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琳琅环玭╞ 允臧斋2020首拍放漏-重点器物精选-1

聚焦允臧斋艺术春拍

六月果熟,雕笼香透

允臧斋艺术订于六月六日举行今年度春季拍卖会,六月四日开始预展,地点在台北市富邦国际会议中心。尽管开年以来的疫病流行为人类社会蒙上阴影,但是我们相信艺术可以治愈人心,美感体验可以抚平伤痛,带来希望,本此初心,允臧斋搜罗海内珍品,组织本场拍卖。

本场拍卖共有三个专场:其中「环玭琳琅」专场,为精华拍品之荟萃,涵括古今中外。上自三代青铜礼器,下迄明清宫廷长物,旁及犍陀罗、帕拉造像艺术,甚至是堪称当代居家生活符号的北欧家具。「中国古董珍玩」专场包含了高古玉器、中古瓷器、明清官窑、佛教艺术、竹木器等在内的各样杂玩,反映跨越阶级、历时的生活审美趣味。此外,「紫韵天成—紫砂艺术」专场则是我们对于紫砂、茶文化积蓄多时的呈现,亮点除了顾景舟晚期的作品〈汉铎壶〉、明清老壶,也不乏中青年实力派作品。

允臧斋2020春季拍卖

 6月6日  下午1:30

预展 6月4日-6月5日 11:00-19:00

 地点 富邦国际会议中心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南路一段108号B2

111

唐以前

铜鎏金骏犬

高 13.8 公分/ 17.8 公分

来源:台湾「清翫雅集」会员收藏

A RARE AND ARCHAIC GILT-BRONZE AFGHAN HOUND

Tang Dynasty or before

 估价待询

《旧唐书·西戎·波斯传》:「又多白马、骏犬,或赤,日行七百里者;骏犬,今所谓波斯犬也。」《唐会要·波斯国》:「又多骏犬,今所谓波斯犬也。」此件铜鎏金猎犬,其形象特征腰细、腿长、尖嘴、长尾,体呈流线型,姿态矫捷有力,呈现奔走状,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著名「波斯犬」,用于狩猎追捕,体型硕大,奔跑速度极快,在史籍中记载是西域诸国进贡给中国的名犬,专供皇室狩猎的需要。自汉代以来,波斯犬作为西亚、中亚地区进贡的舶来品,受到中原王公贵族的喜爱,北齐、隋唐王室成员特别钟爱饲养波斯猎犬,其形象描绘表现在墓葬石刻和壁画之中。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波斯犬造像,多为壁画、素色陶俑或三彩陶俑的型式,铜鎏金的猎犬极为罕见,此件雕塑制作精良,鎏金闪耀,神态自然生动,猎犬身形线条之流畅矫健,蕴含美感,可与唐代赤金走龙的精美工艺相媲美,是中国金铜器发展到顶峰的杰作,推测为贵族墓中的陪葬珍品,是极具有收藏价值的孤品。自汉代以来,随着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波斯和中国就一直有官方信使往来,波斯猎犬也作为朝贡的「殊方异物」而进献给中国。史籍记载,北齐后主高纬就是一个超级「波斯狗」控,他曾经给自己豢养的波斯猎犬加官晋爵,享受俸禄,并且在马背上设专门的蓐垫来乘载猎犬,《三国典略》载:「(北)齐高纬以波斯狗为赤虎仪同、逍遥郡君,常于马上设蹬蓐以抱之。」不过对狩猎最为狂热的要属唐人了,由于唐代深受突厥等草原民族影响,崇尚勇武的骑射精神,狩猎也成为王公贵族的时代风尚,在以围猎为主题的唐代壁画和唐三彩中可以看到波斯猎犬的英姿。唐中宗长子懿德太子的墓室壁画中有一幅《架鹰逗犬出猎图》,描绘了一武士左臂架鹰,戏逗一只猎犬的场景,这只波斯犬长喙细腿,脖系金铃、威武健硕,让人不禁想起唐代诗人韦庄描述狩猎的诗句:「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唐高宗李治之子李贤(章怀太子)的墓室壁画《狩猎出行图》中,描绘骑士数十人,前呼后拥,其中数人架鹰,数人怀抱波斯犬,图中的猎犬竖耳尖嘴,瘦身长腿,蓄势待发,与其他猎豹、猞猁、鹰鹞等助猎动物,活跃于猎场上,其形象被巧手艺匠们塑造在壁画以及彩绘狩猎俑中。此件波斯犬的鎏金铜像,即是反映汉唐之间中外交通史、丝路贸易史以及狩猎史的珍贵艺术题材,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题材特殊,形象精致生动,是值得收藏的中国艺术瑰宝。

