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阴挤阳

春秋战汉的玉器,我们知道是以砣具加工为主的,在砣具加工玉器成熟之前,还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阶段,就是双阴挤阳的阶段。

双阴挤阳这个阶段属于西周晚期向春秋过渡时期,玉器纹饰出现了很多相对西周来说更为繁缛的做法,因为从西周中期开始,西周的一面坡逐渐的简化,到了西周晚期工具发生了变革,砣具加工玉器的痕迹始现于玉器线条加工上。

礼制、文化的大变动时期,叠加上生产工具的高效话,体现在玉器上的纹饰的变化也就随之而来。通过看馆藏、民藏,双阴挤阳大约有四种形式:

一、粗笨的砣具作为原始线条加工方式出现,砣痕之间伴随粗糙的锉磨痕迹。

二、以锉磨工艺为主,线条更多的体现是西周的锉磨痕迹做法,同时出现零星的规律性的砣痕辅助。

三、砣磨并重,线条在砣具加工之后,进行细致的搓磨,表面几乎看不到砣的痕迹,沟底沟边呈现锉磨的主要特征,但是远距离观看,线条整体又出现肉眼可见的规律性接续状态。

四、纯锉磨工艺的双阴挤阳,沟槽内不见砣痕接续特征,线条呈现的是细密的锉磨痕迹特征,这个锉磨痕迹的传承来自西周的锉磨工艺,沟底非常细腻,不见粗糙的拉丝痕迹。

而这四种双阴挤阳的特征,又以砣具初步加工,粗糙锉磨作为链接砣痕的做法最为难以鉴定。

这是第一种,线条和商周相比来说,痕迹原始加工体现出来的长短,宽深出现了规律性的接续,而且加工出这个痕迹的工具,呈现了半机械装置的特征。

非常明显的宽平砣痕

用砣加工出主要阴线之后,线条并不连贯,或者说连贯性,整体协调性并不好,古人就用到锉磨工艺进行再次加工,把波浪起伏的沟底打磨的略微平顺一些,单根线条更连贯一些。

红色标记处是砣的痕迹,黄色标记处是磋磨的痕迹。我们前边分享了商周的锉磨工艺特征,这里不再赘述,那么这种玉器的线条上的砣和磨,鉴定中需要关注的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线条有原始、笨拙的宽平砣痕出现,呈现半机械化的接续状态,相对商周锉磨,规律性更强,一致性更强。

二、砣痕之间的接续不像春秋中期那种砣砣腹部相续的状态,常见的是首尾相续的状态。

三、砣砣之间基本上是磋磨进行链接。沟底的锉磨痕迹不细致,往往沟底或者入刀出刀处留有大量的密集锉磨痕迹。这一点尤为重要,往往很多人在这里迷惑,分不清这个痕迹到底是磋磨还是砣。

这种痕迹来说,砣的鉴定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依然是锉磨的鉴定点,因为原始的砣痕很多被锉磨的不清晰了,砣的状态更多的需要是远看,从整体里看到砣曾经加工的特征或者规律性。

而具体到每一个线条,磨的工艺就占主要作用了,不要被原始的砣的加工影响了判断。

同一表面上的线条内部构造也有区别。这是人手+就地取材的工具和机械化的电动砣+目数一致的金刚砂轮或油石加工,两种完全不同的工艺所造成的本质区别。

这个状态的玉器从看到资料来说,相对更少,整体纹饰八成以上都是锉磨痕迹,只在偶尔的部分出现了非常典型的砣痕,甚至是部分线条的局部位置呈现规律性呈现。这种痕迹在鉴定中,首要问题是判断出主体纹饰是磋磨,还是砣,零星的砣痕不要影响对主体锉磨工艺的判断。只要主体的锉磨痕迹没有问题,零星的砣痕作为辅助观察即可,但是要保证砣痕也要是老的,不能是电动的新砣痕,沟底不能出现均匀细腻的晶粒状痕迹。

双阴挤阳还有一种,就是上图这种痕迹非常细腻,纹饰非常繁缛的双阴挤阳,这种做法从春秋早期开始,一直到战国都有零星出现。这种纹饰的鉴定,如果不像第二种双阴挤阳看到零星的砣痕,那么不要去管他的原始痕迹是如何出来的。因为原始的痕迹通过后期的精致修磨,都被掩盖掉了。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细腻锉磨痕迹。

