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宝帮分五级,你在哪一级丨第五篇

警钟长鸣


香港大藏家张宗宪先生,曾对一群人有过准确生动描述:他们先是被人骗,买了假货;然后是骗自己,相信自己买到的是真国宝;最后去骗人,想尽办法出货呗。

 

有人称这群人为国宝帮。

 


千万别以为他们文化素质低,其实很爱学习的,理论一套一套的。他们说,民间蕴藏着数量惊人的国宝文物,计算方法如下:

 

可以负责任的下一个结论:我所到过的国内古玩市场,不管他们挂什么样的招牌,古玩城也好,旧货市场也罢,没有一处不是以真假出土文物为主卖点的;

 

我所见过的收藏者,没有一个人家里没收藏出土文物的。

 

如果以国内8000万收藏大军为基数,按平均每人收藏6件出土文物计算,近30年,出土、散落的地下文物4亿件以上。

 

以上文字摘自一本书,书名不说了。书中所列的这些数字是否靠谱,我不敢说,因为我实在没办法去一一核实......

 


任何一个群体,哪怕是一个微信群,里面的成员都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分层是必然的。互相看一眼对方的藏品,内心都会默默的说一个字:切。

 

5

处在最底端的,是地摊帮


20多年前的潘家园,也许曾是捡漏的天堂,传说中的是富人制造厂,在那里批量缔造着收藏界一夜暴富的神话。

 

而今遍野的佛头、沉香、元青花,甚至还有创造拍卖史记录的“鬼谷子下山”,小贩们继续神秘而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国宝流落民间的段子,但资深藏友们早对潘家园绝望,时至流水作坊前赴后继的今天,这些成倍增长的瓶瓶罐罐都无非赝品、赝品、赝品。

 

但是,还是有人孜孜不倦,沙里筛金;晚上看书,白天淘宝。


4

电视鉴宝帮,是没落贵族

 

就瓷器来讲,先是造型,然后是釉色、纹饰、胎质、款识,综合起来看,有一点不对就全盘否定,这个真叫“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也有很多人反对,说这个工匠可能就是这样,但是我告诉你,基本形制是有的:


官窑有的是照官家甚至皇帝定的样子来做的,非常严谨;


民窑既然是大宗产品,它不是艺术品了,那更是需要统一的形制,很快画出来造出来,才能上批量。


有次电视上看到一个瓷火锅,被专家鉴定是一件新的东西,持宝人当时非常不高兴,说这绝对就是慈禧皇太后用过的火锅,据说在后台还跟工作人员吵起来了。


还有个元青花的罐子,持宝人坚持认为这是真的,专家看错了,不久还要把它捐献给故宫。主持人说太好了,如果故宫收了,您一定要把这个喜讯告诉我们,我们要向观众,向您道歉。后来不了了之。



3

“我也有',是拍卖天价妄想帮


只要是拍卖场出现一个天价,他立刻发言:我也有。而且还要补充一句:我那只品相更好一些。


专家早就说了:尤其以下这几样东西,民间收藏最好少碰。


一个是宋代的五大名窑。这么多年了,进入市场流通的只有香港苏富比两三件汝窑盘和洗,其中一件还有瑕疵。


对一般不懂的人,不就是一个平底碗吗?但是,它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首。因为它有传承、有记录,最后在现场落槌价是1.85亿港币,加上佣金就是2亿多港币。


再有元青花,就是2.3亿、鬼谷子下山这个。


还有就是成化斗彩,这也是多少年出不来的(指从收藏者手中流入市场)。


还有康雍乾的珐琅彩,是从康熙开始创烧,到雍正那里辉煌起来,到乾隆又挺了一阵,再往后就是民国仿的了。现在还有一些新的出来。因为仿者和买者,骗的和上当的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应该非常值钱。



2

专门拿钱砸专家,土豪帮


十几年前,古董圈有“杀猪”(以假货坑人)之谓,尤其是蒙富商,据说江浙一带富豪中招者无数,主要在于收藏者过于自信又不愿聘请收藏专业人员把关所致。


今天的富商变聪明了,反其道而行之,懂得利用专家了。但是,一般人模仿不了,成本很大的。


举一个案例如下:


圈内某知名教授,很早就给人鉴定字画。过去他“以贫困为光荣”,谁找他写文章证明真伪,给钱,倒觉得是侮辱他。


1993年中国的文物交易开始合法以后,他渐渐意识到,“你贫困潦倒,别人却用你的文章来赚钱,这不合适。”他顺应市场潮流,开始帮人鉴定、写文章,收费。


最早帮人鉴定一幅署名黄宾虹的画,写篇文章,一千多块钱。后来,请他的人出价越来越高,找他的也形形色色。“鉴定费”没有定数,还得看作品,作品价高,鉴定费也就高。


最贵的一次,几个民间藏家集资近1亿人民币,买了一件号称是北宋某著名画家的作品。藏家中的一位找到教授,拿出一大堆资料,“真是多,古籍上的记载、史文上的记载,还有档案上的记载、印章的记载,真是下了功夫,专家找也要花十几年”。


藏家请教授写篇文章,证明这件是真迹,他们准备了2000万,其中1500万给教授,另外500万打算再找两位权威人士。


“如果是真迹,卖十个亿不成问题。”教授告诉记者,结果发现是假的,“股份最大的那位把别墅都卖了,他知道了恐怕会自杀”。


教授最后写了篇文章,证明这不是真迹,但可称作同一流派的老作品,“润笔”从2000万减到了200万。


“有人出钱让你把假的讲成真的,也有人为了搞破坏,出钱让你把真的写成假的。”


曾经有人找教授看一张清初四僧之首渐江的画,让他指认是伪作。


“确实是伪作。但是,此人和卖画的人有矛盾,找人写文章,就是为了坏他的事。”教授没写,一大笔“鉴定费”泡了汤。


参与鉴定二十多年,教授有两条自律守则:一不写假文章,二不搅入是非。



1

最顶级的搞颠覆,想重新洗牌


最高段位者,抢夺话语权,之前写文章、出书、建网站、办博物馆和成立协会,今天搞展览、给大学捐赠......

目的只有一个,颠覆目前的文物市场价值判断标准,将自己手中的赝品,堂而皇之的变为真国宝。

想了解详细内容,请点击下面的标题:

国宝帮被揭老底,隐秘江湖大曝光
民间收藏不能说的秘密
传说中的国宝帮博物馆,辣眼睛

买到赝品、假货的人,后来的去向无非三种:


一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行里的水太深太浑,从此金盆洗手,再也不玩了。这挺好,既然咱没眼力,也没这个财力,那咱们见好就收,至少别再深陷其中了。


二是百折不挠,找到一条正途,渐渐地假货买得少了,真品买得多了。


第三种,那就是永远正确。真理永远掌握在我手里,我买的东西别人不能说不对,这种人不少。



图片来源:佳士得拍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量批发的假古董,为何会被藏友买回去当国宝
距离暴富,还有365天?
文物的私生子是社会不可逆转和回避的现实
关于民间文物存量:看看这篇文章
带你揭秘传说中的“国宝帮”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幅14世纪西方艺术史名画也被指可能是创作于19世纪的赝品。而讽刺的是,被扔在意大利北部一废弃宫殿地下室40年的拉斐尔真迹《圣家族》却曾被认为是三流的赝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