名号,这里在前也仅仅是有个小水库,汤河口水库,也称司马台水库,上世纪末修成于司马台关口处,为一座调洪灌溉的小II型水库),大量的商业性地产、宾馆酒肆建了起来。似乎听人说起北京长城地段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都比较宽,而归属河北管辖的长城地段则要狭窄很多,而金山岭段长城就是属于河北省管辖,所以控制较松一些,房屋建设能靠近长城很多,现在从影像上看,似乎距离长城的距离在六七百米,但距离明长城南部的地面不甚显著的北齐长城就很近了。

一路很顺利,四车在太师屯服务区会合后,一同前往五里坨,十点不到,下车开始登山。今次,东西两队对穿。

西侧,登山小道旁两文保碑,其一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城(五里坨水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另一块文保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五里坨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不过,蹊跷的很,水关定不在上山的那条溪沟中,不知在何处。

小道上山,谷中穿行,周边树木茂密,小道因被收拾的不错,所以行在其间,非常的舒畅。

半个来小时,登顶,来至墙边。

登墙处,长城正好是一处折角处,长城由南北向折拐成东西向,北侧一百余米,著名的蟠龙山24眼楼,各侧上下两层共六个箭窗。

长城前端横封堵一面墙,将完整的城墙隔成两段,外为蟠龙山景区的长城段,内为包含在单位大院里的五里坨长城段。

古北口西侧,蟠龙山长城、五里坨长城、金山岭长城、司马台长城,本就为明长城中北京段的精华所在,而五里坨更是因为常年封闭不对外开放、也基本无人为性的损毁,所以整体来讲更加精美,虽也有因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带来的损毁,但这更加显得其古朴苍凉之感。

残墙有败树枯草相伴,冷冰冰的砖石也正好契合因为被圈围在大院中的冷寂,而这一切都更加彰显了此段长城的苍凉韵味。

前约百米,第1号墩台,残,仅余南墙局部和西北角柱残部,所余也仅三箭窗。从残迹可见,此楼南北两侧应为4箭窗,中空平顶的建筑结构。

过第1号墩后,长城折拐向南,并行不足百米后有转弯向东而去。

1号墩墙面略有小部分修补,更多的是以长城作为单位院落围墙,阻止外面的人攀缘而上。

墙体拐弯后略向上,一段障墙,抵达第2号墩台。

2号墩台,残,3*3规制,西墙、南墙多存,东墙和北墙残损较甚,顶无,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敌楼内为中空平顶结构,东北角修筑有一个小型圆柱状碉堡,应为近现代产物。

敌楼东侧,双侧蹬道下墙,券洞出墙,为一处上兵道。

 




















2

前略下后,一段墙体坍垮,仅余外侧薄墙一道。

略上,第3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西侧门洞位处正中,两端各1箭窗,东侧门洞位于南端,北端2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回字形通廊结构,中厅略小,顶无(似东西向横券顶结构),中庭四壁正中各一券洞与四壁回廊相通,分别与敌楼四壁的门洞和箭窗对应,东西两券洞高敞,对应东西两侧回廊低矮,而南北两券洞低矮,对应南北两侧通廊高敞。敌楼内西南角部顶开天窗供上下楼顶。顶多完好,各侧均为五垛墙四垛口形式,各垛墙下部一射孔,南侧两出水龙嘴。

此敌楼结构较为特殊,初建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后东侧门洞改用南端箭窗而将原门洞封闭作为箭窗使用。

敌楼东侧,双侧蹬道下墙,券洞出墙,为一处上兵道,券洞内侧墙上有一处小影壁。

前,再一塌垮墙段,仅存外侧墙皮。

4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中空平顶,顶失。顶部比较特别,东西两侧为四垛墙三垛口方式,各垛墙处菱形四射孔,西侧正中垛口被砌封,部分小射孔也被封堵,南侧为五垛墙四垛口方式,各垛墙处菱形四射孔,角部垛墙左右各缺一射孔,北侧则为六垛墙五垛口方式,各垛墙处菱形四射孔,角部垛墙左右各缺一射孔,但中部垛口被封砌,并似曾有过碑刻痕迹。敌楼中草木茂盛。

敌楼外一单侧下墙梯道,券洞上兵道,券门对面墙面处一影壁。

4号敌楼,一坡而下,远远望去,长城绵延无终,伸向天边,似金黄色巨龙一般。

一段缓坡,墙体外成排的弧形滚石孔道,相距不过两三米。

前,体量较大的第5号敌楼,似应为一处中枢指挥敌楼,3*5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中部,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5箭窗。敌楼内东西向单券通廊结构,宽大高敞。西侧门洞和南侧箭窗同在一处小券道中,北侧箭窗处有蹬道上顶,蹬道半途有箭窗西向。顶铺房残存,登顶口两侧有半圆柱槽痕迹,似曾搭建有东口遮风挡雨的盖顶。敌楼两侧门洞处都有较大残损。

敌楼外东侧一单侧下墙梯道,券洞上兵道,券门对面墙面处一影壁。

 




















3

前,一小段障墙后抵达第6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城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顶层垛墙完整,各侧皆为五垛墙四垛口方式,垛墙下各一射孔。东西两侧北端各一出水龙嘴。

敌楼西侧一券洞上兵道。

出敌楼外,一处“V”字形墙体,两侧障墙对峙。

前,第7号敌楼,蓝白视界将其命名为19眼楼。

此楼东南北三侧两层两排各6箭窗,西侧北端一门洞,门洞南侧一方形暗门框。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楼内草木茂盛。

