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泰时/蔡司 AEG、MMG、AEJ、MMJ 的说法

AEG和MMJ差不多的价,MMG就比较贵,因为量少。AEG、MMJ有区别,我已说了很多次了,也拍过许多对比的,最后我选了最后以批MMJ的,停产前买的。其实MMJ的早期和晚期的还有区别,早期的消光不太好,镀膜也不如后期的反光小。后期的MMJ的色彩更真实饱和度更高,抗逆光更好;早期的——不论AEG、AEJ或MMG、MMJ的略偏黄,尤以AEG、AEJ为甚(AE头是1987年以前出的!!!距今最少也有18年了),其次反差低点,大光圈反差低了感觉不如后期MMJ的锐利;抗逆光也差点。AE头不论德日,还有一不爽之处是著名的“锯齿光圈”不过有人喜欢老头柔软的调子和稍淡而微黄的色彩。
  老头新头的区别,有点像T2、T3镜头的区别,我想,喜欢T3头的会更多。
  买85/1.4,最好买8字开头的,25头也一样!”
  对于MMJ和MMGAEG等评论并不抱任何态度,这只是个人感觉,特别是色彩等。但不可否认得是,距离停产越近的,可靠性越好,另外,不要小看ZEISS大厂的产品一致性和更新进步。这个25头就是8字开头的,也就是停产前的最后一批。
  AE与MM的区别:
  AE镜自1975年开始生产,有些目前已停产,MM镜是1985年所引进的新设计。
  大致上来说,「AE」与「MM」的分别指的是镜头对於支援机身功能上的不同。
  AE镜只能支援光圈先决,但无法支援快门先决及P模式;
  MM镜则可以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P模式。但其实经过简单的改造,
  AE镜也能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及P模式。
  除了支援机身上不同外,MM镜的光圈形状较「完整」,A镜光圈形状较「破碎」;
  MM镜通常在内部镜筒也有作抗耀光的改良涂装(但改良涂装在某些AE镜上也见的到);MM镜和AE镜的镀膜有些也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会建议购买MM镜而且目前也只有MM镜的新品。
  很多镜头的AE版目前已经停产,但某些镜头(MP100/2.8、D15/3.5)也只有AE版,
  而无MM版。
  那AE和MM如何区分呢? 简单来说,便是看最小光圈上的数值是绿色还是白色的,
  白色的就是AE镜,绿色的就是MM镜。
  价钱方面,MM镜会比AE镜贵一点点,大部分没什麼分别。
  G(德镜)与J(日镜)的区别,日镜和德镜之间的抉择:
  AE与MM的区别其实不是非常的重要,G和J的区别对大多数的菜头爱好者来说,
  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1975年Contax/Yashica以RTS及FR伴随15颗镜头正式面世,依照当时的Catalog来看,
  大多数的镜头都是德镜;直到今日,目前Catalog上的大多数镜头都是日镜。
  那日制与德制到底差在哪里?
  有种公式化及普遍接受的说法:「德镜的成像较为浓厚艳丽,具欧洲味和老镜的风味;
  而日镜的成像清爽亮丽,具日本味和现代镜头的味道。以纯成像的角度来看德镜的表现会比日镜更好。」
  嗯,基本上来说,个人对於这样的说法大致同意(不同意会被骂...)
