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埃及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4-费昂斯珠)

四 费昂斯珠

1. 古埃及费昂斯

在19世纪时候,英语“Faience”经常被用来形容“任何用彩色釉料装饰的陶器”,中国民间收藏家则习惯把这个词翻译为“费昂斯”。这种彩瓷技术起源于古埃及,一般还认为琉璃就是起源于古埃及“费昂斯”工艺。费昂斯釉料的材料构成与彩瓷玻璃一致。埃及玻璃制造业的建立认为是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发现夏朝》破译为夏国王帝槐)时期建立的。

费昂斯被认为是人类第一种高科技陶瓷,从而可成为自然宝石的人工替代产品。埃及彩瓷由碎石英或沙子、少量方解石石灰和碱混合物组成,由于钠钙硅釉经常含有铜颜料而形成表面玻璃化,形成鲜艳的蓝色 - 绿色光泽。虽然埃及国内矿石似乎提供了大部分矿物原料,但有证据表明,在繁荣时期,埃及本地无法获得的原料,如铅和铜,是进口的。现今有许多陶艺家正在试验恢复埃及彩瓷制造技术,虽然有些作品与最初的埃及样式只有相似之处。


(萨卡拉左塞尔阶梯金字塔下地下走廊彩瓷装饰墙面)

(大约公元前2686-2613年第三王朝彩瓷砖,来自萨卡拉,现波士顿美术馆藏)

古埃及版金缕玉衣:由彩瓷制作成的渔网裙衣服,出土吉萨墓葬,公元前2551-2528年,胡夫统治时期的第四王朝,波士顿美术馆)

(古埃及深蓝色铀彩陶,有第十八王朝阿蒙霍特普三世(夏国王帝不降)的名字,大约公元前1370年。有两种不同的蓝色,是通过添加钴和铜颜料来实现。巴尔的摩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莲花和葡萄形状的釉面彩瓷,公元前1184-1153年,布鲁克林博物馆)

古埃及人用彩瓷技术制作了很多费昂斯珠,这些珠子有近似圆形的,有圆柱长条形的,串起来做成项链、手链等。

(埃及费昂斯珠项链,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1981-1802年。私人收藏品,这条项链用现代的18K金开口帽重新装饰。相似实例见大英博物馆登录号:EA3084。https://www.flickr.com/photos/dcancientart/36086276551/

第十八王朝时期古埃及费昂斯珠,1570-1342 BC,曾在大都会等博物馆展出过)

(第十八王朝时期古埃及费昂斯珠,1570-1342 BC)

(圆柱形的古埃及费昂斯珠,年代不详)

(各种各样的古埃及彩瓷珠-费昂斯珠,Egyptian faience beads,公元前1000年)

(古埃及费昂斯珠木乃伊项链,大约 747- 30 BC)

2. 中国考古发现的费昂斯珠

中国考古发现了一些费昂斯珠,不透明,表面较粗糙,有晶体现象,与埃及出土费昂斯珠管的颜色比较接近。2007年,彭阳县王大户东周时期墓地发掘出200余颗串珠,当时有学者把其归为绿松石。但《王大户与九龙山——北方青铜文化墓地》考古报告颠覆了这一推断。该报告更正说:“200余颗串珠不全是绿松石,其质材可分肉红石髓、绿松石和费昂斯。”王大户墓地出土的费昂斯串珠是被拆散后撒入墓室填土内,多呈不透明浅绿色,少数偏蓝色,深浅略有差异。

(宁夏彭阳王大户出土王大户出土的费昂斯串珠,公元前500年左右)

