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越国玉器独领五代风骚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至979年),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虽然不利于玉文化的高歌猛进,但玉料的进贡、交易和玉器的制作都未停顿,仍然应用较多。典籍有众多诸如后汉乾祐元年“帝年未及冠,服玩好奢,尝为七宝枕、玉枕、玉缸之类”、南唐后主李煜的小周后柔仪殿里单是金玉质的焚香之具就数十种等记载。



五代十国时期地图

但是五代时期的玉器在全国出土数量不多,其中又以偏安东南一隅的吴越国为盛,先后有杭州钱元瓘家族墓、三台山五代墓、临安水邱氏墓、康陵和雷峰塔地宫等处出土玉器80余件,器型有玉佩、玉璜、玉梳背、玉坠、玉簪花、龙形玉饰、玉牌饰、鸳鸯形组合玉饰及各类花形饰片,琳琅满目,独领五代玉器风骚。



吴越国节度使州县图

吴越国玉器器型和纹饰主要承继唐代遗风,但八曲海棠杯、兽首杯、胡人伎乐纹、狮兽纹等唐代流行的散发着西域风情的器型和纹饰均告销声匿迹,传统的龙凤和时尚的鸳鸯、蝴蝶、牡丹、灵芝等花鸟题材成为玉器造型和纹饰的主流。玉器琢刻技法丰富多样,或镂空或阴刻或圆雕,技艺精湛成熟,风格写实细腻。

吴越国出土玉器较为重要的1996年杭州考古发现的吴越国康陵,墓主人是吴越国第二代国王的元妃马氏,墓内共出土70余件玉器,均分布在后室棺床右侧的人架骨周围,相对集中于头颈部及腰部位置,应属于死者生前的头饰和腰间佩饰物,造型花纹多选龙凤、花鸟等作主题,工艺较为精细。马王后葬于后晋天福四年,这批玉器可以说是吴越国的标准器,代表着吴越国的治玉水平。



临安吴越国王陵(含康陵)

康陵出土的玉牌饰略呈长方形,上端中间穿孔,周边刻有缠枝牡丹和松针,正反两面中间用阴刻线分别镌刻“千秋万岁”和“富贵团圆”字样,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镌刻吉祥语的长方形玉牌饰,相似的镌字玉牌饰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千秋万岁”和“富贵团圆”玉牌

五代吴越国马王后墓出土的玉簪花,不但玉质好,而且还出现了云龙、凤鸟及灵芝花卉纹。

其中白玉龙纹玉簪花,是由上部分飞龙、下端大朵的灵芝状云头所组成。五朵云头有从唐代“品字形”云纹向宋代双歧云、灵芝云过渡的特征。飞龙则龙身粗壮、龙头较小、口微张,上唇厚而上翘,虽然也呈曲态的扭动之势,但神韵、力量远逊色于唐代,造型已接近宋代的式样。



白玉龙纹玉簪花  五代

凤鸟纹玉簪花出土时位于墓主人的头部,通体镂雕而成,并作凤鸟口衔绶带,展翅飞舞于卷曲缠绕的花草之中,玲珑秀丽、轻巧别致。



凤鸟纹玉簪花  五代

灵芝纹玉簪花可为首次发现,该花饰周边镂刻四朵灵芝花形,中心分别装饰了两朵海棠花,花蕊均用细阴线刻画点缀。



灵芝纹玉簪花  五代

吴越国钱氏家族墓出土的玉器,反映了钱氏王族用玉的情况,意义重大,打破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墓葬中不见玉器出土的沉闷局面,弥补了隋唐至清中国玉文化阶段的缺环。如水丘氏墓出土的玉栉面,和阗青白玉质料,布局形式上采用了对称式,以唐代常用的花鸟为主题构图,双面雕琢,在雕琢中采用了底子内凹的工艺手法以强化立体感,使花鸟更富神韵,更具观赏性。