106

汉代

铜鎏金熊

高 7.5 公分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

A RARE AND IMPORTANT GILT-BRONZE BEAR

Han Dynasty (202 B.C.- A.D. 220)

 预估价: TWD 2,000,000 ~ 3,000,000

RMB 470,000 ~ 700,000

魏晋以前,古人以席铺地,席地而坐。然而,席在人们落座、起身、挪动时常会移动、倾斜,为避免此类问题,古人在席子的四角放置镇,用来压席,席镇便应运而生,主要流行于秦汉魏晋时期,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器物。而汉代镇一般用金属铸造,体量不大,造型往往采近似柔和的半球形,以避免勾划到衣物。而为保持器物的半球形轮廓,动物造形的镇采取蜷屈、盘踞的姿势。汉代文物较为写实,西汉文物中,熊的单体形象非常多,据考究可能和汉武帝尚武有关。

观此熊镇为铜质,外部鎏金,面部及身体毛发刻画清晰,其间以玛瑙和松石点缀。表情生动写实,特别是那嘴皮略微带肉鼓起,熊齿整齐锐利,使的熊首逼真却又不失可爱。再看其手掌与脚掌的部分,爪形尖锐,四肢孔武有力,气势十足。然而肥大、笨拙的熊体却又平衡了这样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艺术角度来看,此镇将熊的憨态和力量均表现出来,为汉代较单调的室内布置增添了活泼气氛。英国私人收藏家Eskenazi先生亦藏有与本件雷同之藏品,仅其在尺寸上略大于本品。另一知名美国藏家安思远先生所藏之鎏金熊,在2015纽约佳士得拍出一惊人天价更是广为人知。完好的高年代鎏金动物造型摆件,市场上本就不易见,更何况此件鎏金熊的条件近似前面两件名品,其珍稀程度更是不在话下。

107

战国-汉代

铜错金银酒令具

直径 2.2 公分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

A GOLD AND SILVER INLAID BRONZE FIGURE OF DICE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Dynasty(475 B.C. -206 B.C.)

 预估价: TWD 300,000

RMB 70,000

本件拍品为汉代的酒令器具,铜胎,近似球体(阿基米徳多面体),共十八面,每面交错相嵌金银片,以篆隶文字错有数字「一」至「十六」,另有相互对应的两面嵌有「酒来」和「骄」字。在每个面之间的棱面部分,都嵌金作三角卷云纹,居中更镶嵌红玛瑙和绿松石,工艺精细,品项完整,光彩夺目。1968年河北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相关文物向世人展现了汉朝王侯的精致生活。其中出土一件与拍品极为类似的错金银铜骰,一并发现的还有二十枚酒令钱,应是宴饮作乐时所用的成套酒令具。类似文物亦可参考纽约骨董商J.J.LALLY曾出版的藏品。本件拍品体现的精致美学不下于上述两件参照,让人能追慕汉代王侯丰奢生活的一隅。

162

战国-汉代

青铜错金银异形樽

高 6.5 公分

A RARE AND MAGNIFICENT GOLD AND SILVER INLAID BRONZE TRIPOD VESSEL, ZUN

The Warring States To Han Dynasty(475 B.C. -206 B.C.)

