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特绚丽的中国紫、中国蓝[琉璃艺术论坛]
独特绚丽的中国紫、中国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285.jpg

长管为中国蓝、圆珠是中国紫

​“中国紫”———硅酸铜钡BaCuSi2O6被认为是人工制造的。这种紫色颜料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知道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最早使用它的实物。 在1992年,科学家第一次从汉朝的俑器上发现了硅酸铜钡,便称之为“汉紫”,之后又发现其在秦兵马俑身上被大量使用,所以现在人们普遍将其称作“中国紫”。
为了找出中国紫的真正来源,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从兵马俑膝盖处取了一些紫色颜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荧光与微量分析以及其它技术手段,来确定此化学颜料的成分以及这是如何制成的。根据他们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员认为它很有可能是秦代道士们制作玻璃时得到的一种“副产品”。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Corning Museum of Glass)的玻璃研究专家罗伯特·布里尔(Robert Brill)等人曾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古代玻璃中发现了氧化铅和氧化钡。一直到19世纪,除了中国以外,都没有其他地区出现过这种配方的玻璃体系。
中国紫得以出现,得益于两项杰出的古代工艺:注入熔铅使得熔点降低,这是一种来自青铜铸炼的技巧——早在商代;而高温陶窑,有研究显示,秦代烧制兵马俑的窑,温度可以达到950~1050 ℃。俑坯在上色之后即被以800~1000℃煅烧,是中国紫能够形成的临界温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414925111250.jpg

这样古人用于佩戴的管珠,才是真正的战国紫。

秦朝灭亡之后,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紫颜料的配方因此而失传。

紫气东来”乃“老子出关”时的一大胜境,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流传千古,代代传诵。“东方天空突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活似龙蛇遨游太空,又如蛟龙腾舞,自东西迈。此乃祥瑞之气,真人将至矣!”
紫气东来,瑶池西望,翩翩青鸟舞前降(清·洪升《长生殿》第十六出 )。
紫气是紫色的气,古人认为紫色与当官、财、姻缘有关。很多官服是紫色的。古代官员、高人都喜欢佩戴紫色的管珠,认为是祥瑞。
现代人收藏这类2000多年高人佩戴的紫色管珠,真是缘分,能带来三运享通,富贵吉祥!
注意:“九窍塞 ”粉紫色,是用粉色和陶土烧制而成,不能和中国紫管珠相提并论!
宋代官服面料以罗为主,政府因五代旧制,官服服色沿袭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
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
魏晋和南北朝时期,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
“留仙裙”故事,相传汉朝赵飞燕被立为皇后以后,有一次,她穿了条云英紫裙,与汉成帝游太液池。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271120365458388.jpg

三品也以上服紫色,这就是一例证

被西方考古界称为“中国紫”的色彩,就是中国自行发展出的以氧化锰、氧化镍着色的紫色。秦朝灭亡之后,中国紫颜料的配方失传,西汉以后再没有发现。

西周时期,中国就开始制造紫色琉璃。汶川就曾经出土过紫色琉璃。近年在甘肃省马家塬出土的西戎贵族幕中也发现了大量的紫色琉璃珠。马家塬墓年代大致在战国晚期,墓中紫色和绿色琉璃珠数量巨大,甚至陪葬用的马车也用琉璃装饰。

中国紫的数量虽然相对蓝、绿和白色琉璃来说要少,但紫色琉璃是中国琉璃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紫的至色原理是由于硅酸铜钡,硅酸铜钡呈紫蓝色。若加热到1100 度即变为蓝色——中国蓝。中国蓝、中国紫和埃及蓝都是完全不存在于自然界的,是完完全全的人工合成材料,可以算作“高科技”产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513119343455005.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513119343495352.jpg

兵马俑出土时,身上的彩绘出现了紫色。这紫色曾让众人震惊,其来源也让专家迷惘。

当时不知哪位大仙道士找到的这种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只有在相对低的温度环境中才能形成或保持紫色状态,可是这种底温环境却不能使琉璃完全玻化,只要温度稍高便开始向紫蓝,深蓝,浅蓝过渡,最终完全玻化后的琉璃甚至变成了晴蓝之色,这种半通透的,珠子能产生荧光效应的晴蓝之色琉璃就是古人所说的'光怪陆离’,以当时的科技生产这种“光怪陆离”的晴蓝色琉璃难度才是最大的,琉璃的玻化与紫色只能二选一严格说只能作为涂料使用,当时的工匠肯定想不到若干年后这些被当做涂料大量使用的“中国紫”几乎被岁月完全抹去只留下少量的因高温过渡形成的蓝色琉璃才能向如今的人们述说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迄今为止只有三种人造蓝紫色被确认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分别是埃及蓝、中国蓝和中国紫、玛雅蓝。

  目前在兵马俑身上发现的五彩斑斓的颜色中,几乎所有颜料都与古代欧洲人提取的天然色料相同,只有一种紫颜色是大自然中没有的,那就是硅酸铜钡(BaCuSi2O6)。美国科学家、史密森尼博物馆的伊丽莎白·菲兹胡(Elisabeth West FitzHugh)等人1992年第一次从汉朝的俑器上发现了硅酸铜钡,便称之为“汉紫”。而后又发现其在秦兵马俑身上被大量使用,所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称作“中国紫”可能更为合适。

  非天然颜料在古代并不多见,特别是蓝紫色,堪称稀罕。迄今为止只有三种人造蓝紫色被确认是出现于工业社会以前,分别是埃及蓝、中国蓝和中国紫、玛雅蓝,但它们的化学成分却不尽相同。由于前两者都是二价碱土金属+铜硅酸盐结构,2000年,苏黎世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教授海因茨·伯克(Heinz Berke)发表文章提出中国蓝或中国紫源自于埃及蓝,认为这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最早证据之一。所谓“交流说”遭到了来自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tanford linear accelerator center)的博士后刘志的质疑。刘志认为考古得到中国蓝和中国紫的最早记录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9~221年),比丝绸之路早了几百年,而众所周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文明互通有无的最为重要也是最早的通道。刘志先后在性加速器中心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Berkley National Lab)就中国蓝和中国紫做了一系列X射线分析,发现中国蓝或中国紫在工艺和材料方面都有一些不同。所以刘志认为是本土人种“独立发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3033119292358059030.jpg

铅钡玻璃的兴衰和中国紫的兴衰在时间上非常一致,秦朝灭亡之后,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得道教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很有可能,颜料的配方因此而失传。儒家重“道”“体”、轻“器”“用”,这一点正好和道教大相径庭,这为这两种盛极一时的玻璃和颜料嘎然而止的命运找到了合理解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3438ke2gbp_b.jp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汉彩陶上的神奇“中国紫”
中国兵马俑身上竟然有超导材料,难道古人在几千年前就知道超导,这到
失传两千年的“汉紫”出现于现代超导实验,古代令人心惊的黑科技
知识 | 在没有化学颜料的秦代,兵马俑身上的“中国紫”是怎么调出来的?
秦兵马俑坑出土驭手俑,俑身上的一种色彩,揭秘古代蓝色消失之谜
各种无机颜料的化学成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