在欧洲青铜时代早期,费昂斯制品很长一段时间是借助贸易从埃及获得的,被视为神秘的外来物。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费昂斯的生产与使用,没有任何文献记载。那么出现在王大户墓地的费昂斯串珠或其制作工艺是否也是贸易而来呢?《王大户与九龙山——北方青铜文化墓地》考古报告则说是属于本地生产:
战国中晚期在我国甘肃、宁夏以及四川等地出现了一大批植物灰玻璃化费昂斯珠,经分析检测发现其成分、显微结构及夹杂物属性等与王大户费昂斯非常接近,应属同一工艺传统。”但经过对比分析,“意大利青铜时代混合碱玻璃化费昂斯作坊的全部工艺流程没有任何一种可与战国甘宁地区同类费昂斯的生产完全匹配。因此,王大户费昂斯串珠“为本土生产的可能性很大,其制造技术可能与欧洲的工艺传统并没有直接或密切的传承关系。”
宁夏新闻网:彭阳王大户墓地神秘串珠来路不明 产于意大利,还是中原工匠、西戎工匠或巴蜀工匠制造的?扑朔迷离,无有定论。
来源“江汉考古”作者后德俊(实际可能是秦颍等人) 的文章“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费昂斯珠)的初步研究”,根据4座墓葬共出土的76颗“费昂斯珠”,分析讨论了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的石英珠的化学成份和制造工艺,探讨了其制造工艺与楚国玻璃制造工艺之间的关系,认为至迟在西周晚期,随枣走廊一带的工匠们已经掌握了石英珠(费昂斯)的制造技术,对后来楚国玻璃制造业的兴起,起到了直接重要的作用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费昂斯珠)参考图)


中国境内考古发现的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石英珠(费昂斯珠)已有很多例。实际上,早在西周中期费昂斯珠就在陕西、山西及甘肃等地出现,其中宝鸡弓鱼国墓地出土了几件费昂斯,王世雄通过铅同位素和显微结构判断陕西弓鱼国墓和扶风上宋北吕周人墓出土的两批西周料珠的产地基本确定这批料珠的产地是中国董俊卿等人对一批河南出土东周玻璃器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其中有舶来品和自制品两类。(对舶来品的分析也可以证明埃及蓝的存在)。因此,战国中期费昂斯生产可能是西周中期的技术传承。但由于由于历史与习惯的原因,许多考古发掘报告中将这类石英珠也称之为料珠或琉璃珠。考古发现的西周及春秋时期的石英珠主要有(引自新浪“爱学习”博客文章: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费昂斯珠)的初步研究):
  1. 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发掘出一批西周墓葬,时代为西周时期,是弛国的墓地,其中时代为西周中期偏早的弛伯及其妻之墓中出土了一千多颗料珠、料管它们与红玛瑙、玉石、蚌等质地的珠、管一起组成串饰或链饰。此外,在陕西省扶风县上宋公社北吕村3座西周前期墓也出土了一批类似的料珠和料管。计有料珠11颗、料管15件,均为浅蓝色或浅绿色。它们与红玛瑙珠、绿玉管等一起组成链饰[2]。
  2. 1978年山东省曲阜鲁国故城47号西周晚期墓中出土有夹杂于红玛瑙串饰中的3颗浅蓝色的料珠,与弓鱼伯墓中出土的料珠相似[3]。
  3. 陕西省扶风县云塘西周晚期5号平民墓中出土有料珠33颗,料管19件,均为浅蓝色或浅绿色。其中有的料管上有带有点饰。它们与白色的石珠等一起组成链饰[4]。
  4. 1964年在河南洛阳庞家沟五座西周早、中期墓葬中出土2件白色穿孔料珠。该墓地出土了一批原始瓷器,瓷器以高岭土为原料制造,胎体灰白色,吸水性差,敲击时声音清脆,表面绿色釉[5]。
  5. 1995年北京琉璃河西周墓地M2出土的串饰,由各色料珠与玛瑙珠、小陶管、圆蚌片、穿孔贝壳等组成[6]。
  6. 1955~1956年发掘的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的串饰中发现有菱形料珠7颗、管形料珠2颗。它们与玉石、绿松石、鸡血石等质地的同一类型的珠管混在一起组成串饰。墓葬的年代为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期,其年代的下限不晚于公元前655年[7]。
  7. 1977~1978年发掘的河南淅川下寺楚墓群,也出土有大批的料珠。其中一号墓出土65颗,菱形,正中有孔,质疏松,表面绿色。该墓还出土有呈管状及枣核状的料管16件,均为浅绿色;2号墓中出土49颗,质轻,浅绿色,表面较细密,从断面看内层疏松,中含许多气泡,如海绵状。该墓还出土有浅绿色直管状的料管11件;3号墓出土22颗,浅绿色,中穿孔,质松,内有气孔。该墓还出土有浅绿色直管状料管5件;7号墓出土41颗,珠体作菱形,绿色,质轻,四周起棱,中有小穿孔;8号墓出土5颗,绿色,质轻,四周起棱,中有小穿孔,从料珠的断面看,内部含有气孔。淅川下寺楚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具体的说,7号墓和8号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期后段,即公元前620年~前571年;一号墓、2号墓及3号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前段,即公元前570年~前521年。其中2号墓出土的青铜器上铸有“王子午”等铭文,王子午即楚康王时的令尹子庚,他死于楚康王八年,即公元前552年,所以该墓的年代是比较精确的[8]。
  8. 1994年11月~1995年4月发掘的苏州真山大墓,是一座时代为春秋中晚期的吴王墓,在该墓的棺床外有一漆盒,盒中放有串饰,串饰由大量的玛瑙珠、水晶珠、绿松石珠等组成,其中琉璃珠25颗,菱形,孔雀蓝色,中穿孔[9]。这种菱形蓝色料珠与上述西周及春秋墓中出土的同类料珠基本上是相同的。