  但其实德镜和日镜的风味也随著各镜头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太一样。
  而也有人主张德镜和日镜根本没有任何差别。
  继续
  一般认为,德镜的镜片玻璃来自德国Schott(他也供应B+W滤镜的所有玻璃)提供的玻璃胚,而日镜的玻璃则来自日本富冈光学。以品管上来论,我们可以猜到Zeiss一定以同样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这两种来源不同的玻璃胚。但可以想像的到,玻璃胚的某些特性是无法以数据来成功衡量,因此可能这两种玻璃胚便有决定性的差异。
  镀膜方面,日镜的镀膜偏绿,德镜的镀膜偏紫(不过有些德日镜的镀膜又有点像)。虽然两边同样是T*,但镀膜似乎不太一样。T*是Zeiss的最高机密,但其配方大概不是固定的,可能会有所变动。而变动的后果也可能导致成像上的差异。
  上面这段其实也只能算是个人的猜测与一些前辈们的心得,某些涉及Zeiss原厂的商业机密,询问原厂也往往得不到解答。唯一能知道的一件事是:Zeiss原厂宣称德镜和日镜的品质一样,因为以同样的标准制造,所以不可能有什麼德日镜的区别。
  在价钱方面,品相相同的G一向比J贵,其实理由很简单,
  因为现在已经买不到德镜的新品。供不应求,自然价钱比较高。
  品相好的德镜往往都被视为工艺品珍藏起来,使得市面上漂亮的德镜更难得一见。
  聪明的各位一定想像的到
  德镜也有AE、MM的区别,同样日镜也有AE、MM的区别
  於是就有四种排列组合:AEG、MMG、AEJ、MMJ
  大体上来说,这样的讲法是没错的,
  但全线镜头也只有S85/2.8有这四种排列组合,其余的镜头没有这麼多种,
  顶多三种或是两种而已。
  其不同处就如上述所言
  价格方面大略是这样:MMG > AEG > MMJ > AEJ
  某些镜头的MMG非常稀少(P100/2、P135/2),
  一出现几乎是大家在抢因此会变的比其他几种更为高昂一点。
  那到底要选德镜还是日镜?
  我想对於德镜不需强求,好好使用手边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
  但 凡是发烧contax蔡司镜头的朋友都会碰到,同样的规格的镜头有AEG MMG AEJMMJ等不同的型号。到底选择哪一款,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AE镜和MM镜比较好理解,AE镜只能实现光圈优先,而MM即所谓的Multi-Mode,除了光圈优先,还可以使用速度优先和自动程序功能。G代表德国制造,J当然是代表日本制造了。那么在具体的成像方面G镜和J镜会有不同吗?虽然官方声称二者没有差别,但是在众多的发烧友当中却对这种说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制和日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总结
  1 镜头的镀膜
  镜头到手,首先注意到的是德版和日版镀膜区别,这也是被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一般而言德版的镀膜大都呈深紫色(亦有虎玻,绿,蓝等色彩),而与之相比日版的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绿色的镀膜比较常见。不同规格的镜头表现出来不同的镀膜色彩,相同规格但不同批次的镜头仍然表现出不同的镀膜色彩。蔡司公司T*镀膜的配方频繁的变来变去是难以令人想象的,所以我宁愿相信镜片色彩的不同来自于镜片玻璃材质的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镀膜配方虽然相同,但是德版的T*镀膜比日版的微厚。要做测量很简单,相信不必动用比如AFM,SEM等昂贵设备,一台简单的表面形状测定仪就行了。不过为了这个去刮伤两只镜头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2 镜片
  传说以序列号58开头的镜头使用的玻璃和contarex的玻璃一样。contaflex的镜头?玩老头的发烧友一定非常熟悉了。那个P85T*1.4,就凭其价格比现在contax的纪念镜P85/1.2还要贵,其实力可想而知(数量稀少也是原因之一)。玻璃对镜头的影响巨大。这一点上德制镜头尤其讲究。日制镜头,一般是先设计再制作。然而玻璃的实际光学参数和设计值是有偏差的,那么这种偏差对成像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德制镜头,尤其是到Apo一级的,比如哈苏的300/2.8,Planar55/1.2等,则是首先购进玻璃,测试参数,再根据参数进行镜头设计。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虽然保证了镜头的质量,但高价和限产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玻璃的炼制角度来讲,日本多湿,德国干燥,那么在炼制过程中溶解在玻璃中的水分当然是日本玻璃较多。