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材质分析学辨伪之“合金材质特性辨伪”

  考古学博士立足市场的实用鉴定学干货


   一、材质分析学的辨伪原理

材质分析学是指通过原材料成分的分析,来确定特定的历史年代文物的材质特征的一门科学。历史文物是特定的历史时代下的产物,制造历史文物所用的原材料,其不可避免的也要受所处时代背景的限制。材质分析学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限制,也就是找寻原材料使用的历史年代的框架。高分子聚合材料制造的器物,哪怕其有多么的接近商代器物的造型,其本身也绝不可能为商代的器物。现在的高科技造假,所使用的方法、材料及手段都是日新月异的。然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科技发展水平不一样,生活习性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文物的原材料有诸多限制和时代特征。就青铜文物来说,由于矿石采冶的地点和方式不同、冶炼水平的时代差异、对合金材质特性的认识的逐步加深、传统的思维习惯等等,会造成各时代原材料使用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多时候还会因为资源的枯竭而造成不可复制的境地。

本专题将分两个篇幅阐述材质分析如何应用于青铜器的辨伪鉴定

一、合金材质性能研究的鉴定学意义

二、金属成分分析的鉴定学意义

亮鉴青铜本篇将为大家奉上合金材质性能的辨伪鉴定意义,金属成分分析的鉴定学意义将再今后阐述,欢迎关注。


  一、合金材质性能研究的鉴定学意义

古人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青铜器合金成分的不同,会造成其金属特性的差异。工匠们会根据这个原理,在制造不同器类的青铜器时,考虑到其用途和特殊要求,会使用不同的合金比例。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经验的积累,铸造青铜器的技术进一步发展,此时铸造各种青铜器时铜与锡的配合已有一个比例。《周礼·考工记》说,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其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当我们认识到古人对青铜合金的性能的掌握之时,对于青铜器的鉴定,可以转变为对于高锡青铜和铅青铜的具体特性的鉴定。于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原理:

(一),不同门类的的器物,其合金的比例配方不同。由于合金比例不同,不同门类的器物,其硬度、韧性、抗腐蚀等各方面的能力均不一致。在同样的条件下,其单位质量、色泽、氧化速度、锈蚀、皮壳等外在表征均不一致。比如说,同一墓葬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其鼎、壶等等青铜礼器与戈矛类兵器、铜镜等生活用器,在色泽、锈蚀情况方面,均不应完全相同。

1, 高锡青铜器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胎体呈银灰或银白。

  高锡青铜镜的水银古皮壳,耐腐蚀耐磨损

第二,质地脆硬,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碎裂。

第三,金属结构对应力变化的适应性差,呈现易碎的特点。尤其薄胎器,常见风裂痕,有如瓷器的“冲线”。

高锡青铜镜所见之“风裂”痕现象,并非破裂,如同瓷器的“冲线”,是青铜器自然老化的的一种现象

第四,耐腐蚀性强,常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锡保护层,极稳定,呈现水银古不锈钢、“黑漆古”现象。

高锡青铜镜所见“不锈钢”皮壳,圆钮未见明显的磨损露胎,表现出较耐磨损的高锡青铜特性

高锡青铜镜所见黑漆古皮壳

第五,耐磨损性强。器物表面不见明显的盘磨损耗痕迹,表现出较为优质的品相。

2, 普通青铜器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   磨损痕明显。

第二,   纹饰粗糙,不够精细规整。

第三,   易被腐蚀,贴骨锈成为常见锈蚀物。

第四,   易形成沙眼,常留下因流铜不到位的修补痕迹,红铜或锡等材料补平并打磨

第五,   硬度稍低,易于刻铭。

低锡青铜磨损痕明显,镜钮处已经磨损露出黄色地子

低锡青铜易被腐蚀,不耐磨损,标本所见划痕下为黄色胎体

(二)、嵌错红铜的青铜器,由于青铜合金于红铜的材质特性差异,腐蚀情况应明显不同。


错红铜部位与青铜基本本身腐蚀程度不一,颜色有较大的差异

(三),分铸法铸造的青铜器,同一种器物,不同部位之间的合金比例可能不同。由《考工记》可知,古人对青铜合金的特性已经有很高的掌握力。含锡量越高其耐腐蚀性更好、更硬、也更脆;含铜量越高其耐腐蚀性更差、更软、也更有韧性。那么怎么保证所铸造的器物集硬度与韧性于一体,怎样才能铸造更为结实、精良、耐用的器物,成为古人实践和创新的一大方向。金属的复合铸造工艺便是古人对合金性能认识和实践的必然产物。所谓的金属复合铸造工艺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不一、性能不同的合金,运用二次铸造的方法来成型的铸制工艺。金属的复合铸造工艺使器物的不同部位因其不同的功用调整合金比例,达到更为完善的性能。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复合金属铸剑工艺。作为兵器,含锡量太低会造成锋利度不够而不便杀伤;含锡量过高又会造成其脆性增大而容易折断。特别是剑这样较长的兵器必须做到既坚硬锋利,又坚韧不折,这就需要铜与锡的配比恰到好处。

标本所见复合剑的铸制工艺,铸剑师们在制作剑的各个部位时,有意识地加以不同处理,使用不同配比的铜、锡合金,使之达到不同的效果。剑脊含铜较高,能使剑韧性好,不易折断,而刃部则含锡高,硬度大,使剑非常锋利。

  再比如说分铸法二次铸造的青铜鼎,由于鼎身、足分铸,工匠们有理由在铸腿足之时,因为承重的需要,提高合金成分中的铜含量,使之更具韧性;在铸鼎身之时,适当的提高锡的比例,使熔点减低且铸造清晰。

这一原理,应用到鉴定的实践过程时,应注意复合金属工艺铸造的器物,其不同部位因合金成分的不同,会造成其色泽、氧化速率、锈蚀状态等各方面的表征各不一样。细查其铸造工艺特征、使用材质,有时候遇见此类现象之时,不但不会疑惑,反而会更加释然。


图示所见的青铜鼎。鼎身与鼎足明显在色泽、皮壳、锈蚀状态方面均不相同。鼎足明显锈蚀更为严重,必然是鼎足因为承重的需要,在合金的含铜量方面比鼎身要高一些。而鼎身为了铸制精密的纹饰,有意识的提高了合金成分中铅、锡的含量,故而锈蚀物明确地少一些,而比鼎足显得更为光洁。这一点也证明了含锡量高的青铜器耐腐蚀能力亦比纯铜要强。

另一方面,由于二次铸接造成连接部位的二次受热,客观上改变了连接部位的金相组织,同时此处亦成为杂质的集中堆积处,故而在次生变化反应中,与其它部位有细微的差别,这也是材料学在青铜器辨伪中的应用和反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的青铜器是怎么铸造的?
青铜器古玩或工艺品的保管
青铜器历代材质变迁--晁怀忠--艺超网
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
漫淡楚国青铜铸造技术中的三项成就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鉴定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