鸳鸯摩羯纹玉栉面  唐-五代  水丘氏墓出土



玉步摇  钱元瓘夫人恭穆王后墓出土

受唐代金银饰品的影响,五代康陵玉器多以片状饰件为主,同时康陵的玉器琢雕工艺也受当时绘画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与前朝工艺既有联系,又有自己独特工艺特色的风格,玉质温润晶莹,纹饰雍容华贵。纹饰大多以龙、凤、鸳鸯、蝴蝶、牡丹、灵芝等为造型,独创了吴越国琢玉工艺的一大特色。



蝶形小玉片  五代

白玉牡丹花片形似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单面阴刻,由十片花瓣和一蒜形花蕊构成,花蕊阴刻网格纹,中间一片扇形花瓣托底,花瓣上阴刻放射状线条,边缘为连续弧形,花朵中下部镂两个对称圆孔,玉质莹润剔透,雕刻写实细腻,造型优雅别致,充分体现五代时期吴越国精湛的琢玉工艺。



白玉牡丹花片  五代



透雕菱形玉片  五代

令人新奇的是出现了组装饰件,除个别圆雕件外,立体饰件均为多件片状玉饰组合而成,如鸳鸯玉饰,采用圆雕手法在整块玉上琢出身、首,另外雕出两片扁薄的翅膀和一片尾羽,安装在鸟身上预留的榫孔上。



鸳鸯玉饰

半圆形玉花片则是将两片半圆状薄片呈十字形榫接在一起。




半圆形玉花片  五代




球形玉挂饰(直径2.1 高1.8)


雷峰塔地宫出土的玉器,其题材更加世俗化,如善财童子立像,头形圆润,面目俊秀,五官端庄,双手扶腰,上半身右倾,内着圆领套头衫,外套右衽半臂衫,腰部系带,双脚着靴,立于浮云之上。一副怡然自得、天真自信之态,竖插在“九山八海”题材的方座上。



善财童子 五代 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此件玉童子衣衫飘逸,形象风格、沁色包浆均与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善财童子极为相似,尤其是那“吴带当风”的衣摆飘带如出一辙。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藏善财童子通体黄沁,主体为一童子双手合十跪坐于莲花托上,童子昂首仰望,身着肚兜,身后长带飘扬,底部莲花托花瓣舒展,悬浮于空。



白玉善财童子  唐-宋  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

玉观音菩萨坐像于2001年出土于杭州雷峰塔遗址地宫,通高4厘米。整器以羊脂玉雕琢而成,双面刻花,面部、服饰、莲花座等细部特征均为阴刻。此像头戴花冠,身旁对襟广长衫,肩搭帔帛,腰系帛带,左手托物,右手置胸前,结跏趺坐莲花座上,座下有榫头,原来应附有底座。



玉观音片雕  五代  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



“开元通宝”玉币  唐-五代  雷峰塔地宫出土

这枚玉钱应与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的三枚“太平通宝”玉器功能一致,皆为地宫供奉压胜用品,多出土于塔基。



“太平通宝”玉钱  宋 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



琉璃串饰 五代吴越国  浙江省博物馆展览



玉龟 五代吴越国  浙江省博物馆展览



卷草形玛瑙饰件(一对) 五代吴越国  浙江省博物馆展览



玛瑙扁坠 五代吴越国  浙江省博物馆展览

正是由于吴越国的保境安民政策,使得提升了吴越国经济文化实力的建设,使吴越国成为“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之地,“钱塘富庶盛于东南”,“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而吴越国的安定局面也与五代相始终。正是在这样的安定局面下,才使得吴越国能制作如此精美的玉器。而这些美玉遗存,也让我们对吴越国精进发达、深邃巧妙的琢玉工艺叹为观止。

关注我们
带你一起赏古观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析:辽代玉器的雕刻工艺特点!
临安考古发现一座大型石室墓,刻着神秘天文图,研究价值极高
明代玉器課題綱要之二
中国出土过玉器的墓葬(六)曾国国君曾侯乙墓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24)五代十国玉器「二」
临安康陵墓出土玉器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