显然从生产环境上来讲,德国产的玻璃在光学性能较为占优。再有,环保玻璃问题。早期的玻璃含铅,含铊等镧系的过渡金属,对成像有利(比如,氧化铅可提高光学折射率和色散,氧化砷可澄清气泡功能等)。保护环境,减轻污染,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为失去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光学玻璃而不得不令人扼腕。近期的德国,日本都采用环保玻璃(比如哈苏德CFI系列镜头)。虽然通过新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个人认为非环保玻璃的特性至今仍然是无法代替的。想一想当年,蔡司仅仅用5枚镜片就打造出了P135/2,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实力!相同规格的蔡司,德版较日版为早,要想拥有非环保玻璃打造的镜头,那么寻找德头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早期德制镜片侧面均未作消光处理,容易残生迷走光线,在逆光是比较容易吃光,从而降低反差。一说,德镜偏黄也出于此。日镜在此方面作了改进,在抗逆光这一条上日镜占优。
  3 光圈结构
  这个已经是被谈老了的话题。G版镜头一般是锯齿形叶片,光圈收1-2档的时候,背后有点光源存在的情况下光斑呈锯齿状,光圈收到1-2档以上时锯齿消失。而MMJ版的则为标准的8角形结构,从背景的虚化来讲无疑是MMJ版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令人不解的是,早期contaflex的镜头光圈非常的漂亮,而且并非锯齿形状。蔡司为何改弦更张,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4 镜桶构造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到J的演变,在外形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180mmF2.8, 200mmF3.5,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如从S-planar60mm/2.8到Makro-planar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4 镜桶构造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到J的演变,在外形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180mmF2.8, 200mmF3.5,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如从S-planar60mm/2.8到Makro-planar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Planar T* 50mm F1.4
  1896年,由天才数学家PaulRudolph设计,双高斯结构,取名Planar,为平坦之意,是现在所有标准镜头的鼻祖。而这支Planar 50mmF1.4,是蔡司镜头里水最深的一支,Planar的代表作,被称为“标准镜头的帝王”,超过人的眼睛,“黑中有黑,白中有白”......无数的赞美之辞,但是完好他需要足够的技量--毕竟是帝王,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驾驭的。说道他水深,应为他的成像虽批次号的不同变化实在太多。正式成品镜头里面就有6个版本,再加上以57*****开头的试做版(光圈叶片有8枚,比现在的MMJ的叶片形状还要好看),林林总总令人眼花缭乱。总的来讲,58*****,59*****,60*****这几个批次的镜头中的一部分,(传说镜片都是由德国运到日本的,而且是非环保玻璃,含有大量的过渡金属)在成像上焦内锐利,焦外柔美和新的MM镜相比对背景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对不起在这里用上溶解度这个词)。这种迷人的“溶解度”对喜欢玩散景的人可是说是无法抗拒的。于是就有了买了,卖;卖了,买这样反反复复的过程。从表现上来讲582****到583****之间的镜头表现尤其突出。最近一段时间日本yahooauction上这个批次的镜头价格持续走高,应该和这个不无关系。但是也有不法之徒老瓶灌新酒,用老的镜身套上新的镜头出售,所以这支镜头是最难玩的。相反如果不追求最大光圈的表现的话,那么那个批号的镜头都一般无二。另外想玩好这个镜头还有一个瓶颈。那就是对焦。contax的机身对焦屏做的出色的只有RTSII,其他的(包括RTSIII)都很难发挥蔡司大光圈头的实力。但是RTSII的配件已经全部告罄,无法做维护,现在下手RTSII风险相当大。目前的最佳选择是为RTSIII另配talberg对焦,如果能够在取景器上配以倍率放大用的MagP就%^#@!
