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仿古玉第7讲:型沁好做,工难仿

仿品来说,从早期的蚌埠产低端仿品,到后来的邳州的仿战汉,河南的仿春秋,山西的仿商周,这些林林总总的仿品是很多手艺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传承延续下来的。一个阶段的高仿,对另一个阶段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低仿,今天觉得是常识性的知识,也是一代代玩家,爱好者,收藏家一步步熬出来的认知,所以有些爱好者成为国宝帮不是其他的原因造成的,是鉴定知识跟不上作伪者的知识造成的。
当下来说,网络平台,包括一些短视频平台是国内仿品比较集中展示的地方,而拍卖平台等则是很多中高端仿品比较常出现的地方,如果用心学习和浏览,结合馆藏图去对比观察,很多玉器破绽其实是一目了然的,这也就是行家所谓的一眼假。不过现在信息太过于发达,很多人难以静下来去看馆藏,更偏重于娱乐性的短视频鉴定,这不是正确的学习之路。    

商周的玉器因为年代久远,又因为早、中商没有得到官方的发掘,晚商仅妇好墓比较集中,西周玉器略多一点,实际上典型、集中的西周墓也并不多,这个原因造成了很多所谓的仿商周是臆想出来的造型,甚至是东拼西凑出来的造型。这也是第一个容易打在玩家短板上的因素,没有见过的形制,结合玉料的僵皮,然后提成各种颜色,让玩家缺乏馆藏对比,缺乏基本的认知形成了吃药的局面。   

第二个因素是材质。“千种玛瑙万种玉”,仿古玉器,尤其是仿商周玉器,往往会选用玉料比较差、石性较重的料子进行加工,甚至选取颗粒比较粗糙的地方玉进行加工,使玉器纹饰模糊不清,只能看到一个大概的纹饰状态,而缺乏精确的工艺痕迹观察,这是第二个比较容易出现的仿古现象。形制纹饰的不常见,玉料选择的多样性,在这两个环节之后是沁色,也是很多玩家当作真伪鉴定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今天很多老藏家,依然用材质、沁色或者是老料、新料去鉴定古玉,是一个不全面的鉴定方式。    

   

这几件都是今天的化学药品非常容易实现的沁色,当前两个不确定的因素结合上另一个不确定的沁色因素,当玩家面对这样的东西的时候,往往就会面对一个分值比较高的仿品,如果自己的基本鉴定知识不够,兜售者再不断的编故事,那么这种情况大概率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
玉器无非型、纹、工、料、沁,很多玩家也都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鉴定的,有的会侧重这块,有的会侧重那块,经验来说,形制,纹饰,沁色,玉料集合丰富的市场经验会有比较好的鉴定效果。这种现象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地域性玩家比较擅长的,因为他们当地就出这样的东西,见多了,自然就熟悉了,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老,他能认。今天的玩家已不同以往,地域性玩家越来越少,更多的玩家是面对的第一个环节可能就是各地的古玩城,其次是网络上的各种拍卖平台。甚至国外的拍卖平台,如果说以前的玩家被动的地域性限制,那么今天的玩家可能就是具备更大视野的玩家,甚至是国际性视野的玩家,藏家。不分地域,不分城市、当我们知道了玉器只有型、纹、工、料、沁,但是其他几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工艺就成了唯一比较好用的手段。
陈启贤先生20年前的实验证明了工艺痕迹的可靠性,经过20来年的市场检验,这个方式也是最确定、最可靠,最高效的鉴定方式。落在鉴定上,当一件玉器的形制,纹饰,沁色,玉料做的有一眼的时候,并不代表这件玉器就基本过关了,恰恰是忽略的重要的环节,工艺。

比如这件仿商代龙形佩,造型和纹饰上馆藏就有,沁色做的也非常有一眼,如果仅仅到这个程度就觉得鉴定的可以了,那就差的太远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类玉器是低端仿品,如果有市场经验的朋友可以知道,直到今天为止,很多所谓的底下的东西,一线的东西,就是从市场批发回去冒充的。如果知道了商代该有的工艺特征,那么作为一个成熟的鉴定者,就要知道自己的第一观察点在哪儿,老的是什么样子,这件为什么是这样子,仿品高低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判断准确。

