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預展最後一天來看看這些中高古玉器 | 明天開拍

萬昌斯秋拍明天舉槌——今日最後一天預展,開放時間為上午11時至晚上8時,請各位藏家提前至萬昌斯秋拍預展現場(拖至文末可閱詳細時間地點)辦理競投者登記。若需委託電話或書面競投,請於今天內致電 +852 28686938 或聯繫微信客服(ID: Marchance-CS)。

本次秋拍壓軸「中國玉器」專場將於明天下午3時開拍,匯聚珍罕的上乘古玉器逾三百件,以下精選部分珍品以饋藏家支持。

宋 白玉帶灰皮瑞獸

拍品編號 5771

長 11.8 cm (4 5/8 in)

保留價:HKD 400,000 / RMB 332,000

本期微信封面圓雕瑞獸,白玉質,昂首微微向上,張口,牙齒粒粒可見,凸鼻,以陰線刻出桃核型雙目,刻劃細膩,神態威猛儼然。

渦形耳上凸,頭部後端以線紋飾鬃毛,垂於後背,絲縷分明,長尾伸於身後,獸體強健,四肢發達,呈伏臥狀,指節粗壯的獸掌置於前方,中間留空隙可供穿系,底部指節清晰可見。

造型奇特,飽滿生動,氣勢非凡,整體一個精爽的神獸形象,讓人賞玩不已。

萬昌斯秋拍預覽

中高古玉器精品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春秋 「勾雲」紋玉璜一對

拍品編號 5663

最大: 長 15.8 cm (6 1/4 in) 厚 0.6 cm (1/4 in)

保留價:HKD 180,000 / RMB 149,400

玉料受斑駁的黃、褐色沁,亦見鈣化之跡,以春秋時期流行的「勾雲」紋作裝飾主題,形制古穆,雅觀大氣。兩玉璜雙面均工,遍體的「勾雲」紋去地而成,繁密中見章法,且紋飾凸起,立體感強。邊框打磨得順滑,由兩種設計湊成,一為弧形,一為顆顆「勾雲」紋的橫線組成的鋸齒形。璜的中上位置穿孔,用作懸掛佩戴。工藝精美,比例勻稱,由春秋傳世至今,品相仍佳,難得整對保存,實屬少見。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漢 白玉帶沁「韘」形珮

拍品編號 5675

長 7.3 cm (2 7/8 in) 厚 0.2 cm (1/8 in)

保留價:HKD 50,000 / RMB 41,5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漢 白玉帶灰皮「龍鳳合體」珮

拍品編號 5677

長 7.9 cm (3 1/8 in) 厚 0.4 cm (1/8 in)

保留價:HKD 95,000 / RMB 78,8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戰國 白玉帶灰皮飛鷹

拍品編號 5678

長 9.1 cm (3 1/2 in) 厚 0.6 cm (1/4 in)

保留價:HKD 170,000 / RMB 141,100

是玉溫潤細膩,厚度均勻,透而薄,帶灰皮,若掌心大小。其形為飛鷹,作展翅雄飛狀,隼目銳利,尖爪掠起,似要捕捉獵物,意態非常生動。鷹之羽翼、頭部和尾部皆以淺浮雕方法雕出,刀法圓潤,又以細膩明快的「游絲刻」描出羽紋,線條流暢有力,宛若蠶絲。其腹平滑,拋光亮澤,素面無紋,光彩照人。玉器邊角平順,沿有鋒利感,棱角分明。

鷹是春秋戰國時期玉器中常見的動物題材,因其靜若處子、動如脫兔,可取敵人首級於千里之外的特性而深得當時統治階級所喜愛。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西漢 白玉舞人

拍品編號 5679

長 5.7 cm (2 1/4 in) 厚 0.3 cm (1/8 in)

保留價:HKD 120,000 / RMB 99,600

平片形制,雙面皆工,透雕一位輕柔婆娑的舞人,以輕巧幾刀淺勾出「一」字橫眉、細長雙目、微張如在歌咏的嘴,並壓地使眉骨及蒜鼻突出,令清麗秀美的五官添上幾分立體感,又利用游絲線呈現衣飾皺摺、交領右衽及網紋腰帶。背面亦見細道衣紋,及以紐絲陰線刻劃的顱後旋髮。舞人身穿長袖舞衣,演繹漢代十分流行的「翹袖折腰」舞,其左袖下垂,在腰間下甩,長裙曳地,細腰輕扭,飄逸優美。與一般西漢玉舞人相比,此玉舞人無論五官或髮飾的工藝都更為精細入微,是一件殊為難得的西漢珍寶。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東漢 「龍虎」紋鏤空玉璧