  CONTAX ZEISS
  *依照出廠時期與功能有 AEG , AEJ ,MMJ, 等等種類
  AEG 指 只能用 AV, M Mode(光圈優先,手動曝光)的德製鏡,
  MMJ 指 MM Mode 的 日鏡 (多了 Tv 快門優先,P 程式曝光)
  新手可以從 85/F1.4, 50/1.4, 或50/1.7, 28/2.8 , 135/2.8 等等鏡頭開始著手,
  *http://www.dc543.com/article-216.html
  Carl Zeiss名词解释
  Biogon:
  Biogon 鏡頭的外型是由DR. LUDWIGBERTELE發明,它現今在光學史中扔是設計的水準標記。其設計深受攝影家喜愛,經年不衰。因為相機內沒有反射鏡,可以讓鏡頭和底片之間的距離很小,此其優點之一。因此,鏡頭的設計工程師就研發出這支Biogon頭,它幾乎可以完全矯正變形現象。Biogon鏡頭的設計幾乎是對稱的,它的變形現象比單眼相機所使用的DISTAGON廣角鏡頭還低。它深受專業攝影家的重視。一般攝影時,均愛使用它,因為它在任何攝影情況下,均有出色的表現。
  在1932年,Sonnar型鏡頭更進一步的發展引導出了Biogonf/2.8鏡頭的設計。這是一隻35mm系統的高速、廣角的鏡頭。第一隻Biogon鏡頭是由6片鏡片分成4群所組成。在1952年,它由7片鏡片所組成的新設計所取代以獲得更優秀的像場亮度以及對變形的進一
  步改善。從此之後,Biogon的標誌在其他同等級的廣角鏡頭中被CarlZeiss建立了一個標準,因為它非常的快速且像場也特別地平坦。這個特色也同時表現在Biogonf/4.5(120系統)這隻由8片5群所組成的超廣角鏡頭上,它能夠提供的角度達到90°。
  這個焦長只有像場對角線一半長度的Biogon鏡頭能賦予全部的影像範圍幾乎完美的解析度和色彩飽和度,即使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桶狀變形和影像邊緣的失真相對上是不存在的。Biogon特別適合在建築、時裝模特兒和全景攝影,也適合拍攝在狹窄空間中的機
  器或是工業流程。
  Hologon:
  Holgon鏡頭是廣角鏡頭中最有名的鏡頭。由Dr.Glatzel博士在60年代早期所發明的,15mm f8 Hologon鏡頭110度畫角,沒有光圈葉片,變形的矯正非常優秀,對於超廣角鏡頭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Holgon鏡頭是廣角鏡頭中最有名的鏡頭。這個鏡頭是在60年代早期由Dr.Glatzel所發明的,這個超級廣角鏡可以在106度的角度內製造出沒有變形的影像。Holgon這個字是由希臘holos所衍生的-----意思是全部,你可以將每一樣東西拍進一張相片裡,因此在風景及建築攝影中就變得非常有名。Holgon的鏡片弧面幾乎是半球面及完全平面所組成,製造這種鏡片需要特殊的的技術,而且鏡片的定位必需非常的精準。目前只有Zeiss有能力依照規格生產這種鏡頭。Holgon稱得上是光學史上的藝術品,也是現在買得到的鏡頭中最神奇的鏡頭。
  15mm f8 Hologon for LEICA 這隻鏡頭並不是因為光學表現優異(變形矯正及顏色反差非常棒,但畫面明度不均勻,必須藉由原廠濾鏡才能使畫面亮度均勻),而是它的光學構造只由3片鏡片所構成的,如果對鏡頭有認識的話,應該知道廣角鏡頭是最難設計的,因為會有嚴重的變形所以要用鏡片矯正,通常20mm以下的超廣角鏡頭用個十幾片鏡片矯正是很正常的事。雖然光圈不夠大,也不如Zeiss15mm/3.5 實用 (Leica那隻15mm/3.5鏡頭是Zeiss做的而Nikon的15mm/3.5鏡頭則是向Zeiss買設計圖自行生產的,由此可見蔡司的设計實力),但Hologon有其獨特的魅力。
