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仿春秋玉器分析(二)

这张图的信息很明确,地方玉,部分纹饰磨损,磨损是障眼法,让你觉得这件东西经过了千百年的佩戴使用,部分纹饰给磨掉了。古玉有没有磨损呢?有,那么这件磨损是不是对的呢?疑点在哪儿?从哪儿切入开始鉴定?

第一个疑点:绞丝磨的这么严重,为什么周边的线没有磨损?千百年来,难道就只磨损绞丝这一点?

第二个疑点:右侧标记位置,绞丝磨的严重,但是紧挨着的密集阴线位置痕迹却那么深而重?这就是不合理,磨损就是故意给你看的,最低级的障眼法做发而已。

第三个疑点:有些高古玉鉴定常识就会知道,西周晚期开始出现了砣具,春秋达到了鼎盛时期,春秋的阴线几乎可以说是整个高古玉阴线的顶峰。同时,这个时期的线砣具痕迹明显,单砣痕迹相续逐渐形成了线条,即便再精致的线条,沟边沟底依然是可以看到砣的接续状态的。

无论龙纹的组成线条,还是卷云纹底部的线条,或者是外圈的封边线,都可以看到光洁的沟底,砣痕没有了?这太不符合古人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状态了。这是违背历史进程的现象。

第四个疑点:龙眼位置沟底不见接续,只眼睛左上,右下可以看到两个歧出,这种小范围的加工处,往往是密集的砣痕接续,然后精修,沟底不会出现如此光滑而高效的痕迹的。

第五个疑点:绞丝做的有点用心,还磨损一下,仿佛经过了多少年的磨损,恰恰这个磨损暴露了工具,古人做玉,基本上体现在同一件玉器上的线条使用了同一件工具,这就造成了同类线条里的单砣痕迹的长短几乎一样,接续方式几乎一样。但是这个绞丝的沟底宽窄随意,接续随意,甚至还有一下拐弯的痕迹。这就是照猫画虎的做法。

第六个疑点:右侧的那五道小阴线,和其他纹饰同样的工具,怎么做出来这么宽、长的梭形的?答案只有一个,电动砣不敢反复加工,为了形制而凑合而成的,电动砣痕一下而成。

同样的平面,这里磨损的这么重,那里疑点没磨损,这也不是合理的地方。留意春秋常见的绞丝和阴线,一般都是带封边的,这个直接到头了,没有封边,也是不合理的地方。

第八个疑点:沟底白乎乎的,表面红成这样,过渡呢?沁到这里停了?只有一个做法,化学药品用布或者纸附在表面上,不是常规的全泡化学药品的做法。

第九个疑点:高古玉的纹饰因为需要不同的加工方式才能形成所有的纹饰,无论线条的沟底沟边,减地处的起墙,内外圈的打磨,平面处的打磨,都是不同的工具和工艺,因为工具的不同,工艺的不同,手工的不稳定,势必造成纹饰的不同位置皮壳会有变化,再看这件,皮壳上看不到任何因为工艺、工具的不同造成的变化。

总的来说,这件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中低仿的仿古工艺品。

这是一件高仿春秋玉器,我们可以细致的观看一下。

首先我们还是先回忆下馆藏的玉器的造型、纹饰、工艺,从馆藏的春秋玉器我们可以作为纹饰、痕迹参考切入点去观察,具体得馆藏大家可以参考山西,河南,湖北,上海等几个博物馆,上博有些是征集的,需要辩证的看。前三个博物馆是有出土依据的,大家可以重点去看。

山西博物院藏品

邯郸出土春秋玉器

湖北博物馆藏玉

河南淅川下寺藏玉

上海博物馆藏玉

河南出土玉牌

我们在看这些不同地域的春秋的玉器的时候,忽略掉器型,单纯的从阴线作为切入点去看,会发现这些春秋的玉器具备着高度统一的工艺特征,这个特征有别于西周,有别于战国和汉,是春秋独有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春秋的线条视觉上流畅,圆润,严谨,很少有战汉那种加工留下的歧出。