拍品編號 5680

直徑 10.8 cm (4 1/4 in) 厚 0.5 cm (1/4 in)

保留價:HKD 300,000 / RMB 249,000

玉璧幾乎全覆灰皮,只有零碎位置露出玉質。雙面同工,匠人以弦紋裝飾內、外兩緣,在兩緣間刻劃「龍虎」紋,以游絲陰線描繪兩獸的五官、爪趾、毛流及其他細部,然後向紋樣的空白打孔,再以絲線來回拉孔,直至鏤空紋飾外廓。匠人刀下的龍頭頂帶角,頦下垂鬚,脖現鱗片,背豎尖鰭;虎則後腦長髮,雙耳細圓,眉鼻凸出,尾巴分股。姿態上,龍顧首回視,虎則目朝前方,而兩獸皆盤曲長身,舞動四爪,張口哮闞,狀甚威武。龍腹觸碰虎尾,虎爪及虎頦亦緊貼龍尾,兩獸相接成圈,沒有間斷。漢代的玉璧無論在數量、器形及紋飾各方面都在前代的基礎上大步發展,這件東漢玉璧比例完美,工藝不凡,紋飾生動,絕對是同期玉璧中的精品。

參考:西漢雙龍紋玉璧,形製與此拍品相似,載於古方主編《中國傳世玉器全集‧第2冊‧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科學出版社,北京,2010,頁39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明 白玉帶沁「雙熊」「獸面」紋飾

拍品編號 5712

長 11.5 cm (4 1/2 in)

保留價:HKD 120,000 / RMB 99,600

白玉帶沁「雙熊」「獸面」掛牌玉質溫潤,器形獨特,片狀菱角形。兩端各琢一神熊側顏,隆眉長吻,下頷上鉤成孔;中央浮雕神獸正面,額中穿孔,有沁色大範圍覆蓋,猶如點題。獸面一雙尖細耳朵平伸,眉額隆起,細長眼上揚,圓形孔作眼珠,獅鼻,寬嘴裂開露出上下兩排牙齒,神情兇猛。此玉掛牌造型罕見,收藏臻品。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宋 黃玉骨節

拍品編號 5713

長 6.8 cm (2 5/8 in)

保留價:HKD 150,000 / RMB 124,500

這件宋代黃玉骨節呈油脂光澤,鐵鏽蛀孔散佈內外,前後各見一道斜開的裂縫,沁色滲入而成沁痕,亦有點點飯糝藏於玉肌。形制為橫形,上下關節位置有尖角凸出,每對角之間的溝深淺不一,溝的線條或純粹凹陷,或起小角,或有扉棱,以卓越的刀斧剔出骨節表面的起伏,前後各鑽互通的骨孔,其中一面為象鼻孔,由上往下看,骨節內部鏤空,上下貫穿,內部跟骨表同樣砣碾得順溜無綹,十分用心。

玉骨節早在高古時期已有,有不同形態,但不常見。有說其為符節信物,又有說是隨身佩飾。本品工藝自然迫真,品相仍佳,在云云古玉中十分罕有,絕對不能錯過!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明 白玉帶沁「望子成龍」

拍品編號 5714

高 8.7 cm (3 3/8 in)

保留價:HKD 320,000 / RMB 265,600

此白玉帶沁「望子成龍」包漿醇厚,溫潤可親,而沁有褐色斑斑,顯得古樸。是玉圓雕,以高超之鏤空與高浮雕技法而成,刀法圓潤。其左有矯龍,體紋以流暢之細陰線刻,其狀舉首瞻前,手舞足蹈,龍身矯健,盤繞玉身近半,尤如駕霧騰雲,非常神武;右側雕有螭龍攀至玉身頂部作回首狀,與矯龍對望,心有靈犀,若感通之象。忽見一童子也作攀登狀,站於矯龍首,其笑容可掬,憨厚可愛,隨矯龍舞動之勢望去,似在跟螭龍語,意態生動。圓雕其身中空,並以圓孔貫通,可穿繩作佩飾。「望子成龍」是民間較為常見的主題,此玉之童子站於騰飛的龍上,祈子女日後前途亦可飛躍如龍,喻意望子成龍,寓意吉祥。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宋 珍罕白玉「辟邪」「神獸」珮