 预估价: TWD 1,200,000

RMB 280,000

拍品为筒形,直壁,平底,底部有凸起,三蹄足,侧附长柄型耳,长柄线条微凹,便于提取,圆顶钮盖。通身以金银片错有凤纹与飞鸟走兽纹,凤纹飘逸且具抽象感,飞鸟走兽穿插其中,使画面极具神秘感,下壁有一圈菱格纹,底足与长柄也嵌有几何纹饰,亮丽灿烂,器形华美端正。酒樽最早见于东周,盛行于汉晋。当时上流社会宴客饮酒时,先将贮藏在瓮、壶中的酒倒在樽里,再用勺酌入耳杯,然后奉客。汉墓出土的彩绘陶樽、错金银铜樽、玉酒樽、漆木器酒樽均有发现,然厘定器名并不统一。1962年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两件铜樽,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可知铜酒樽除盛酒外,还用作温酒。战汉时期,帝王诸侯使用的珍奇铜器上常施以鎏金或错金工艺,《史记·封禅书》载,方士李少君对汉武帝曾说「祠灶则致物,致物则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则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汉代统治者使用鎏金、错金铜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奢侈生活的需要,更是为了延年益寿、封禅成仙的信仰追求。本件拍品造型虽似酒樽之器,但体态精小,应非实用之酒器;工艺纹饰方面又极具神秘信仰的图腾,很有可能是古代贵族服用珍露丹药之器皿。战国以来,长生不老与谶纬之学盛行,皇亲贵胄更是趋之若鹜,拍品应类似于承露杯的使用器,是战汉时期上层社会追求长生永寿的体现。相关的文物可以参考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框镶玉卮,器形与本件拍品非常类似;此外,法国古董商戴克成所出版的一件藏品,除纹饰有别之外,与本件拍品几近一致。

110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旅'觚

高 28.5 公分

来源:台湾「清翫雅集」会员收藏
铭文:旅(圈足內壁)

A RARE AND ARCHAIC BRONZE WINE VESSEL, GU

Late Shang Dynasty

 预估价: TWD 400,000 ~ 600,000

RMB 94,000 ~ 140,000

觚为商代最具代表性的礼器之一,以喇叭口、束腰著称,出现在商代早期,后来逐渐形成与爵搭配的礼仪定制,在殷墟时期,觚乃是商代贵族最重视的酒器,工艺、装饰均臻巅峰。本觚侈口薄唇,由口沿逐渐向内收,器腹近直壁,近底处腹略敞,下承厚圈足。相较商代晚期以前流行的矮胖、粗犷,本觚器型高挑,曲线优美,自器腹以下,有四道扉棱,庄严精致,反映商代晚期的典型特征,也不似入周以后的觚,一昧求瘦颈细腰,流于形式,反而失去了宗庙礼器的厚重。本觚的纹饰清楚分为三带,胸部以上饰小蛇纹,上接四片蕉叶纹,延伸至敞口处,犹花苞绽放之姿。器腹饰一大兽面,近足处有一周蝉纹,以及一大兽面。本觚通体纹饰呈「三层花」式,有雷纹衬底,兽面、夔龙敷于其上,并有突出的兽面双眼浮雕,烘托出层叠起伏的威慑感,展现商代铜器铸造巅峰期的装饰手法。本觚的圈足内壁铸有一族徽,象三人护持一旗帜,可隶定为「旅」字,象征集合在旗帜之下的军队或氏族。「旅」字在甲骨、金文都能看到,一般以单人或双人持旗之姿展现,而三人持旗者,其分布多在旗帜左右,鲜有三人于同一侧的。根据统计,现存同侧三人持旗的写法,只有两个例子:参阅所见荣厚旧藏旅觚、以及现藏北京文物研究所的旅觚,上述两器的族徽写法皆与本器相同,说明三人持旗的「旅」应属于有别于单人或双人持旗、有意识做出区隔的一支族裔,对于我们认识商代氏族发展的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商代晚期的觚,外型乍看下的不平衡,动中显静,却成就了商人审美的巅峰。该风格的青铜作品一直以来也受到全球公私收藏机构的认可与喜爱,如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即藏有一件纹饰布局、形制皆相仿的铜觚,2010年纽约佳士得的思源堂旧藏铜器专场即以高于估价近两倍的价格拍出一件商晚期铜觚,2014年纽约佳士得亦有一件无论大小、纹饰布局、锈色皆与本器相近的铜觚,最后以62,500美金成交。相较之下,本器不仅估价更加合理,罕见的族徽所蕴含的历史意义非凡,收藏价值不言可喻。