用锉磨的工艺特征,去观察这种痕迹就可以了。双阴挤阳种类虽多,总的来说,就是几种做法的分类,从不同的做法分类里,或者说从整体纹饰的组合判断出砣在这件东西上出现的比例是多大。分清纯锉磨,还是砣后磨,还是砣磨各半的做法,只要分清这几种方式,双阴挤阳就是归类而已。拆解开了,就是锉磨和砣的特征要组合起来运用。

双阴挤阳的工艺做法,商代的减地突出阳线,到西周的细阴线突出平面阳线,战国的一条细阴线一条宽阴线突出阳线的做法,其实“双阴挤阳”这个词不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独有的工艺。但是对常见的玉器上的双阴挤阳工艺来说,商到西周晚期,这个阶段全是锉磨工艺,鉴定起来只需要掌握锉磨即可,而后世的双阴挤阳工艺,以砣为主,以锉磨为辅,形成纹饰,同时纯阴线比较多,且以砣加工为主的做法只要以砣的工艺特征切入,就可以相对容易的鉴定了。

西周晚期砣具始现,逐渐的向春秋早期过渡这个时期的双阴挤阳工艺因为既有前朝留下的工艺传承,又有砣具开始运用到阴线加工上,两种工艺结合,就造成了鉴定的难度,这个难度来自认知,不来自工艺。当我们看到一件春秋早期的双阴挤阳的时候,第一步需要确认的就是上边纹饰的加工工具是什么,工艺形式无非四种方式,前边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第二步,鉴定的时候不要混乱,砣就用砣的特征去鉴定。砣具始现期的砣也是同样的半机械装置加工原理,所以痕迹也具有高度的规律性,在整体纹饰上找到那个形制上的规律状态即可。

在这一步的时候,砣痕的规律性,接续状态要符合我们认知的砣的加工痕迹,而且要和年份贴合起来,如果这个时期出现了锋利的砣痕,就不对了。第三步,如果砣痕之间的链接,或者说为了纹饰的精美细腻,使用重度的修磨方式把砣痕锉磨掉了。就不要臆测砣的痕迹了,只看锉磨即可,这个痕迹要符合锉磨的工艺特征。

类似这类痕迹,不管稿线用了什么工具,只要最后是锉磨工艺,那么就不用管以前,只看能看到的状态。

第三种就是这种,宽阴线一定是窄阴线逐渐刮蹭、锉磨出来的。纯阴线用砣的知识去看,宽阴线用锉磨的角度去看,二者互不影响。

每个时代向下过渡时期的玉器,往往会表现出复杂的工艺特征。而每个时期顶峰时期的玉器特征我们往往会作为标准器去理解,其实是狭隘了。顶峰时期的玉器是这个时期工艺的集大成状态,我们知道那个高度就可以了,同时也理解了那个工艺特征最好的状态也就无非如此。

当不好理解的纹饰出现的时候,我们本能的就会想这件东西没见过,可能不对。这个角度是唯心的,也是不可取的。正确的鉴定方法是,这个纹饰是锉磨,还是砣出来,亦或者是砣磨结合出来的?只要鉴定出磨和砣的痕迹是老的,纹饰允许千变万化。

遇到难以理解的玉器痕迹的时候,从工艺切入去理解,然后突破他,会发现自己能掌握住上下两个年份的工艺特征,是一个特别好的自学方式。

所以不要把过渡期的双阴挤阳想的多复杂,而是要关注,如果一件老的春秋早期的双阴挤阳纹饰的玉器没看懂的时候,自己是哪儿缺了鉴定知识。这样才能提高。

如上图1,当一件春秋的玉器,以砣的状态加工出稿线,形成纹饰的大体轮廓,那么后续会经过哪些工艺才能形成图2的完结状态?在我们日常见到的玉器中,我们可以见到平面带稿线的玉器,可以见到加工到一半的玉器,也可以见到完工的玉器,那么这三种状态里,我们是以那种鉴定方式为主去鉴定,哪种鉴定方式为辅?面对一件完工的玉器,除了表面装饰线的砣痕作为切入点,我们还能观察到到什么,还需要用什么鉴定点去鉴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摄影:游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熙南里(60)
初中化学必备知识清单
【每日一书】2640 《为什么越无知的人越自信》:我们的“迷之自信”究竟从何而来?
摄影:芍药花开(9)
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类型二)
130种技艺,随便一种都是几代人的努力成果,都是历史的沉淀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