拍品編號 5715

長 8.5 cm (3 3/8 in) 厚 0.7 cm (1/4 in)

保留價:HKD 220,000 / RMB 182,600

此珮白玉質地溫潤,細膩油亮,手感順滑,帶橘黃色沁絲。玉珮上窄下寬,雙面同工,首尾均呈半圓弧形,中間琢「神獸」一對,額、鼻、足相連,鬚眉飛揚,齜牙大眼,勾紋作鼻,身上陰刻魚鱗紋,隱起月牙狀紋飾作翼,足上帶幼細毛髮,背脊琢連綿波浪,刻畫細緻入微,動態十足。其頭頂獨角向上翹起,延伸至頂部以太極圖案相接為回環,琢獸面於其中,橢圓眼,闊鼻樑,四角有勾紋,扁平靈巧。底部兩尾相連亦然,惟獸面上下反轉,鼻樑更為筆挺而翼尖呈桃心狀,與「神獸」後足相接,整體結構勻稱且而曲線流暢,足顯治玉技藝之精湛。此珮包含太極元素,顯示當時社會受道教文化影響,相信太極符能趨吉避凶。白玉珮設計構圖亦獨特少見,極為珍罕,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漢 白玉帶灰皮「螭龍」「熊」紋劍璲

拍品編號 5727

長 8.5 cm (3 3/8 in)

保留價:HKD 110,000 / RMB 91,300

此劍璲主面為長方形,以細線框邊,一側覆蓋斑駁灰皮,凸雕螭龍與熊相對,頭部皆有沁色。螭龍身軀盤屈,肥臀細腰,股部高聳,分叉尾部捲曲如球狀,曲線流暢,形象生動。熊扭頭回望,昂首張口,神態威武,前足伸至劍璲側面,與其頸連成一線,曲面順滑,別具心思。背面光素無紋,下部矩形開孔,以便劍鞘穿過,線面平直俐落,更顯玉質光滑。

玉璲鑲嵌在劍鞘之上,俗稱「玉文代」,與劍首、劍格、劍珌組成玉劍飾,始現於春秋,盛行於戰國、兩漢。此器造型簡繁有致,工藝精細,為同時期之佳作。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六朝 白玉帶灰皮「神仙人物」劍璲

拍品編號 5728

長 14.4 cm (5 5/8 in)

保留價:HKD 500,000 / RMB 415,000

「神仙人物」劍璲器形碩大闊長,玉質上乘,遍體灰皮,兩端出簷,左簷內彎,右簷斜下,底有長方銎孔,以供綁縛。璲面壓地隱起一連串抽象而華麗的紋飾,能見花卉、數尾螭龍、神仙、拉弓神獸及其他神話角色互相糾結重疊,匯聚成一個目不暇給、繽紛多彩的神仙世界。位於中段靠右的神仙圖案由周邊的紋樣烘托而出,成為整個構圖的焦點所在,匠人以深刀勒出其兩頰略鼓、下頦尖尖的臉廓,廓內鎸出傳神的隆眉、高鼻、橄欖形目、虎紋及合攏笑嘴。額上刻劃套頭的冠帽,又配合內卷刀法,在兩顴外雕出一對花瓣狀圖案,或為神仙奇特的雙耳,整個軀幹亦給矮化,雙臂短拙粗壯,腳卷曲抽象,外型脫俗乖張。

以人物紋飾為主題的高古玉器十分罕見,兼之六朝盛行薄葬,出土玉器有限,故本品堪稱難得一見,與眾不同。現藏定州博物館的一件東漢玉鏤雕座屏,於河北省定縣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極罕有地帶有中國神話人物「西王母」的圖案。「西王母」的衣飾脫俗、臉頰圓潤、雙目翹揚、手足變形,為整個紋飾的重心,四周有紛繁的走獸及仙人作襯,這與本品的「神仙人物」紋樣非常脗合,故有理由相信當中的神仙正為「西王母」。「西王母」及至魏晉時期仍受廣泛崇拜,可見本品具備時代色彩。