第二个特征:春秋完工的玉器,体现在表面的线条视觉效果宽深几乎一样,沟底宽平,线条宽度变化不大,整体看线条工具接续不太明显。

第三个特征:线条有始有终,无论是密集的绞丝位置还是单根的阴线,从开始到结束,线条不会两头突然变细变窄,或者不到头的现象,春秋线条的严谨基本都能做到阴线结束的时候突然截至,这个位置宽深不会和中间位置有多大变化。

第四个特征:春秋的线条是整个高古砣具加工的线条里唯一一个不因线条形状不同而引起宽深不同的年份,在其他年份里的线条,基本上曲线和长线宽深都会发生点变化。这是整体的视觉感受,这些感受是因为工匠的心态和手法的严谨,礼制的约束,工具的笨拙等因素综合而成,不会出现后期仿品随心所欲为了纹饰而成线的凑合状态。

这几点是整体感受,对新手来说掌握住比较重要,当我们能掌握住这几点的时候,再去琢磨单根线条里的单根砣痕痕迹,这样也是一个逐渐细化的鉴定方式。当然,春秋的线条依然是砣砣相续的痕迹,如果能看到沟底的话,我们会能看到节奏一致的砣底接续出来的波浪状沟底。回头看这件仿春秋牌饰,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状态。

整体效果是春秋的形制和纹饰,那么这一点确定之后,我们就要从线里找春秋的砣痕,找春秋的砣痕接续出来的状态,是不是和馆藏一样。如果不一样,是自己说服自己这是特例,还是说明这是仿品呢?

这张图的重点疑点有以下几点:

疑点之一:上边出现了一个锋利的由窄变粗的痕迹,快速而锋利,这不是古代砣痕能出现的痕迹。

疑点之二:下侧的痕迹,虽然看不清沟底,但是沟边出现了快速切割后的蹦碴

疑点之三:同样还是这个位置,线条长而笨拙,从沟边看不到砣的接续感,即便是修磨,也不应该修磨的如此一致。

这张图体现的更明显一些,沟底毫无砣具接续的一致状态,呈现的是一马平川的划痕,古人的工具没这么有效率,重要疑点。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给他定性为新,继续看。

疑点之四:左侧宽沟槽里留下了均匀细密方向一致的拉丝痕迹,这个痕迹有两种方式可以留下,一是古代石质工具单向锉磨,但是这个单向锉磨会有抵消,而不是均匀的拉丝,拉丝会断而不匀。排除这个工艺后,我们就知道有一种工具能留下这样均匀细密而方向一致的痕迹,就是现在的目数想等的砂条。

这是重大的败笔。四个疑点基本上这件东西就可以定性了。

疑点之五:中间密集阴线位置,馆藏是砣砣相续接出来的绞丝纹,而这个是为了形成纹饰而单砣成阴线的状态,会不会是修磨呢?从阴线沟底和沟边能看到的位置我们能发现从头到位的长拉丝痕迹,长而不断,那就不是修磨了,剩下唯一一种可能,电砣切削。

密集的阴线没有砣接的痕迹,沟沿磨损严重,突起的阳线顶部不平整,这些都说明了电动砣痕加工为主的加工方式。这张标记的图,我们还发现了单砣的痕迹,单砣痕迹出现是常事,但是这个痕迹拐弯了,古人的砣做不到。也就佐证了我们前边的工具分析没错。

春秋的龙眼睛是有固定的做法的,无论橄榄型还是椭圆型,还是方圆型,都是砣接,或者接后修磨的做法,而这个刀切豆腐的做法,在馆藏图里还没看到过,难道就您是个例?基本上这些疑点就确定了这件东西的新,虽然灰皮和土弄的不错,那只是障眼法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4.仿战国玉器分析.doc
春秋玉器上坨痕特征
实战篇 之 春秋玉璜
高古玉 春秋砣痕
2高古玉中砣痕迹的理解.docx
玉润墨香说古玉二十四 再说工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