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中的玉虎

玉虎头是肖家屋脊文化中典型的动物形玉器。肖家屋脊文化中出土较多虎形饰,表明这一时期崇虎信仰非常盛行。

石家河文化 · 玉虎

额顶至鼻尖长2.5厘米、宽2.9厘米、厚1.65厘米

肖家屋脊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头像雕于一块较厚的方形玉上,反面光平。玉正面受沁呈红玛瑙色,反面大部分呈乳白色。两耳边缘及反面边缘有残损。面部正中有一道竖棱线。耳窝下凹。目以阴线刻划,似宽叶形,上眼角较尖,下眼角略下勾。鼻宽大,腮部凸出。从左右两侧对钻一隧孔。

后石家河文化 · 虎首玉冠饰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

天门市博物馆藏

此器所出自的石家河遗址是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器用青色玉雕成,冠饰底部是虎头像。

后石家河文化 · 虎首玉冠饰

长5.2厘米、虎头宽1.6~1.85厘米、最厚0.8厘米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

天门市博物馆藏

玉质黄绿色,局部灰白色沁斑,整体为虎首叠戴高冠的复合造型。虎首宽鼻垂耳,圆眼鼓腮,系石家河典型虎首形象。其特别之处在于虎首之上竖起一高冠。冠顶呈“介”字形,向后翻折,中有凸棱,似普通虎首额顶的造型。高冠与虎首相接处有六道凸弦纹。这种造型的玉器目前仅此一件,十分独特,此类高冠也有与神面相结合,似乎表明了石家河神玉体系内部存在一定的转换关系,也暗示着将其作为随葬品的墓主人的身份地位非同寻常。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头像

长7.88厘米、宽1.85厘米、厚0.8厘米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

上方为鸱鸮,顶生双角,两角之间为一透雕扉齿,重环硕目,勾喙内卷,鸱鸮颈下延伸出等宽的长条与虎首顶端相连。鸮面与虎首的关系,没有具体如鹰攫虎首一般,表现出明显的抓攫细节,而是简单以宽条状物相连接,可见鸱鸮与虎之间是鸮虎互融、合二为一的关系。对于史前先民而言,虎、鸮均为可以协助萨满巫师通灵达神的圣物。此类虎鸮合体形象的发生来自萨满出神入幻的精神创造,按照神话思维,如此可以将天上飞的猛禽和陆地活动的猛兽所代表的通神力量组合起来。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头像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肖家屋脊71号瓮棺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头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谭家岭9号瓮棺出土

天门市博物馆藏

这件玉虎也就比一块钱硬币大一点,但雕得憨态可掬,让人联想到如今异常常见的布老虎。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头像

上下长1.35厘米、耳尖间宽2.35厘米、厚0.5厘米

肖家屋脊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头像雕于三角形玉片上,反面光平,玉呈黄绿色,细腻润泽。额顶尖凸。耳近棱形,上端较尖。半闭目,直鼻梁,鼓腮。


新石器時代 · 虎形玉璜 

 天津博物館藏

虎身细长,构型简练,其张牙咧嘴,四肢蜷曲,长尾上卷,穿孔。距今四千年前的石家河文化玉器。这件虎形玉璜生动逼真,妙趣横生。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

长9.2厘米、宽3.5厘米、厚0.55厘米

天门市博物馆藏

用玉片雕成老虎的侧面全身像。玉虎整体呈璜形,昂首弧腰,垂腹翘臀,长尾向上内卷。虎翘耳凸鼻,口大张,四肢屈曲俯卧,似正蓄力欲向前冲,充满动感。

凌家滩文化 · 虎首玉璜 

这两件几乎可以完全拼合起来的虎首玉璜不是同时出土的。一半是1987年含山征集到的,现藏于含山博物馆;一半是2007年在凌家滩遗址22号墓出土,现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含山文化 · 玉双虎首璜

长11.9厘米,厚0.4厘米

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葬出土

璜为较窄的弧形,近于半圆,中部厚,边缘略薄。璜两端呈虎首形,形似剪影,其上有阴线界出的五官,虎的獠牙极夸张,虎眼用穿孔表示,孔中可穿绳系挂。此玉璜虎形之表面特征明确,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虎与人关系之密切,在社会生活中已出现对虎的崇拜,这对于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及普遍存在的动物崇拜非常重要。

后石家河文化 · 玉虎

天门市博物馆藏

昂首抬头作啸吼状,毗牙咧嘴,嘴中圆孔。屈腿垂腹,尾上翘。整体形象粗壮有力

采编: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马娇

图片:摄影/阿恰捂着耳朵对我说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沈华:石家河玉器改写中国玉文化的发展史
馆藏 | 湖北荆州博物馆的美玉
石家河文化神秘史前玉器的挖掘过程实录!
帝出乎震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玉精英详解(四)
陕西石茆遗址出土龙山文化玉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