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料珠,从时间上看,时代最早的为西周初年,约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后叶,时代最晚的为春秋中晚期,约为公元前六世纪中叶;从出土数量上看,陕西省扶风县北吕周人墓地的500座墓葬中,近400座墓葬中有这种料珠出土,一座墓中出土几件、几十件不等;从考古资料看,这些料珠大都是与玉石质地的同类器物一起出土,是玉石器的代用品。这三点均说明了这些早期的料珠是我国自己的产品,它们的出土表明远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叶,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开始了萌芽,并且延续了几百年。只是由于我国内陆一般都缺乏天然碱等资源,用于降低石英熔点的助熔剂的大量使用比较晚一些,而烧制温度因受技术限制又无法提得更高
新浪“爱学习博客”: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石英珠(费昂斯珠)的初步研究
根据王颍竹等人文章“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西周——春秋时期费昂斯珠的分析研究”,虢国墓出土的费昂斯珠使用了直接上釉法,可能使用了含铜的矿物。杨益民等人采用显微CT对山西的西周费昂斯珠玻璃展开无损分析,通过分析其结构研究费昂斯珠/玻璃的成型和施釉工艺,认为西周“倗国”费昂斯珠为内芯成型后直接施釉。

(山西绛县横水北“倗国”遗址出土费昂斯珠)


3.  费昂斯珠本地化生产和由来争论

搜狐博客上有几篇文章,对“费昂斯珠”来源有很好的讨论。这里引用如下。

搜狐“古珠百科”文章“古玻璃词典:费昂斯 ”说:在中国西南和北方的两周至汉朝时期遗址陆续出土了大量的釉砂制品(其中有一些其实是玻砂和玻璃),虽然年代相对较晚,但是其成分分析表明中国可能是上古时期除埃及以外世界上又一个釉砂生产中心。但是有趣的是没有迹象表明此时的中国存在成规模的釉砂出口,也许进一步的考古发掘资料会给我们揭示当时的情形。和古埃及类似,中国产的釉砂也是以石英质作为原料,主要区别是助熔剂改用中国常见的草木灰,由于草木灰大量含钾所以中国产釉砂(包括玻砂和早期玻璃)中钾的含量较高。有趣的是印度和南亚(包括百越)在中国汉朝时期就已经成为钾钙系玻璃的主要生产国,他们的玻璃工艺和中国的釉砂生产是不是有渊源,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早期的费昂斯珠管做工精致(比如战国的费昂斯算盘珠、汶川的费昂斯长管,但是其中可能有一大部分是玻砂),通常作为奢侈品出现在贵族的服饰上。到了战国晚期乃至汉朝,大量做工粗糙(主要是烧成温度低、玻璃相少)的釉砂管珠、容器和饰品出现在工匠和平民的墓葬中,说明釉砂工艺逐渐成熟并走向平民化。

西周组佩上的蓝色费昂斯珠

搜狐“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文章“除了西周玛瑙,你知道费昂斯珠吗? ”,则说:“这些珠子在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各诸侯国的贵族组佩上都能见到;当周王室东迁洛阳并逐渐衰微后,这些珠子也随之在关东消失。”从世界早期的费昂斯分布图看,埃及(公元前3000年)和西亚(公元前3000年)最早,然后传播到印度河(公元前2600年)和阿富汗(公元前2000年),最后是中国(公元前1500年)。

(从埃及向东传播的费昂斯分布图,引“成都清源际艺术中心”)

