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邂逅中国春联之美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公众号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桃符  门神  春联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民间就有岁末年初在门脸儿上挂“桃符”的习惯。“桃符”是有“门神”形象或字符的桃木板,挂着它,古人认为能驱祸辟邪、求祥祈瑞。后来,红纸代替了桃木板、对联进入了桃符、门神和桃符分离了,桃符的意义和名儿也就悄悄变了。

中华传统文化瑰宝:楹联

       据说,“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刻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是最早的一副春联,上联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之后,新春张贴春联渐渐流行开来。

       2006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贴春联,年味浓

       春节时,人们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挂灯笼、挂鞭炮、挂“中国结”;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拜年……都是用来庆祝春节的。春联也一样,除夕时,家家户户一贴上春联,浓浓的“年味儿”就出来了。透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春节的节日符号。

贺竹元画

       千百年来,春联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习惯上是毛笔手书的中华书法字体,是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缩影和时代精神的“晴雨表”。可以说,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种文化就是“春联文化”。

HAPPY NEW YEAR

好书推荐

《中国春联》

沈晓峰 主编

       上海浦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春联》说介、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形式之一——春联。首章,春联与春节源流关系,揭示春联产生和存在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基础及其本质属性、特点和意义。二章至四章,主要涉及春联与文化、语言、书法艺术的关系,旨在揭示春联诸属性特点。末章,旨在揭示春联的基本功能和以人文、社会功能为特征的延伸功能。

       该书可作为春联学习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修养提高的参考书,也适于书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研究和参考。

书中春联欣赏:

周志高  

原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青少年书法实用教程》总主编

王延林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副会长

严治俊

《中国春联》副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年画进化史:谁是正宗门神?
王树山书法 新春联到了
新桃旧符话门神-郑州日报数字报
年年贴春联,却不知道为什么贴
邂逅楹联——一朵文学艺术百花园中雅俗共赏的奇葩
思想者|田兆元:中国最早的春联是谁写的?原来,楹联中藏着这些大学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