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淮土遗珍——春秋黄国玉器浅论


丁哲

黄国,为周代嬴姓国,是周王朝分封在江淮流域的诸侯国,其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黄国故城在今河南信阳潢川县西北淮河南岸隆古乡。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

春秋黄国玉器的重要考古发现主要有两批:

其一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1983年春,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光山县宝相寺对一座古墓进行了发掘,由于出土青铜器上多铸有“黄君孟”和“黄子作黄夫人孟姬”,故墓主人当为黄国国君孟及其夫人孟姬。发掘者根据青铜器铭文、形制、纹饰及组合内容,将墓葬年代断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中出土玉器多达185件,包括玉璧、玉环、玉璜、玉玦、筒形玦、牙形玉饰、玉虎、人首形玉雕、人面纹玉饰、兽面形饰、玉鱼、玉管、蝉纹管、玉片饰、玛瑙串珠等。

然该墓出土玉器中已出现较多春秋中期风格,如玉器表面装饰的双线龙首纹,纹饰中龙首形母题结构离析分解,龙首前端显著勾至鼻后下方,目、鼻距离较宽,纹饰铺陈繁密,达到不凝神而不能分辨清楚的程度,此为春秋中期玉器的典型特征;兽面纹结构松散,造型亦趋于简化,乃春秋早期兽面纹进一步演变的结果;玉虎头大身粗,四肢蜷曲、萎缩,比例明显失调,写实感差,较抽象,这亦接近春秋中期玉虎之特征。有鉴所出玉器已呈现出较多春秋中期的特点,而与春秋早期风格差别较大,笔者以为将黄君孟夫妇墓年代定为春秋中期早段较妥当。此外,该墓还出有一些石家河文化、商代、西周遗物,及早期遗物改制器。

另一是黄季佗父墓出土玉器。1988年夏,信阳地区文管会和光山县文管会的考古工作者在黄君孟夫妇合葬墓西北165米的天鹅墩发掘了这座木椁墓,从铜戈铭文可知,墓主为黄季佗父。该墓年代可能略晚于黄君孟夫妇合葬墓,但亦处于春秋中期。墓中出土玉器12件,有玉璜、玉戚、玉环、玉虎、玉片饰等,除玉戚为商代作品,其余皆为春秋中期之物。

黄君孟夫妇墓、黄季佗父墓出土的春秋中期玉器,作为此期玉器的标准器群,为研究春秋时期,尤其春秋中期玉器的器形、纹饰、质地、工艺、用玉制度,以及春秋时期江淮地区玉器的特色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这两批玉器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和信阳博物馆等处,下面择重要者进行介绍:

一、黄君孟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器

1.玉璧(春秋中期)


2.玉璜(春秋中期)



3.玉璜(春秋中期)



4.玉璜(春秋中期)


5.玉璜(春秋中期)


6.玉璜(春秋中期)


7.玉玦(西周中晚期)



8.筒形玦(春秋中期)



9.筒形玦(春秋中期)


10.牙形玉饰(春秋中期)



11.牙形玉饰(西周中晚期)


12.玉虎(春秋中期)



13.玉虎(春秋中期)




14.玉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15.玉虎(改制自春秋中期玉器)



16.玉虎(春秋中期)


17.玉虎(春秋中期)



18.玉虎(春秋中期)



19.玉虎(春秋中期)



20.玉虎(改制自西周早期玉器)



21.人首形玉雕(石家河文化晚期?)


22.人面纹玉饰(原属龙山文化晚期,后在春秋中期被改制

人首蛇身环形a)是其中一件的正面,头部有覆舟形发式、梭形眼并戴耳环,且面部及冠饰均以减地阳线构图,此乃龙山文化晚期人形玉雕的典型特征而这件环形饰正面除头以外的余部,其反面b)以及另一件环形饰c)的纹饰均为阴刻技法雕琢,线纹粗深,与浮雕阳线的风格迥异。且所有的躯干都装饰有春秋中期玉器上最为常见的双线龙首纹,龙首纹布局颇显拘谨,当是受到玉料局限所致。这对环形饰器形雷同,且其中一件的反面(b)尚留有开料时的钻痕。因此推测二者本为一件器物,即龙山文化晚期玉环。后在春秋早期对剖为二,并在空白处加琢了纹饰。



23.兽面形饰(春秋中期)



24.兽面形饰(春秋中期)



25.兽面形饰(两周之际)



26.兽面形饰(春秋中期)


27.兽面形饰(春秋中期)



28.玉鱼(西周早中期玉鱼,春秋中期加琢纹饰)

鱼尾部下摆作跃起之态,但尾端同鱼腹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弯曲不甚,整器仍笔直,此造型为西周早中期流行,但表面却为春秋中期流行的双线龙首纹,这显然是西周早中期玉鱼,在春秋中期补琢了纹饰。



29.玉鱼(西周改制西周玉鱼)

这对玉鱼的造型、纹饰特征均为典型西周早中期玉鱼所具备,故二者应为西周遗物。根据图片观察,将其中一件玉鱼(b)水平反转180度,与另一件(a)相接,二者腹部的断茬、纹饰、钻孔位置皆两相吻合;此外“b”的鳞纹符合西周玉鱼尾段的特征。藉此推测这对玉鱼本为一件玉鱼残断后的两部分,“a”为此玉鱼的原始头部,“b”本为玉鱼身体后半部分。残断之后,玉匠将尾端磨光、重雕出鱼首。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何“b”表面的环带纹、背鳍与常见者方向相反,且背鳍距离头部较远了。已有学者据此情况对这件玉鱼进行了复原。复原后的玉鱼长11.8厘米,属常见西周玉鱼尺寸鉴于重雕的鱼首形态,尤其是斜刀法雕琢的大圆眼,仍是西周风格,故其改制时间亦为西周一代,后流传至春秋时期。


30.玉管(春秋中期)



31.蝉纹玉管(春秋中期)


32.玉片饰(春期中期)



33.玛瑙串珠(西周时期)



二、黄季佗父墓出土玉器

1.玉虎(春秋中期)





2.玉璜(春秋中期)



3.玉璜(春秋中期)



4.玉戚(商代遗物,春秋中期加琢纹饰)


参考文献:

1.河南信阳地区文管会、光山县文管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第4期。

2.杨建芳:《春秋玉雕的风格——河南光山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分析》,《中国文物世界》1986年第5期。

3.河南信阳地区文管会、光山县文管会:《河南光山春秋黄季佗父墓发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1期。

4.林继来:《论春秋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玉器》,《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6期。

5.陈仲中:《商周有脚玉鱼之研究》,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玉文化论丛1》,文物出版社,2006年。

6.丁哲:《春秋玉器上的龙首纹》,《收藏投资导刊》,2013年第9期。

7.丁哲:《考古出土的改制玉器》,《东方收藏》2015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收藏见证历史(6-21)苏州真山吴王墓遗存,揭开春秋一类玉器功用
春秋时期玉器(图)
专业视角 | 解析沂水纪王崮春秋大墓出土玉器
春秋时期玉器工艺的特点
春秋玉器之龙形纹饰
春秋时期玉器③龙形玉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