參考:河北省定縣出土東漢玉鏤雕座屏,形製與此拍品相似,載於周南泉著《中國古玉斷代與辨偽3‧古玉人神仙佛卷》,文沛美術圖書出版社,台南,1995,頁146-147,編號162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石家河文化 白玉虎首

拍品編號 5782

長 3.2 cm (1 1/4 in)

保留價:HKD 50,000 / RMB 41,500

此件虎首高額短臉,雙耳有穿孔,闊鼻,圓睛。雕工熟練圓潤,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數刀琢制長方形框,光素平滑。玉虎首屬於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構形非常精煉。石家河遺址中出土了為數不少的玉虎首,說明石家河先人有崇虎習俗,且虎號稱百獸之君,早在新石器時代已被人神化。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 玉璧

拍品編號 5783

直徑 14.3 cm (5 5/8 in) 厚 0.4 cm (1/8 in)

保留價:HKD 120,000 / RMB 99,6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 紅沁玉戈

拍品編號 5784

長 20 cm (7 7/8 in) 厚 0.7 cm (1/4 in)

保留價:HKD 100,000 / RMB 83,0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黃玉鴞

拍品編號 5789

長 6.6 cm (2 5/8 in)

保留價:HKD 100,000 / RMB 83,000

黃玉透視出深處的白沁,表面結聚堅實的褐色沁皮,亦見蛀孔及質變痕跡,反映此品源遠流長。在籽料上圓雕出一隻飛行的鴞,雙耳微凸,淺雕而成,深刀切出腮和頦的線條,雙翅的邊緣以斜刀削出坡面,使覆羽及飛羽間的交疊線精要地呈現,腹部砣磨得略鼓,在其上隱起「八」字型雙足;鴞背大致素平,而脖和翅間鑽出牛鼻穿,用作繫掛。

上古時代,鴞被認爲是通神的動物,把玉及其他物料做成鴞形,就是期望能借助牠來通達神靈,辟邪厭勝。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黃玉蟬

拍品編號 5790

長 8 cm (3 1/8 in)

保留價:HKD 100,000 / RMB 83,000

來源:

1.台灣 Juichin Wang 收藏

2.巴黎 Auction Art 2017年6月20日,編號267

展覽:《L'Art et la matière》,Christian Deydier/Oriental Bronzes Ltd,巴黎,1988年10月2日至11月14日,編號22

黃玉蟬玉質堅實,凝厚亮澤,遍佈沁斑,在紅山玉蟬中體型偏大,實屬稀少。玉蟬呈圓柱體,兩頭一平一尖,平為頭,尖為尾,背部中央沿弧面刻一道陰線,以示合攏蟬翼,簡潔俐落。腹面琢三道突起棱紋以表胸部,近頭部第一道下兩側各橫穿一孔,粗獷大氣。蟬首面齊平,隱起對稱雙目,以陰刻線琢鼻眉,造型抽象古樸,神秘嚴肅。

「蟬,取其清高,飲露不食」,象徵潔淨清高,其幼蟲經羽化蛻皮後變為成蟲展翅可飛,更有如死而復生,寓意羽化登仙,在中國傳統動物紋樣中佔重要地位。紅山玉蟬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玉蟬,頗具收藏價值。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黃玉「馬蹄」形器

拍品編號 5791

長 13.7 cm (5 3/8 in)

保留價:HKD 300,000 / RMB 249,000

來源:台灣吳之方舊藏

出版:《中國文物世界》,八十九期,郭良蕙新事業有限公司,香港,1993,頁76

黃玉「馬蹄」形器呈長筒狀,質厚,厚度均勻,呈倒置的馬蹄形,截面多呈橢圓形,兩埠徑不一,上端呈斜坡形口,下端較平整。通體外壁打磨精細,圓潤光滑,口緣均磨成鈍刃狀,下埠處有深褐紅沁色。此類玉器在紅山文化遺址中多有發現,是典型的紅山文化玉器,也是紅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玉器造型之一。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金 白玉帶灰皮「嘎啦哈」

拍品編號 5804

長 3.7 cm (1 1/2 in)

