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瑾瑜匯】壯觀的石頭城—石峁遺址

1975年底,戴應新主要負責在基層鄉鎮征集文物,在神木縣的一家廢品收購站得知,當地石茆村的村民經常會撿到大小不一的玉器當做廢玉料來賣。戴應新趕到了石茆,發現那裏存在著非常典型的考古遺跡,村民們家裏用的到處都是古陶器。他根據多年的經驗判斷,石茆當地應該存在一個大型古代遺址,才能在民間散落這麽多古陶器。這一天,戴應新一次性收了一百多件玉器,滿載而歸,如今這些玉器都成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石峁遺址距今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出土的器物以玉器數量最多,也最令人稱奇,其中一件小玉人十分引人註目。這件玉人雖然只有手心大小,但是五官齊全,很明顯雕刻的是人面形象,它也是史前發現的罕見人形雕像之一。有專家認為,這個形象就是傳說中的一目國人。據《山海經》中提到,海外有一個一目國,一只眼睛長在臉面正中。

專家認為,書中所說的一目國人很有可能是頭戴獨目面罩,在崇拜模仿某種現象而進行的巫術打扮。雖然,小玉人是否就是傳說中的一目國人還沒有定論,但是石峁遺址出土的玉器卻因此備受世界專家學者的關註。

2012年,石峁遺址正式進行發掘和勘探。考古人員發現,這座石頭城由皇城臺,內城,外城組成,內城墻體殘長2千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墻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0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中國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城址。

值得一提的是,在石峁遺址正式發掘之前,當地很多人說自己是在石頭縫裏找到玉器的。之前,很多人一直不相信這種傳聞,因為石峁出土的玉器,最薄的只有一兩毫米,這麽薄的玉夾在墻裏,不會被壓碎嗎?直到考古工作的展開,才揭開了這個疑問的真實答案。

玉鏟,長約56厘米,重約3千克,一側極薄,像是鋒利的刀刃,是在外甕城的墻體中發現的,是被有意的在修建過程中壓在墻體中的。除此之外,還有玉刀,玉璜都是在石峁遺址東城門附近倒塌的墻體中發現的。

這些出土的玉器都證明了古人確實是將玉器事先埋在石墻中的,那麽,石茆人為什麽要在建築中大量使用玉器呢?專家推測,歷史上傳說夏代君王桀驕奢淫逸,曾修建玉門瑤臺,而石峁遺址的夾雜玉器的城門,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玉門。

石峁遺址的玉器不僅夾在石墻裏,而且玉器的加工工藝遠超現代人想象,有實物證明,石峁玉器的出現,把中國的微雕藝術提前了兩千年。

專家說,石峁玉器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有很多改造過的玉器,比如一個玉琮,或許是掉了一個角,古人就用工具把它重新切割,加工成若幹個小玉琮,這種工藝即使現在仍然有很大難度,而四千年前的石茆人究竟用了什麽方法來精密切割玉器,仍然是未解之謎。

石峁出土的玉器,最令人驚嘆的,還有一套帶銅齒環玉璇璣,出土時像手鐲一樣套在一個屍骨的手臂上。專家說,能擁有這樣一件奢華的器物,他或許是個高等級的巫師,或許就是石茆部落最高貴的統治者。

至於這樣神秘的組合,代表何種寓意?相信隨著石峁遺址考古工作的展開,將有更多史前之謎得以解開。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玉界:石峁遗址一目国玉人之谜-国宝档案笔记
城与玉——石峁文化玉器的发现与研究
秋谒高城墩
玉器佩戴的相关讲究
逛常熟虞山公园
你见过姓“茆”的人么?明初莱州卫有位指挥使叫“茆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