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美玉】 玉冲牙—商代墓葬出土

商代晚期—玉冲牙(A面)

商代晚期—玉冲牙(B面)

商代晚期—玉冲牙(侧面A)

商代晚期—玉冲牙(侧面B)

商代晚期—玉冲牙(底)

商代晚期—玉冲牙(顶部)

长:69.77mm

宽:16.96mm

最厚:10.43mm

最薄:4.78mm

重量:22.507g

1994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现存于河南省安阳市工作站。该器物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为透闪石。玉冲牙一端粗,琢简易的虫状,似螳螂。低头,角卷曲朝上,缩爪收于胸前。一端细,饰虫的尾部。连接头部和尾部之间有一凹槽,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如果您对我们有好的建议或者有新的见解和发现,欢迎您与我们联系:gyyjlhgzs@163.com。我们期待您的消息。


玉冲牙局部30倍微观图

玉冲牙局部50倍微观图

玉冲牙局部30倍微观图

玉冲牙局部50倍微观图

玉冲牙局部30倍微观图

扩展文献

清代,古玉的收藏风气更盛,收藏者不仅注意古玉的碾法、玉质、时代特点,对古玉的颜色也更加重视。

清前期人氏孔尚任在《享金簿》中谈及古玉时说:“汉玉羌笛,色甘黄如柳花… 为汉器无疑,全体光莹,不沾汗浆,亦无土花。”此间提出了“汗浆”、“土花”之说,又有“雷纹汉玉环,径二寸,肉好相等,包浆熟润若凝酥也。” 这里所言“汗浆”、“土花”、“包浆”是指玉沁色后又经盘磨,表皮所产生的颜色变化。前述《格古要论》所言“甄古”,时隔数百年,孔尚任在《享金薄》中细释“甄古”:“剑瑜……碧玉被毁者谓之甄古……遍体栗纹,纵横有法。”就是说,甄古是似碧玉的玉,但还能看出原本的玉色,玉的表面有栗色纹理,分布均匀。实际上,古玉经土埋而裂纹中浸人栗色是存在的,但裂纹不甚均匀,分布均匀者多为仿制。将玉烧出纹理,染色后又经土埋,使原有烧痕受沁且形成旧色,这类色相,非甄古,实仿古也。

清中期,陈性著《玉纪》对古玉及沁色进行了更细致的研究,将玉色分为“九色”、“十三彩”。“九色”是指玉本身之颜色,为玄、蓝、青、绿、黄、赤、紫、黑、白九种,九种玉色又各有标准色相,分别为“玄如澄水”,“蓝如靛末”,“青如鲜苔”,“绿如翠羽”,“黄如蒸栗”,“赤如丹砂”,“紫如凝血”,“黑如墨光”,“白如割肪”。“十三彩”是指玉的沁色,具体分类为:“受黄土沁者色黄,名曰琳黄”,“受靛青沁者其色蓝,名日琳青”,“受石灰沁者其色红,名曰孩儿面”,“受水银沁者其色黑,名日纯漆黑”,“受血沁者其色红,名曰枣皮红”,“受铜沁者其色绿,名曰鹦哥绿”。还有朱砂红、鸡血黄、老西黄、鱼肚白、糙米白、虾子青、鼻涕青及雨过天青等玉色。《玉纪》对古玉所以能受沁变色的条件进行了探索,以为同土壤中所含水银的作用有关。后来的李凤公在《玉纪正误》中对比提出了不同看法。清代武进人氏刘心瑶写了《玉纪补》,对玉纪所涉及的玉色、沁色、染色的问题做了补充,他把玉色上 的差别分得更细:“红有宝石红、鸡血红、朱砂红、樱桃红、洒金红、膏药红”,“绿有鹦哥绿、葱绿、松花绿、白果绿”,此外还对黄、白、青、紫、黑等玉色也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许多清代学者进行了玉器染色方法的研究,玉器染色作为传统工艺有悠久的历史,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述了“血玉”的某些方法,其注认为血玉可能是指染玉,可见其年代的久远。陕西咸阳地区出土的一组汉代玉兽,包括鹰、熊、辟邪等,一些作品上带有黄褐色,这些颜色中可能有人工染色,最初的染玉,目的是为了使玉器增加美感,后来发展为玉器做旧、仿古的一项工艺。染玉工艺最初作为一种技术在工匠中流传,随着古玉收藏和鉴定的兴起,人们对玉器制造中的染玉做旧逐步重视,把它作为鉴定古玉的一个部分来研究。目前,清代文献如《玉纪》、《玉纪补》、《古玉辨》等都有所记述。

《每天美玉》扩展链接部分为网上资料或坊间流传的说法,不代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此说明。

撰稿 琳琳

国际珠宝鉴定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玉玉材及其鉴别
玉器的颜色变化及玉器的染色做旧(一)
独门秘籍鉴别玉器真伪,简单七招带你体验美玉之旅!
松下访友,碧玉挂件,赏悦其色,品恋其境
中国玉的美学鉴赏
宋代玉器珍藏展上的绝世美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