保留價:HKD 50,000 / RMB 41,500

「嘎拉哈」是女真語音譯,它形似羊髕骨,是北方少數民族兒童的一種玩具。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明 白玉帶灰皮馬

拍品編號 5806

長 5.8 cm (2 1/4 in)

保留價:HKD 600,000 / RMB 498,000

白玉質地帶灰皮,隨形巧雕馬身,蜷蹄臥伏,馬首回望,與左後蹄相接,成一孔洞,雙目凸出,炯炯有神。鬃毛處細加雕琢,鬃綹披於後頸,長尾尾部藏於身底,線條簡潔流暢,鬃、尾毛髮刻劃清晰,絲縷畢現,富於靈動之氣,馬身則寥寥數刀,而駿健之姿宛然如生。

馬在中國文化裡有特殊的地位,馬的造型相對較多,古人巧借這種造型的諧音,表達馬到成功之意,玉馬也被視作祥瑞和賢臣的象徵。朝孫柔之《瑞應圖》稱:「玉馬者,瑞器也,王者清明篤賢則至」。

宋 白玉帶灰皮行走童子

拍品編號 5822

長 4.8 cm (1 7/8 in)

保留價:HKD 120,000 / RMB 99,6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商 「龍」紋玉魚

拍品編號 5832

長 7.5 cm (3 in) 厚 0.4 cm (1/8 in)

保留價:HKD 120,000 / RMB 99,600

來源:風雅堂收藏

出版:吳素英,《風雅精英:古玉選集》,吳素英,臺北,2009年,頁49,編號52

玉魚青中帶黃,有大片「雞骨白」沁,體薄均一,呈半月彎,首尾內切,邊沿圓滑無棱,拋光微射,魚首有一小鑽孔。玉身兩面均淺浮雕有相同的「龍」紋,用減地起線的陽線紋刻有卷曲或重環紋,「龍麟紋」分佈在整片玉身,在商代玉器中少見。

玉魚乃商代典型佩飾,於1976年的商代婦好墓便出土玉魚七十五件,均是片狀浮雕,小者較短,長度一般在2.5-3.5厘米之間;大者較精,長約5-10厘米間。有的直身、有的彎曲,玉質呈褐黃色,其身較寬,與此件相似。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六朝 白玉帶灰皮羊

拍品編號 5836

長 6.7 cm (2 5/8 in)

保留價:HKD 350,000 / RMB 290,500

此件白玉溫潤細膩,手感順暢,透亮可人。羊呈圓雕跪臥狀,體態矯健纖長,伸頸回首而望,目視前方,雙角耷於頭頂,面部陰刻眼眉彎彎,雙耳下垂,嘴部閉合,祥靜溫順,面頰及前額見太陽紋,頸下與身側以細單陰線琢毛髮,刻畫精巧,細緻入微。臥羊前足一跪一起,後足之一貼於腹下,另一微微抬起,臀部集中覆蓋斑駁灰皮,尾巴短小精悍。其首、脊、尾成一弧線,姿態自然,線條流暢,比例恰當,動態十足,可見運刀嫻熟,雕工精湛。羊素有美善之意,象徵純潔正義、不偏不倚,自古以來被視為大德、吉祥之物。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春秋 白玉帶灰皮「虺」紋韘

拍品編號 5838

長 4.8 cm (1 7/8 in)

保留價:HKD 220,000 / RMB 182,6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漢 白玉帶灰皮蓋碗

拍品編號 5839

玉直徑 6.8 cm (2 5/8 in) 總直徑 7.3 cm (2 7/8 in)

保留價:HKD 300,000 / RMB 249,000

蓋為金屬所製,蓋面鑲有一塊瑗形玉飾,白玉質,能見處全由灰皮遮蓋,蓋的口沿垂下,與玉碗的口相合無縫;碗的外壁上端砣了一道寬槽,呈弧形,槽下的腹部光素無飾,外形上鼓下收,與常碗無異,底部則隱起圈足,而內壁掏得勻淨,中央能見碗足的凹槽。玉碗外壁的口至中腹亦帶灰皮,其餘位置則露出剔透白玉,而內壁幾乎全由灰皮所蓋,灰皮的色澤及濃度與瑗形玉飾配合,由此可見碗蓋應屬原配。

