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博文物 | 圆雕玉人

2007年1月,襄阳市考古队在高新区沈岗墓地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的墓葬,编号M566。墓长方形土坑竖穴,口大底小,坑口较规整,壁较光滑,墓底平。墓底铺有朱砂,单棺已腐,存青灰色腐痕,随葬器物置于棺内。墓葬形制极其普通,原本不值得描述,但特别之处在于墓中的随葬品全部为玉器,即玉人1件,玉佩饰3件,柱状玉玦2件。其中玉人是春秋时期最早的圆雕艺术作品。

馆藏文物

玉器篇

圆雕玉人

玉人不大,高3.4厘米、肩宽1.5厘米、厚1厘米。青白玉,半透明,局部受沁略泛褐色。圆雕成站立状人形,男性形象,全身几乎赤裸,仅裆系一条蔽裹布。玉人身材粗壮,头部偏大,发型中分,细眉上扬,双目微睁,宽鼻阔口,双手抱于胸前,腹部略鼓;面容、手指、脚趾刻划清晰,胸部、手背及脚踝两侧各饰有圆形乳突;头顶至双足间自上而下有一直径0.3厘米的穿孔,可供佩带穿挂之用。玉人表情肃穆,雕工简洁朴实,玉质晶莹剔透,称得上是春秋时期的玉器精品。

以人为形象的玉器造型在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这主要源于史前社会人类的图腾崇拜。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人面,距今约8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以人整体形象制作的的玉人,如安徽含山凌家滩、辽宁朝阳牛河梁等墓地出土的玉人。新石器时代玉人,着重刻划凸显人物的五官,线条简单,眼睛多为橄榄形和圆形,皆以单阴线刻划纹饰。

延伸

圆雕形象玉人始见于商代晚期,姿态多呈跪坐和站立状,人物形象或裸体或衣着华丽,商代晚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为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商代玉人眼睛多以“臣”字眼为主,少量橄榄形眼、椭圆形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前额窄小突出,这是其他年代所没有的。商代玉人发型以短发为主,即白头顶向四周下垂剪齐,还有的在头顶上戴圆箍形,前连着卷形冠。西周时期玉人在工艺、造型上基本上延续了商代玉人的风格,所不同的是雕刻弧线多于直线,各部位灵活多变,不再拘于图案化,但雕工不如商代细腻。春秋战国时期的玉人发现不多且形体矮小,其脸形接近西周风格,但是发型截然不同,大多刀法纤细密集,丝丝不乱,脸部五官给人的感觉是比前几代清秀,线条简单舒展,人物服饰似绸缎质地雕琢华美。

汉代玉人以玉舞人和玉翁仲两个题材多见。玉舞人一般雕琢成宽袖舞人形象,翘袖折腰,舞姿翩跹,韵律流动,精美绝伦的玉人作品已经揭去了先秦时期原始宗教的神秘面纱,成为人们实实在在的装饰品。玉翁仲是汉代以后古玉中的主要人物造型之一,传说翁仲为秦始皇的一名卫士,其武艺超群,颇有战功。死后,秦始皇为了表彰其战功,用铜铸成翁仲形象置于咸阳宫司马门外。此后,以翁仲为素材的玉人便广为流传开来。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低潮期后,唐代的玉飞天、宋辽金元的玉雕童子、明清时层出不穷的玉佛像、玉观音等玉人作品层出不穷,雕刻工艺精湛,时代特征鲜明,它们用最珍贵的材料和最直接的方式向我们传递了古代人类的信息。

玉人从最初的图腾崇拜、人神崇拜等,发展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佩饰,承载着玉文化丰厚的人文内涵,反映了人类文明意识、思想观念及审美情趣的转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人杜牧描绘了一幅旖旎江南风光及与友人相聚言欢的美景,这里的“玉人”就升华为真正的美人和才俊了。

以襄阳出土春秋玉人为代表的艺术作品,凝结了古人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雕刻技艺,是先人留给我们宝贵财富,为我们探寻各个时期人类的形态、信仰、服饰、生产生活习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人历史面面观(四)
中国玉器高峰—汉代玉器(4)
玉润墨香说古玉十二
汉代玉人鉴赏之汉墓出土玉人
虎父无犬子——宋•白玉子母虎饰件随感记
汉代玉辟邪收藏要注意什么,这篇文章告诉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