此楼实则东侧下部正中为门洞,只是距墙太高,无登楼痕迹。

敌楼西侧有一券洞上兵道,进出皆由此门洞。

墙内侧一小段坡道至底,沟谷处似也无任何门洞水关等的迹象,但在蹬墙上坡时回头见似有段短墙向城外伸展,看不出结构形态,长城资源调查中认定为密云17号水关。

向上,仍是一小段坡道,从一处上兵道券门再度入墙。

一段陡坡陡坎向上,一段障墙雄壮。

至顶后长城向南折拐,而东北方向前伸出去一段墙体,联到第8号敌楼处。

8号敌楼,前哨敌楼,4*5规制,门洞位于西侧偏北,北侧1箭窗,南侧2箭窗,东南北三侧各5箭窗。敌楼内结构特别,“回”字形通廊结构,廊道较狭小,中空较大,而在门洞处回廊被截断。敌楼内中厅较大,平顶,顶失,四壁各三券洞与四周回廊相通。敌楼内东北角被改建成一处小碉堡,有射孔外伸。

敌楼外西侧,墙内南侧有一处暗门,或称“突门”,平时封闭,遇紧急情况可捣开门洞,出墙杀敌。

 




















4

南向一段城墙也因塌垮而成“单片墙”,一小段上缘砌补,非为保护,而是为防止外面的闲杂人员翻墙而入。

9号敌楼,2*3规制,门洞位于南北两侧西端,东端各1箭窗,东西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东西向三横券顶通廊结构,南北两侧略窄,中部略宽,分别与东西两侧箭窗对应。通廊间南北向各对开两券洞,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和门洞对应。中部通廊东侧箭窗处塌垮呈一大窟窿,西侧顶开天窗,架梯可登顶。

敌楼外南侧一上兵道。

出敌楼后不远,长城折拐向东,并一坡至底,至水关处。水关处,一圈门,旁一文保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龙峪口水关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335日公布北京市文物局20165月立”,左上角镌刻中国文化遗产徽标。

据说当年长城抗战之时,日本鬼子就是从这里突破长城防线,绕到古北口攻击守军而致使国民党军队不得不撤出长城防线。

此处,也有人称其为炮子口,不知对否。

再上,一段障墙后,第10号敌楼,此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南端,北端各2箭窗,东侧中部箭窗为暗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南北向三纵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南北两侧箭窗对应,中部通廊与西侧通廊间南北各开一券洞,中部通廊与东侧通廊间开三券洞。中部通廊与西侧通廊间隔墙南端有一矮券室,北端有蹬道上顶。顶部曾有铺房,存有柱础。

在此楼与东来的小队会合,18人合影留念,以纪此行。

敌楼东侧一券门上兵道。

再上,半坡处第11号敌楼,残,仅余西侧北端墙体和北侧墙体。敌楼东侧一券门上兵道。

向上,再一段非常完好的障墙。

至顶,第12号敌楼,残,3*3规制。西墙和南墙完整,楼内应为中空平顶结构。

敌楼东侧一券门上兵道。

 




















5

继续向前,山脊平缓,墙体高大宽厚。

前,第13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顶层各侧皆为五垛墙四垛口方式,垛墙下各一射孔。

过敌楼,略微向下,此处距金山岭不远,常有登山爬墙的人从此而过,所以今日有两巡逻的,阻止游人上墙的企图。

前,第14号敌楼,残,3*3规制。门洞位于南侧东端和西侧南端,仅西墙和南墙残余局部,北墙新垒高一截,阻止外面人进来。

敌楼两侧均有券门上兵道。

贴墙外侧,有小道,似为景区修建道路。

 




















 6

长城偏南而行,第15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

敌楼东侧一券洞上兵道。

出敌楼继续前行,略向下后再上,长城偏向东偏南方向,在第16号敌楼处,长城和敌楼折扭相联。

16号敌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箭窗和门洞内侧皆燕尾八字形。顶层东西两侧为四垛墙三垛口方式,南北两侧为六垛墙五垛口方式,垛墙中部各一射孔。

敌楼东侧一券洞上兵道。

略下后再上,第17号楼,3*4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4箭窗。敌楼内三横券顶通廊结构,分别与东西两侧门洞和箭窗对应,通廊间南北各对开三券洞。南侧通廊东端顶开天窗。

敌楼西侧一上兵道。

再行,前为第18号敌楼,3*3规制,门洞位于东西两侧正中,两端各1箭窗,南北两侧各3箭窗,东侧北端箭窗为暗窗,箭窗上部皆为外圆内方。敌楼内中空平顶结构,顶失。

敌楼西侧一上兵道。

出敌楼不远即至边界处,有墙横跨长城界分长城为两段,东部即为金山岭景区长城段。

五里坨长城穿行完毕,有小道下山,一路再行林间步道,听风踏叶而行。

此段长城,因少有打扰,所以韵味无穷,虽长度不长,但仍有人迟迟不愿意下山,迟迟不愿与长城说再见。

许久许久,大伙再度聚齐,各回各车,排队驶出大院后就各行各道,返程回家。

向往已久的五里坨长城,也终于得以圆满走上了一圈。

   




















(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城【秦皇岛黄土岭至九门口】
箭扣二期北京结段修缮通过验收
北京结-玉石楼穿越
北京旅游之登长城
魅力长城遗址: 残垣断壁伤累累,风韵犹存骨铮铮
万里长城万里长,风景最美是这十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