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新绛县:中国唯一陶砚!曾失传300年,被一对父子花10年救回


-绛州澄泥砚-

砚台技艺曾中断300余年

一对匠人父子花10余年让它重现人间


在中国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中,不少朝代都奉为贡品的澄泥砚是唯一的陶砚。

不同于名砚中的其他三者,澄泥砚作为“火的艺术”,在烧造上要比石质更为难得。

绛州澄泥砚 BY 网络

繁复的70余道工序,历时一年之久,从采选泥料到打磨,熔雕塑、绘画、文学艺术与物理、化学方法于一炉。

在炉温1000摄氏度到1300摄氏度的烧制下,澄泥砚坯质地变瘦变硬,非石而坚于石,非玉而美于玉,发墨功力极强。

然而,澄泥砚这样的烧造方法,却在明末清初面临着技艺失传。

//////////

澄泥砚,来自1800多年的诉说


在面临制作技艺失传之前,澄泥砚的传承已经走过了1800多个年头。

据传在西汉时期,澄泥砚在绛州诞生。

得益于汾河湾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绛州人在制作澄泥砚时,选取了汾河下游含金、银、铜、铁等多种金属元素及矿物质泥沙沉积床,作为澄泥砚的天然采料场。

汾河 BY 薛俊

盛唐时期,绛州是能达长安的重要水旱码头,各路文人墨客、能工巧匠在此云集,他们在此改进陶砚的制作技法,使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在此时走向兴盛。

杨洎就在《贾氏谈录》说道:“绛人善制澄泥砚,缝绢囊置汾水中,逾年而后取,泥沙之细者已实囊矣,陶为砚,水不涸焉。”

以汾河泥沙为材料,经过滤、制坯、雕刻、煅烧等几十道工序制作出的澄泥砚,质坚莹润,色泽素雅,纹理纷呈;在与墨的碰撞下,不损笔毫,贮水不涸,墨色泛光。

BY 网络

历时一年制作周期的澄泥砚产量稀少,价值颇高,为历代皇家和文人学士所喜爱。自中唐以来,皆是贡品。

唐宋之后,制作周期相对较短,产出量较大的石质砚被大量制作,对澄泥砚的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这样的情况到了明代更盛。随着铜砚、瓷砚、铁砚等砚台的出现,澄泥砚繁杂的技艺与年余的耗时,成为了澄泥砚进入大众视野的阻碍。

《新绛县志》金石篇 BY 孔夫子旧书网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因喜爱澄泥砚,特命绛州知府取绛州汾河泥进贡宫廷造办处仿制,却因不得其法而未能如愿。

这时,澄泥砚的制作技艺已经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慢慢遗失了。

民国十七年修定的《新绛县志》中记载:“按绛州出澄泥砚,《山西通志》及《绛州旧志》均载记之,可知澄泥砚确为绛州所出。唯在今日,无制之者,盖其法早已失传矣。”

这一失传,就是300余年。

//////////

澄泥砚,中断300年后的苏醒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绛县工艺美术厂曾探索恢复澄泥砚生产工艺,但由于成品率极低,成本过高,市场销路不好,不久便停止生产。

直到一位古砚专家不远万里来到澄泥砚故里山西新绛县,感叹道:“难道这闻名于世的绛州澄泥砚就这样断代了吗?”

一句话,便说出了时任新绛县博物馆馆长蔺永茂常年以来,“不能言说的心痛”。

蔺氏父子在研究澄泥砚 BY 网络

作为战国名相蔺相如后人的蔺永茂,出身书香世家,是当地著名的文博研究员。一直遗憾于绛州澄泥砚技艺失传的他,决心要为此做点什么。

1986年,蔺永茂带着儿子蔺涛成立了山西省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

“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在长达10余年的时光里,他们与青灯古卷为伴,日夜查阅着《西清砚谱》、《新绛县志》等稀有的资料上,关于澄泥砚制作的只言片语。

BY 网络

在汾河下游反复采集泥样;面对复杂工序时要研究物理、化学、雕塑、设计、文物和考古等内容;焙烧时火候、温度只能靠实践一个个去试错……

研究澄泥砚制作技艺,这几乎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全部内容。

当他们与汾河的泥样相伴了十余个春秋后,采泥、加料、雕刻、焙烧等一系列完整的工艺,终于被蔺永茂蔺涛两父子摸索出来,出炉了三方堪称完美的“绛州澄泥砚”。

蔺涛在检查砚台 BY 尹文卓

2008年4月,澄泥砚制作技艺被独家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至此,失传了300多年的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再次呈现在世人眼前。

//////////

澄泥砚,不会再失传了

“蔺氏父子研制出的澄泥砚质地细润,刻工古朴刚劲,构图变化多样……既有传统的古色古香,又有浪漫主义的时代色彩。”中国古砚鉴赏家蔡鸿茹这样说。

位于清华大学的巨型“荷塘月色”绛州澄泥砚 BY 网络

2006年,“绛州澄泥砚”被认定为中国砚台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蔺氏父子制作的绛州澄泥砚也荣获了200多项国内外大奖,产品不仅销往国内各地,也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

“澄泥砚就是要完美。”如今成为澄泥砚研制所掌门人的蔺涛说,“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有丝毫的瑕疵,都是不行的。”

蔺涛在制作长征砚 BY 杨永生

如今,传承了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不再仅仅只有蔺氏父子,现有制作加工户已达到了5家,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5家,这对于其他非遗项目而言,或许只是一个微小的数字。但是对于澄泥砚来说,这是从0到1,从1到5的长足的进步。

毕竟,一个澄泥砚的制作,需要70多道工序,从选材到打磨需要耗时1年有余;从完成品到面世,也还需要长达十个多月多道程序的考验。

澄泥砚制作方法在传承 BY 网络

近年,“非遗+”逐渐被提出来,通过文旅融合、抱团发展,让当地文化产业集聚优势形成是非遗发展的新思路。

在2019年建成的澄泥砚文化园,也将成为新绛县非遗项目的一站式体验会展。

蔺涛说,“现在这里的活动很多,经常有书法展、画展等展览,还成为许多学校研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很热闹。”

有了这些匠人传承和支持,以及政府的重视,绛州澄泥砚再也不会发生中断300年的事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澄泥砚:汾河泥烧制传奇
澄泥砚制作大师为您解读绛州澄泥砚
【稷山文苑】 走进蔺涛// 裴海涛
绛州澄泥砚
他们父子下河挖泥、历时5年,成功复原失传近300年的烧制技艺
位列山西三宝,曾经惊艳唐宋:新绛澄泥砚,为何会失传300余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