109

商晚期

青铜弦纹'卷'爵

高 21 公分

来源:台湾高雄著名藏家陈朝寿旧藏,1980年代购于香港。

A LARGE AND ARCHAIC BRONZE WINE VESSEL, JUE

Late Shang Dynasty

 预估价: TWD 250,000

RMB 58,000 

爵是可考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在二里头时期(相当于夏代)已见其踪,在商代中期以降,器形渐趋稳定,筒形深腹,设三足,前有长流,后有尖尾,近流口设两柱,腹侧有鋬,为商代贵族礼仪生活中作为流行的一种温酒器。本爵器腹呈卵形,流、尾细长,线条俐落,融刚柔于一身,恰如其分地反映商代晚期铜器铸造的工艺巅峰。通体光素,仅在器腹饰三条弦纹。鋬内铸一复合族徽,象双手执物,下有一侧跪人形,该族徽或被隶定为「卷」。据考迄今一共发现带该族徽的器物仅有二十余件,集中分布在商代晚期的山东济南、安阳一带,说明这支贵族与商代王室关系密迩。另一方面,本爵可能是「卷」族器物中唯一能于市场流通者,并为著名藏家「朝寿楼」旧藏,收藏价值非凡。西泠印社于2013年成交的吴大澂旧藏铜爵,与本爵纹饰、尺寸相仿,可作为参考。

108

西周早期

兽面纹青铜鬲

高 16 公分

A RARE BRONZE TRIPOD VESSEL, LI 

Early Western Zhou  (11th B.C.-771 B.C.)

 预估价: TWD 600,000 ~ 800,000

RMB 140,000 ~ 180,000 


本鬲立耳,敞口,厚唇,束颈,鼓腹分裆,下承三足。腹饰一大兽面,以雷纹衬底,兽面、夔龙敷于其上,突目慑人,呈现「三层花」式的装饰布局。本鬲不论在形制、装饰模式皆保留明显的商代遗风,应系西周早期的作品,1978年于山东滕县庄里西发现的吾鬲,根据铭文可知为西周早期的姬姓滕国器,以及上海博物馆藏的濒鬲,皆可作为本鬲年代的参照。至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公姞鬲,为西周中期早段的作品,鼓腹明显,依风格言之,当晚于本鬲,亦可作为本鬲年代下限的参照。

127

西周早期

青铜觥

高 22 公分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

A RARE BRONZE WINE VESSEL, GONG

Early Western Zhou  (11th B.C.-771 B.C.)

 预估价: TWD 4,000,000 ~ 6,000,000

RMB 940,000 ~ 1,400,000 

觥是商周时期一种酒器,得名于《诗经》:《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又《诗·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不过《诗经》记载的觥应该是以兕角制作的饮酒器,由于至今没有发现相应的自铭器,难以确知《诗经》的觥究是什么。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觥,是一种椭圆形腹、带兽首形盖的盛酒器,主要受到王国维学说的影响。本觥器身呈椭方形,宽长流,鼓腹,兽首,下有小钩形珥,设圈足。盖前部作龙首形,带瓶状角,通体光素,仅饰几条弦纹,与商代晚期细密华丽的铜器装饰完全不同,与人清新静穆的感受。鋬部以水牛为饰,姿态生动,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句父庚觥相同。觥出现的时间相当短暂,集中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其中如本觥装饰简约者又更加稀少,上海博物馆藏引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句父庚觥可以作为参考。另一方面,由于觥的市场可流通数量稀少,价格水涨船高,相较之下,本觥的估价合理,市场难得一见。

163/164

春秋晚期

漆羽觞杯

各高 17.1 公分

来源:台湾「清翫雅集」会员收藏

款识:'公子地立事右辛府岁,工师囗囗囗'款

附Paleo Labo Radiocarbon Dating 检验报告

A EXTREMELY RARE AND MAGNIFICENT LAQUER EAR CUP

Late Spring And Autumn(770 B.C.-221 B.C.)