对于我来说,因为我知道商代的玉器工艺是锉磨出来的,甚至是反复锉磨出来的纹饰,那么从这些线条的第一眼,就明显看出了电动工具的高效切削痕迹,他违背了锉磨工艺的特征,既不是粗工锉磨,也不是粗工锉磨后的精修。这就直接屏蔽了形制,纹饰,沁色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也不用去考虑这些宽泛而不着边际的问题。

仿品的纹饰中一定会留下加工这件玉器的工具痕迹,古玉是这样,新玉是这样,仿古玉更是这样。因为作伪者不知道古玉这个痕迹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这么来的,所以当他们使用高效的电动砣具进行加工的时候,只能是为了纹饰而纹饰,工具的快速横扫痕迹,工具留在沟底沟边的绝对一致性就出现了致命的破绽,这是工具上的时代背离。

除了沟底的绝对一致的细腻是高速的电砣扫出来的痕迹,结合目数绝对一致的油石所为,在这件仿品的线条边缘可以看到起伏的沟边状态。锉磨来说,因为工具执行直线切割,沟边要直且挺拔,而手持高速的电动砣轮,因为手难以控制均衡则容易出现一下深一下浅的状态。

有些商周仿品用电砣,有些商周仿品会用到锉磨(刻画)工艺,和古人的区别是效率的区别,工具的区别要在其次。

对于有水平的仿古者来说,纹饰的像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痕迹的像,不排除今天的作伪者能偶尔的出现某个痕迹仿的不错,甚至看着和古代区别不大的现象。所以在看玉器的时候,只要有工艺的地方一定要观察全面,甚至要求做到线线都要观察细致。

当从某一个细节上看到致命的破绽的时候,其他做的再好的地方都要慎重,甚至要从一个点扩展到很多点,找到更多的背离和破绽,这样才能全面细致的鉴定一件玉器。而不是像很多人一样,拿到手大概一看,基本就给出意见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帮朋友掌眼,是对朋友不负责,如果自己购买,则是对自己资金的不负责。鉴定就是要有确凿的答案,而不是是是而非。

纹饰是工艺加工而成,整体的造型也是工艺加工而成,因为没有工艺这个型就无法切割完成,平面的打磨,孔也是工艺,这些工艺在西周晚期往上来说都是锉磨,没有什么高深的技术,无非是时间加上工艺。纹饰组成的线条内,如果沟底沟边的细腻程度,接续方式上出现了电砣痕迹,甚至出现了目数一致的油石锉磨痕迹,基本上就可以否定。除了纹饰之外的形制形成,平面打磨上,如果不是论丛5提到的几种痕迹的组合,出现了绝对一致的锉磨痕迹,则也可以否定了。

一件仿的再好的仿品,终归是有破绽的,而一件老的古玉,即便存在个例也不会违反工艺逻辑。不同的仿品在地摊出现,我们可能看都不看一眼,而换到国际大拍的平台,则可能形成众人追捧的局面。无论一件玉器出现在哪儿,被赋予什么样子的背景和故事,新老都是第一步,而鉴定新老最为关键的则是工艺,工艺不过关,其他都不要谈了。
型好做,纹好仿,沁色更容易做,当今的化学药品比坑口复杂多了,没有什么沁色不能仿制。器型、纹饰、沁色、皮壳,甚至神韵都只能当作一个鉴定闭环里的一小部分去辅助工艺运用,而不能单独拿出来作为独立的鉴定手段。当鉴定技术成为很多爱好者行走市场的利器的时候,当鉴定常识成了众爱好者潜移默化的技能的时候,很多人还停留在靠闻气味,望神韵,甚至听故事买东西,这就不是同一个层面了,落后的注定被淘汰。
入群请联系管理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象高古玉学堂-砣痕.docx
高古玉—说“砣”
仿古玉第5讲:真伪古玉工艺区别原因
文物大讲堂|鉴别古玉的重要依据:解玉砂
王红旗:运用 “四步曲”方法鉴定实物案例分析(二)
漫谈古玉工艺鉴定(11)-谷纹云纹制作工艺(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