進入戰國、漢代,玉製禮器漸漸息微,具生活氣息的王器慢慢興起,玉碗便是一例。此碗簡約清秀、構造規整、皮色獨特、時代性強,高古玉藏家豈能錯過?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漢 白玉鑲鎏金銅高足杯

拍品編號 5840

高 13.2 cm (5 1/4 in)

保留價:HKD 600,000 / RMB 498,000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元 白玉透雕「龍」紋爐頂

拍品編號 5856

長 6 cm (2 3/8 in)

保留價:HKD 320,000 / RMB 265,600

此爐頂玉質堅密細膩,寶光柔和,白練四射,幾乎無沁,好一件白玉雕。是玉採用高超的圓雕鏤透工藝,龍體被多重層疊交錯的亂青纏枝裹住,藏身其中,構圖顯得異常立體。其首在外,獨角高聳,呈躍起勢,昂然不可屈,把龍之雄武特質表露無遺。龍紋與花草紋則以流暢清晰的細陰線刻成,技術精湛。爐頂又名蓋頂,乃置於爐蓋頂端而得名,頂蓋底部有兩對穿孔乃作固定之用。通觀此物,玉質上佳,雕功精湛,構圖精妙,是不可多得的元代佳器。

商 白玉帶灰皮琮

拍品編號 5880

長 8.7 cm (3 3/8 in)

保留價:HKD 100,000 / RMB 83,000

玉琮質地堅硬,磨制圓滑,灰皮大片,古意盎然。其型方扁,短射,內圓外方,方角圓鈍,內圓空虛如筆筒,若一玉鐲。玉琮表面光素無紋,只有玉色與灰皮相間,質地古樸自然,是商代典型樣式。

玉琮歷來具有神秘色彩,有人認為它象徵「地母之女陰」,有認為它是織機上的「持琮翻交者」,有學者更認為它是古代人民用以「直通天地」的祭祀器。然而,幾十年來其本色都是眾說紛紜,因為其器型變化之多,出土地方之廣,橫跨時間之長,其器其型也多,故其根本之用至今難以明定。

▲ 按住圖片左右拖動可查看多張圖片

商 紅沁玉龍

拍品編號 5882

長 5.1 cm (2 in)

保留價:HKD 150,000 / RMB 124,500

這件商代玉龍一面展示嫣然紅沁,另一面露出剔透玉質,甚具特色。整體呈「C」形,具上古時期的風格,龍首方直,豎角形似蘑菇,眼呈商中期普遍的「臣」字形,雙唇如鉞,張開露出尖齒。頸椎位置鑽出牛鼻穿,用於配掛,背部刻上條條脊鱗,身上則見粗獷的菱形及三角形紋,尾巴直邊內卷。玉龍外形精巧,雕工古雅,沁色美妙,收藏及玩賞價值皆高。

參考:商代晚期玉龍,形製與此拍品相似,載於陳志達、方國錦主編《中國玉器全集2—商‧西周》,河北美術出版社,石家莊,1993,頁50,編號60

拍賣:中國書畫及古董珍玩專場

11月28日 11:00-15:00

拍賣:中國玉器專場

11月28日 15:00-20:00

公開預展

11月26日-11月27日 11:00-20:00

展拍地點

香港灣仔港灣道1號萬麗海景酒店(港鐵灣仔站A1出口)

▲ 點擊圖片查看高清地圖

點擊文末左側閱讀原文

瀏覽所有拍品電子目錄

/

長按識別以下二維碼

前往兩個網上競拍平台

點擊圖片瀏覽萬昌斯秋拍古董珍玩專場精品

- - - - - - - - - - - - -

萬昌斯拍賣行有限公司

電話:(852) 2868 6938

傳真:(852) 3020 9433

微信客服:Marchance-CS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 09:00 - 17:30

電郵:enquiry@marchance-auctioneers.com

地址:香港上環皇后大道西 111 號華富商業大廈 2 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德×保利:2021年度玉器专场成交排行榜
春拍 | 15件矚目高古玉,360°全方位瀏覽
古玉江湖再起风云!13号预展本周日举槌!约
十件高价古玉
独家揭秘!梅总在香港嘉德秋拍是赚是赔?
香港邦瀚斯要拍卖的这几件瓷器、玉器都是成双成对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