 预估价: TWD 2,000,000 / TWD 1,000,000

RMB 470,000 /  230,000 

本器为夹纻胎,羽觞杯呈椭圆体,浅腹,厚耳外敞,平底,内外髹黑漆,红漆椎画其上,底部中心处有方框,内施针刻铭文。内外壁各有多层纹饰,沿中线对称,布局细密规整。双耳有多层椎画装饰,相望对称,左右两侧各有一卧兽,带圆背,状似玄武,四周设云纹、方块格线,可能用以象征所处世界之天文。内杯缘亦有相似装饰,四面中间各饰一熊,张牙舞爪,憨态可掬。主体纹饰位于内壁,共有十个S形夔龙纹,弱边两侧更各饰一爬兽(可能是虎)相对,不论夔龙、虎,个别样态皆不同,栩栩如生。器内壁设四个S形夔龙纹,每一个呈卷云之势,增益其玄妙之气氛。杯外壁的主体纹饰为八只神兽,姿态各异,勾连云气,以杯底为中心环绕、两两相对,可能与先秦四神信仰所反映的天文世界有关。铭文隶定为「公子地立事右辛府岁,工师囗囗囗。」其中工师后面三字为负责监造的工匠名,这是流行在东周、秦代流行的「物勒工名」模式,代表军事国家治下,工匠对所生产器物负法律责任。而「立事岁」是流行在东周时期的纪年方式,与南方楚地有别,学者研究指出,这流行于山东、河北一带,反映特定的地域色彩。至于作器者「公子地」,可考见于《左传》,公子地为宋元公(?- 517B.C.)之子,景公(?-469B.C.)的异母弟,元公后期与执政华氏、向氏不睦,华氏、向氏杀元公数子,并以剩余诸子为人质,公子地即在其列。后来景公继位之后,公子地享有崇高地位,宋景公17年(500B.C.)公子地与宋景公为了宠信向魋发生争端,公子地惧而流亡陈国,并借陈国之力攻占萧地叛变,成为宋国的大患。此一事件延续了十多年,直到景公34年(483B.C.)宋国的军队才俘获公子地之子,根据推算,此时公子地已殁。而所谓公子地立事岁,可能系指499 B.C.—483B.C.其中的一年,亦即公子地占据萧地,颁布政令之际。也可以说明公子地叛变的势力相当强大,几可与宋公分庭抗礼。复值一提,公子地的父、兄皆见载于铜器铭文,而公子地是现存最早见载于漆器铭文者,可以作为本器年代的佐证。类似纪年方式的漆器亦见于汉初江苏大云山江都王陵,学者推测其年代远早于汉代,应该是「淖姬」的收藏,与海昏侯墓发现西周青铜卣应该是同样的情况:这些前代的精美器物应该都是属于汉代贵胄生前的收藏品,也因为这样的因缘,它们才完美如缺的被保存下来。本组羽觞杯画工精细无似,相似纹饰零星见于东周、秦汉,藉由铭文的辅助,我们可以知道其年代当在春秋晚期,可能是现存唯一、而且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宋国刻铭漆器,属于国君一级的高级贵族用器,无论工艺价值、历史价值,皆弥足珍贵。此前西泠印社曾经拍卖一件「公孙关……」款漆盘,拍出近200万人民币高价,本组羽觞杯纹饰更加华丽,保存良好,估价合理,更有鉴定单位开立的年代证书,实为百不一遇的珍品。

161

战国

水晶剑饰一套

尺寸不一

A GROUP OF CRYSTAL SWORD PENDANTS

The Warring States(475B.C.-221 B.C.)