  LEICA 那隻名鏡(Hologon 15mmf8)由於總產量不超過350支,非常稀有二手的在美國要價8000到一萬美金。Holgon稱得上是光學史上的藝術品,也是現在買得到的鏡頭中最神奇的鏡頭。(G系列那隻鏡頭是德製的,要買德製鏡頭的人可以考慮,如果只是平常拍照,不用到望遠及Macro鏡的人可以考慮G系列,因為每支鏡頭都比單眼的優秀。)
  Distagon:
  CarlZeiss選擇'Distgon'這個名稱做為後焦距(鏡頭最後一片鏡片到焦平面的距離)長於實際焦距的廣角鏡名稱。這種設計型式的廣角鏡在單眼相機上是特別有需要的。
  在CarlZeiss的鏡頭群中這型式的鏡頭毫無疑問的是一項重要的產物。最多可使用到13片鏡片的結構設計以得到像f/1.2這種在廣角鏡中非常高速的光圈,或是在攝角達110°時仍可維持較高的光圈速度。除了具備廣角的條件之外,Distagon鏡頭允許單眼反光機的反光鏡在最後一個鏡片和呈像平面之間的空間移動,這個距離在廣角鏡的焦距中是非常長的。
  Distagon鏡頭能在高速、廣角和較長的後焦距情況下,提供優秀的像差矯正和影像品質。透過浮動鏡片的設計,或是在必須的情況之下使用非球面鏡片,使得Distagon型鏡頭在近距離拍攝時也有優異的影像品質.
  Planar:
  Planar鏡頭是CarlZeiss鏡頭設計的代表作。它實現了們對於清晰、原色重現,及豐富的漸層的最高要求,這種鏡頭的絕佳表現能力,除CarlZeiss能做到外,無人可及。Carl Zeiss鏡頭銳不可當的表現力超過任何攝影家的期望。
  Planar型鏡頭是由P.Rudolph博士於1896年在Zeiss所設計出的。這是鏡頭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第一個能夠在大光圈時提供無像散的像場且能對球面像差做高度的矯正。這款鏡頭在追求高速的同時也能對色像差有傑出的矯正。傳統的Planar型設計,是由兩組對稱於光圈的透鏡所組成。尤其以光圈兩旁相對稱的高曲率透鏡弧面形成一個近似封閉的空間為其特色。由於這種設計有Gauss型望遠鏡頭的特點,所以這種目前被許多鏡頭製造廠商所使用的設計型式,都統稱為Gauss型鏡頭。
  在20世紀,這型的設計更進一步引導出高速鏡頭的設計,例如為35mm電影機所設計的Biotar型高速鏡頭(f/2,f/1.4),或是光圈值達f/0.85的X光機鏡頭,發展給NASA用的50mmf/0.7 Planar。
  新的Planar型鏡頭維持數十年來的傳統,將起始光圈設定在f/3.5至f/0.7之間。Planar型鏡頭也能將所有鏡頭工學上重要的改良立即吸收到它的設計之中。這項特色使得現代的Planar鏡頭始終居於領導地位。
  即使在全開光圈下,整個像場上也都能呈現優越的解像力,使得Planar鏡頭真正地成為一支世界性的鏡頭。而它也特別適用於中型相機和135相機。
  Sonnar:
  Sonnar鏡頭採傳統式的設計,攝影家們以尋求多年。過去幾年中,不斷地加以修改,如增加其速度,減少鏡頭的像差,以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準。Sonnar鏡頭針對小型快拍或正式人像均非常理想,即使採全面光圈它也可為影像區邊角提供高對比。
  Sonnar是採用傳統型的設計。大約在60年前,隨著Sonnarf/1.5和f/2這兩個高品質、高速的鏡頭出現,對35mm系統的攝影具有決定性的貢獻,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Sonnar型鏡頭的小尺寸和較短的後焦距對新型35mm系統相機的進一步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Sonnar型鏡頭的發展在往後很快的使這型鏡頭能運用在長焦距鏡頭和大尺寸的底片上面。
  到目前為止,這型的鏡頭不斷地改善和更進一步地發展。大量的新型Sonnar都有高速、銳利、色彩飽和和優秀的像場照明等特色,一些特別的長鏡頭在專業或業餘的人像攝影、望遠攝影、新聞攝影、舞台攝影或科技上的攝影都有極高的評價。
  Tessar:
  Tessar型鏡頭是由P.Rudolph博士在1902年所設計的。特色是用最少的光學鏡片卻能得到最高品質的影像,Tessar型的鏡頭已經在世界上很普遍地被使用,這是Rudolph博士這項精巧設計的巨大成功。90年來Tessar型鏡頭已經建立起它獨特的地位,隨著鏡頭設計和光學鏡片的發展,更加證明了這項產品的靈巧方便和經得起考驗。它在鏡頭設計史上的藝術地位已經被確立了。今天,Tessar鏡頭意同於銳利的解析度、高透光率、均勻的像場亮度和傑出的變形矯正。這個型式的鏡頭使用在彩色攝影上不需要更改任何設計以消除色像差的問題。如同所有的Zeiss鏡頭,Tessar鏡頭在設計時就已經做好色彩矯正的工作了。
  Tessar鏡頭現已被廣泛地使用在風景、建築、人像和運動等攝影上。
  Tele-Tessar:
  與像場的對角線相比之下,Tele-Tessar型的鏡頭有一個長的焦距。這型鏡頭所提供的優勢是它的設計簡單,同時能使最前面的鏡片到底片的距離比實際焦距還短,有時可以減少到25%的長度。
  這型鏡頭的特色是擁有4到6片的鏡片,且前組聚集的鏡片群和後組較分散的鏡片群之間有一段長距離。後組的鏡片相對之下比較小因此允許光線通過狹小的機身孔。也因為重量輕,所以能夠手持拍攝,即使用的是600mm長鏡頭。
  第一隻Tele-Tessar鏡頭是由W.Merte於1921年在Zeiss開發出的。由於使用新型的鏡片,適當的光學特性加上廣泛地使用電腦系統來輔助設計,使得今日的Tele-Tessar鏡頭有著非常優異的表現。也因為鏡頭的角度可以小到4°,所以當你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時候,它就像是一支有力的望遠鏡。
  在長距離、運動、新聞、探險考察的攝影領域中,Tele-Tessar型鏡頭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而較淺的景深也時常被運用成為影像的特質。
  T* Coating:
  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所有的光學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使它們的光學設計都.非常的完美也是一樣﹕這個問題就是影像品質下降。是因為在所有空氣與玻璃的交界處都會產生反射。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Zeiss科學家亞歷山卓斯馬庫拉博士(Dr.AlexanderSmakula)所發現的,他發明了防反射鍍膜技術並且獲得1935年的專利,過了好幾年才將其中的秘訣公開。這項發明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去降低軍事雙筒望遠鏡所產生的反射,避免敵人偵測到觀測兵在哪裡。不過,主要的目標是降低玻璃和空氣接觸面所產生的反射。這項發明改革了所有光學技術的領域,而且也可以設計配有很多鏡片的高性能鏡片組,而且也不會降低對比。從那時起,Coating就用來增進光線的傳輸。不過,防反射鍍膜的進展並未因此而停頓下來。多層鍍膜的使用甚至可以壓制一些廣泛範圍光線的反射----最後發展出有名的T*-coating,從1972年CarlZeiss就使用在鏡片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Planar T* 85mm F1.4
蔡司Contax系列镜头30支 详细介绍
蔡司contax系列29支镜头玩家心得(一)
【转】经典兴衰 CONTAX Carl Zeiss T* 镜头年表
5D、5DII、5DIII转接打反光板、磨反光板(打板镜头表)
卡尔蔡司T* contax系列镜头30支,玩家心得 (镜头照、样片、规格、参考价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