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講:玉文化概論課題綱要(三)

第三章:玉文化的起源與演進;

第一節:從人文角度看玉文化的緣起;
第二節:從考古材料看玉文化的演進;
第三節:文化的接觸融合興衰與發展。

 

第一節:從人文角度看玉文化的緣起


--玉器的起源與漁獵文化有着密切關係。漁獵者,狩獵

--漁獵人在製作細石器時,除在意石料的硬度外,也對石料顏色有所愛好。

--在漫長歲月裡與眾多不同硬度、不同顏色、不同結構的石頭的接觸過程中,玉料獨有的溫潤、色澤堅韌特性很自然地被漁獵人辨認出來。

--山林、曠野、溪流中的玉石、瑪瑙、水晶等材料,因此陸續登上玉文化的舞台。

--大自然變幻莫測,風火雷電雨雪的肆虐,地震、山崩、海嘯、乾旱、澇雨的侵襲,陰晴冷暖生老病死的無常;種種的大自然現象與毒蛇猛獸、瘴氣瘟疫產生的生存威脅,這些對未來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恐懼,只能以「人性」的方式,藉由神秘的、美好又珍貴的玉器通神通靈通祖,以取悅或祈求神仙、祖靈的幫助或諭示

--人道~~人類最原始的行為模式;討好、祈求、供奉、威脅、逼迫、交換、賄賂~~等等,不一而足。

--祭祀實際上具有交換性功利性。乃求心安,或祈黍稷豐收,採集滿囊,狩獵成功,魚撈足食。

--獻祭前感覺是大自然的奴僕,祭祀後感覺是大自然的主人。這是一種深層次的心靈行為

--所費不貲的祭祀行為之後心靈上便能獲取莫名所以的信心安全感。這種對價關係的行為從遠古迄今,變化不大。

--《說文》釋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巫,所以悅神也

--女性祭司為「」,男性為「」。

--祭祀時,使用心目中最貴重的器物~~玉器獻祭,將玉器與神、鬼、靈、祖結合,玉器的物質性便昇華到神靈性的境界。

--這種社會環境下,玉雕工業隨之蓬勃發展,玉器成為尋常百姓無法任意使用之物。

--巫覡活動除了消除不安全感,祈求豐收,趨吉避凶之外,戰爭掠奪行為的勝負成敗諭示,也為重中之重。一如《左傳.成公十三年》所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酋長或者部落首領隨着戰爭的頻繁出現,理所當然地掌握發號施令的軍權

--約當龍山文化興盛之際,軍權擁有者設法,逐漸削減巫覡的權利,並將神權轉納為附屬

--此種人類私慾進化模式不難理解;也可預測。

--事神玉器由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琮、璧、鉞逐漸轉變為圭、璋、刀、戈。玉器的神靈性轉變為禮儀性。 

--王權乃至戰爭活動常常需要通過宗教儀式奠定合法合理性。

--象徵王權與軍權的斧鉞等兵器隨之也被神格化,斧鉞之上的種種神秘、威嚴的裝飾圖案,或與圖騰信仰有關,但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器物神格化的一種具體表現。

--器物神格化自然也包含着君權神授的宗教觀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君權具有「集權專制」的特點。

--玉器從「神器」轉化為「禮器」再升格為「王器」,進化成王權的像徵。

--也就是說玉器在君王權能的合理性上扮演着相當關鍵的作用。

--玉,不冷不躁;具有直觀與實用的美與善,使人喜愛它,利用它。

--春秋或更早,諸子先哲體認到可以利用玉器作為品性純粹的載體,使其成為君子有德的物化形式

--及至孔丘之時,更充實了玉德的內涵,成為士大夫遵循的圭臬。

--至此,玉文化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要素,起伏於歷史長河中,歷久彌堅,迄今不衰。

--如果缺乏玉文化的穿插交織,中華文明史將失去其神聖的地位與人文的光輝。

--中華民族愛玉其來有自!