与未发现埃及蓝制作秘方不同,制作费昂斯的图示在埃及壁画中就出现过,分有三种制作方法。制作流程一般是先研磨石英砂,然后加入石灰和草木灰,以帮助降低熔点,釉砂的釉配方多以富钠为主,这也是所谓西方“钠钙”玻璃;在古代中国是加入硝石和方铅矿,也就是中国的“铅钡”玻璃。这也是西周时期中国釉砂自产的主要依据。中原出土的最早的费昂斯珠子来自陕西的西周或先周墓葬,在年代上几乎比埃及晚1500年,在色彩和形制上却仍然有着埃及风格。多数学者同意这项工艺是由西方传入,在本土形成了自己的系统。这种工艺似乎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甚至更早的时间传入甘肃南部、陕西西南部一带并形成了一个长期的传统。这里是周人的发源地,由这种工艺制作的珠子似乎随着周人的东进沿黄河流域一直向东扩散,并随着西周王朝的衰落从黄河流域消失。

西周贵族组佩上的红色玛瑙珠和蓝色费昂斯珠

搜狐“archaeometry”文章“中国陶瓷史上外来技术的首次影响:青铜时代的釉砂之路 ”,明确说釉砂是外来技术,中原釉砂的技术源头源自中东地区。文章说西周的釉砂多以富钾为主,应该是西方釉砂技术在传入关中盆地时,找不到含钠的矿物或植物灰做为釉的原料,但发现了含钾的原料(如硝石、草木灰)加以替换。文章分析新疆哈密出土的早期铁器时代釉砂,提出了釉砂制作技术的传播路径——釉砂之路,从新疆经河西走廊到达中原;釉砂制品自西向东的传播,不仅仅是物品的传播,更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

(釉砂传播之路,引搜狐“archaeometry”)

通过以上文章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术界对西周时期费昂斯的技术和由来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研究。但几乎无一例外都认为是西周先民通过从西域学习到费昂斯技术之后,回到中原本土化生产,或者认为就是本土中国人发明。但如果是放在《发现夏朝》“埃夏一体论”框架下来看“费昂斯”彩瓷传播,这又是一目了然的。它本来就属于古埃及人一支的周人在第18王朝末期迁徙到中国西北而带来。但在周人迁徙之前,彩瓷技术就已经开始传播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亚。周人迁徙时候带有一些埃及的“费昂斯”现成物品,到达西北后,利用掌握的技术开始本土化生产,由于原材料的变化,导致珠子矿物成分和中东地区有区别。所以,西周时期的费昂斯珠是属于古埃及人迁徙传承的结果属于祖先传承的自有知识产权。

很多人宁愿相信“商业贸易”或“交流学习”说,也不愿意承认“古埃及人迁徙说”。在这个时候,分子人类学将是大显威力的时候。2012年,吉林大学李红杰博士论文披露了山西绛县所谓“倗国”(实际是晋国小宗墓葬)贵族墓和宁夏彭阳王大户贵族墓(推测应是镇守西北萧关将士)的人骨古DNA,两地Y染类型是一样的,都属于Q-M120。这就提出了一个重大问题,Y染为Q-M120人群是不是就是古埃及人的重要成分?今天在北汉人群中,Q-M120约占到4-8%,且人口数是唯一一个进入传统北汉各省全部前6的约5000年共祖的Y单倍群,或者说是北汉地区5000年共祖的第一大Y单倍群。虽然,现在古埃及人的基因还在封锁中,但将来东西方如果彼此能平等对待,客观公布古埃及人基因,这就是能证实或证伪“古埃及人迁徙说”的地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引用分子人类学资料,只是为“古埃及人迁徙说”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的证据,而并非是在“找祖宗”。

更多参考:

古埃及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1-木乃伊)
古埃及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2-造纸术)
古埃及技术在中国的本地化(3-人工颜料)
不要用“找祖宗”代替学术研究
古埃及的青铜器与中国青铜技术由来
国新办:承认青铜文明西来、回避炎黄华夏5000年文明历史的背后
世界彩陶文化的单一起源和传播
复旦系论文:高频的Q-M120族群是华夏族和汉族形成的奠基族群
原殷墟考古队长唐际根教授揭开20年前殷墟古DNA测试公案始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玻璃词典——费昂斯
釉砂与最早的人造颜料——埃及蓝,中国蓝
埃及发现一个新的法老王墓
讲座纪要:从埃及到中国的费昂斯(Faience from Egypt to China)
埃及的墓地文化
邝桂荣:汉代广州舶来品之珠饰漫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