 预估价: TWD 200,000 

RMB 47,000

先秦以来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佩剑是彰显身分地位的象征,古代帝王和贵族喜欢将随身佩戴的宝剑饰以华美的装饰。《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由此典故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佩剑不仅是普通的装饰,更是各国朝堂之上佩戴之礼器。本组水晶剑饰,由剑首,剑格,剑珌及剑璏组成,品项齐全(见参阅图),局部带有深浅不一黄褐色受沁,微透明,质地润泽,制作细腻,皆以圆雕、浮雕、线刻等技法琢制不同纹饰,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与工艺价值。以水晶为剑饰实为罕有,是古代玉石器中难能可贵的瑰宝。

顾景舟 紫泥石瓢壶

长 13.5公分/ 容量 160cc.

A PURPLE CLAY TEAPOT BY GU JINGZHOU

Republic of China, 20th century

石瓢,曼生壶式之一,由石铫演变而来。石铫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北宋苏软在《试院照茶》诗中有云:  “且学公家作若饮.砖护石镜行相随。'“石瓢壶”造型清秀刚健,是顾景舟最爱制作的壶型之一,不同时期均有制作,包括“小石瓢壶”、“中石瓢壶”、“大石瓢壶”、“截盖石瓢壶”、“子冶石瓢壶”等多种式样。

顾景舟存世最早的石瓢壶,制作于1935 ~1936年,绿泥,底刻款“龙溪魏梓敬珍藏”,把下落有钤印“顾氏”。以传统石瓢款型为本,在细节上少许变动,使之在隽秀之中又增添了几许刚健之气,整体造型别致有韵,秀丽典雅,线条舒适流畅,比例恰到好处,处处可见顾景舟早期制壶的不凡功力。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再次制作同款壶一把,底部钤盖椭圆“景舟”款,錾梢钤印“景记”,1982年发表于《壶锦》一书。80年代后期,顾景舟放大了尺寸,将壶体的容量从60毫升增加到220毫升,第三次制作了“小石瓢壶”,盖内铃印“顾景洲”,在底部钤印“荆山壶隐”,壶身底部靠近錾梢部钤印“壶叟”。

而本次拍卖中这件压盖小石瓢壶,正是顾景舟先生在80年代后期制作的几件压盖小石瓢壶中的一件。

顾景舟热爱紫砂陶艺,毕生为之进取探索。他一生创作的数百件作品,每一件都不苟丝毫。这些作品在继承前辈优秀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顾景舟对紫砂陶土艺术化的理解,形成了顾景舟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顾景舟一生的爱和恨、悲与喜、苦和乐、得与失,都是通过他手中的工具体现在一块块的泥条之上。顾景舟的紫砂作品古拙质朴、线条简洁、比例协调、形制大气,给人以精致流畅的美感。这种古拙质朴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他身后的整整几代人。

我们欣赏顾景舟的壶,就像是在品读他曲折的人生过往,同样,知悉他生命中的平淡与壮阔,也能够让人碰触到他作品的最深处。

顾景舟(1915-1996)

男,原名锦洲,又名景洲,号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壶叟、老萍,宜兴川埠上袁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曾任宜兴市政协常委,宜兴紫砂工艺厂紫砂研究所名誉所长。七大老艺人之一,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

拍品参阅:

《壶锦》第9页,锦锋公司出版社,1982年

《壶艺宝典》第14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1993年

《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第81页,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景舟壶艺流别录》第0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当代紫砂名陶录》第65页,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年

《中国紫砂大师》第4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108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  

《紫音希声》第134-13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允臧齋2020春季拍賣

预展时间

6月4-5日 11:00~19:00

6月6日 10:30~12:00

拍卖时间

6月6日(六)下午 1:30

地点

富邦国际会议中心

台北市松山区敦化南路一段108号B2

查询

ethereal.auctioneer@gmail.com

+886-2-2751-6837 

询问拍卖信息或索取图录

请搜寻WeChat ID: ethereal-auctioneers
或扫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湖北禁止出境文物(四)战国曾侯乙青铜尊盘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
极品中国青铜器_2
90%的壶友都有它,紫砂中的''竹元素”……
青铜器欣赏(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