 

第二節:從考古材料看玉文化的演進

 

--六十萬年前北京舊石器時代猿人遺址出現了水晶打製品。

--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40000~12000年),東亞蒙古人種在石葉技術的帶動下,各種各樣定型石器工具大量湧現。

--舊石器時代晚期,從黃河流域北上貝加爾湖,向東以至日本列島,在三十多處遺址裡發現了廣義的玉器遺存。

--俄羅斯貝加爾湖地區的布列特(Buret’)及距今24000年~23000年的瑪利塔(Mal’ta)遺址,出土了使用透閃石、蛇紋石、片岩、方解石、煤精製作的女神像、璧、珠、墜、手鐲仿赤鹿齒等裝飾品。

--1930年末在布列特遺址發現了玉器作坊遺址。 

--蘇聯考古學家Anatoly P. Derevianko指出,在俄羅斯阿爾泰地區Denisova洞穴前廳距今三至四萬年的層位內出土了大量貝殼、牙齒、骨角及使用高嶺岩、葉臘石、頁岩滑石製作的珠及墜等人體飾物。

--俄羅斯阿爾泰Denisova洞穴出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8,000年前高嶺岩葉臘石墜飾。Pendant Made of Kaolinitic Agalmatolite from the Main Chamber of Denisova Cave in Altai Region of Russia in the Upper Paleolithic Period, 38,000bp

--迄今,中國出土的最早的玉器應是距今約12000年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海城小孤山仙人洞3件透閃石玉砍砸器

--海城小孤山仙人洞遺址與興隆窪遺址之間有近四千年的玉文化空白期。

--玉文化的起源能否從八千年前推進到四萬年前? 是一個必須慎重以對的研究課題。

--世界上許多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都可見到磨製的斧、錛和鑿等的石質工具,部份工具被證實為玉料所製;

--那些玉質工具只是零星出現,其使用方式與石質工具實際上無明顯區別,因此不宜將其納入「玉器」範疇;

--因為它們並不具有足以反映玉器文化起源的標誌性意義。

--以上為台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黃翠梅教授的觀點。

--玉器由裝飾品或工具演繹為神器的過程是漸進的,緩慢的,從模糊中逐漸明朗的,隨着社會需求而演變、更替,昇華、轉性的。

--切確的說,玉器發展為神物後,玉與石的分化才算徹底完成。

--紅山文化早期受到豫北冀南地區後岡一期文化影響;隨着關中地區廟底溝文化勢力的強大,開始受廟底溝文化影響。

--紅山文化中期階段,廟底溝文化勢力消退,黃河流域自西向東的海生不浪文化、半坡四期文化、大司空村文化、秦王寨文化,逐漸發展起來,東邊的大汶口文化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

--紅山文化晚期,除自身因素外,可以看到來自海生不浪文化、大司空村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的因素相互滲透

 

第三節:文化的接觸融合興衰與發展

 

--紅山文化地處東北地區古文化與黃河流域古文化的交匯地帶,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使紅山文化得以與黃河流域的各種文化發生聯繫。

--這種不同文化傳統不同經濟類型的因素在紅山文化地區不斷碰撞、交流,豐富了紅山文化的內容,對紅山文化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汶口文化地處北方紅山文化和南部良渚文化之間,在三個玉文化發展過程中,也發生因地緣關係而出現的相互影響或傳播現象。

--與大汶口文化交相影響的還有西南部,江淮地區的凌家灘薛家崗文化

--地處長江中游地區的石家河文化,東通長江,黃淮下游,西連三峽,深入四川盆地,南趨五嶺,北與中原相接,是東西交通和南北交會的中心點;

--這種地理位置決定它既容易匯集外來的文化,也同樣容易將本土文化向外傳播

--任何文化發生交融之後,或多或少會保留自身的文化特點,融入外來文化特色,也可能蛻變出新的社會價值系統

--例如: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玉圭玉牙璧以及鑲嵌綠松石的作法,後來都被中原夏商玉文化所繼承。

--必須特別說明的是;任何獨立發展的文化,發展、擴大到與相鄰文化碰撞時,必然產生「文化侵略」現象。

--從遠古到現代,由於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人文的、科技的因素影響,文化侵略現象未曾停歇。

--對發達文明的被動式諂媚或者受到強權的主動式脅迫

--東周時期,小國在政治上長期屈從於他國,從而在意識形態(禮制、習俗)上也被同化。

--這種事例見於「」國,杞為夏禹後裔,因「迫於東夷,風俗雜壞,言語衣服有時而夷」。

--各朝各代的服裝款式清代削額留辮政策,都是很好的例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玉文化之图腾-----(玉图腾的由来)
第七講:江淮玉文化版塊課題綱要
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王建泉
“玉石之路”初探
良渚: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文博中华
百闻不如玉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