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陈干卿《联语作法》(3)字、句之声韵

本节导读:

本节作者讲了字、句之声韵,就是对联中字的平仄介绍和句子中平仄如何安排。作者讲了一般的规则要求,也指出律不是死的,可以有不同变通。对于对联的平仄处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节内容也告诉我们,只知道死板地套用当代所谓《联律通则》,甚至奉之为圣旨的人是多么可笑。

第二章 联语之声韵

第一节 字之声韵

声韵所以宣扬情致,情有喜怒哀乐,声亦有抑扬抗坠。情有非词意所能传者,音韵能传之。音韵入人之深,感人之妙,虽当之者,亦只知其然,而莫知其所以然。

依上章所述,联语为诗词之变体,韵文之附庸,写志抒情,叶韵谐声,入手之方自当以办四声始。

四声者何,平上去人是也。通常办四声之法,曰:“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用力强,去声分明哀还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盖谓平声须随口平读,其声不高不低,而尾音自然延长,故曰:平道莫低昂也。上声向上高读,其声亢而响亮,无尾音,故曰:高呼用力强也。去声向下重读,其声哀而且远,而尾音较短,故曰:分明哀远道也。入声向直急读,其声既木且实,亦无尾音,故曰:短促急收藏也。

今试譬之击鼓以明之。以木槌轻击鼓心,其声为“东”,是谓平声;再击鼓面四周,则其声为“董”,是谓上声;若更在鼓之中心,以木槌重击之,则其声为“冻”,是谓去声;若以一手扪鼓面,一手重击之,则其声为“笃”,是谓入声。

要之平去两声有尾音,上入两声无尾音。平声和平,而尾音长;去声哀远,而尾音短;上入两声,虽皆无尾音,但上声响而亮,入声木而实。此其大较也。学者必于此四声反覆熟习,分辨无误,然后进而讲求句之声韵。

第二节 句之声韵

向来诗人,对于句之声韵,有八病之说,其说创自梁沈约。

在今日声病之学,力求解放,此种桎梏思想之八病说,固无一顾之价值,甚且为人所唾骂,然讲求声韵者,要不可不知。兹先举其所谓“八病”分别言之,然后再进而说联语所当遵循之声韵。固知其稍占篇幅,要亦为求详者之所许也。

八病之说,一曰平头。即谓诗之一联中,上句一二两字,不得与下句一二两字同声。如古诗“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今”字与“欢”字同为平声,而“日”字与“乐”字同为仄声,是即犯平头之病也。

二曰上尾。即谓诗之一联中,上句末一字,不得与下旬句末一字同声。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字与“齐”字同为平声,是即犯上尾之病也。

三曰蜂腰。即谓诗之一句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同则两头大,中心小,似蜂腰之形。如古诗“远与君别久”句,“与”字“久”字同为上声,是即犯蜂腰之病也。

四曰鹤膝。即谓诗之第一句末一字,不得与第三句末一字同声。同则两头细,中心粗,似鹤膝之形。如古诗“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圞似明月”,“素”字与“扇”字同为去声,是即犯鹤膝之病也。

五曰大韵。即谓诗之一联中,上句首一字,不得与下句末一字同韵。如古诗“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胡”字与“炉”字同韵,是即犯大韵之病也。

六曰小韵。即谓诗之一联中,上句第四字,不得与下句第一字同韵。如古诗“薄帷鉴明月,淸风吹我襟”,“明”字与“清”字同韵,是即犯小韵之病也。

七曰正纽。即谓一联诗上下两句中,有一平声之“东字,不得再用上声之“董”字,及去声之“冻”字,因“东”“董”“冻”三字为一纽也。如古诗“我本汉家女,来嫁单于庭”,“家”字在平声六麻韵,“嫁”字在去声二十二祃韵,同为一纽,是即犯正纽之病也。

八曰旁纽。即谓诗之一联中,上句首一字,已用平声“东”韵之字,下句首一字,不得再用上声“董”韵,或去声“送”韵之字,或上句已用“董”韵“送”韵之字,则下句不得再用“东”韵之字。如古诗“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丈”字在上声二十一养,“梁”字在平声七阳,“梁”“长”同韵,而“长”字与“丈”字同为一纽。是即犯旁纽之病也。

八病之法,在诗律人且不拘守之,遑论联语音韵,无如诗之绝对严格。斤斤于八病,则处处荆棘,无从着手矣。

然则联语之音韵奈何?曰:“考诗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即一句之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偶数字,须按一定平仄;其第一第三第五等单数字,可以不拘。而双数字中,前一字仄者,次一字必平,又次一字必仄。盖使声调如波澜之有起伏,而成抑扬顿挫者也。”凡正式联语,大率皆遵此法。

至或因集成句,或因集帖字,格于一定词义,不能更讲声韵。于是并双数字之二四六等各字,亦一概不拘,此则又当别论,非常例也。

虽然,音律渊源乎天籁,有其自然之节拍,而以谐和者为归。非一成不变,不可移易者也。

彼“何无忌酷似其舅,严挺之乃有此儿”一联,“酷”字“乃”字,均同为仄韵,而皆各居双数字之第四字,读之末尝有聱牙。

又如晴川阁题联“满地是白云围住,隔江望黄鹤飞来”,第六字之“围”字及“飞”字,皆同为平声,亦未尝见其拗口。

则以音义有如形影之相随,其句读曼声,一则在第三字之“忌”字与“之”字,二则在第五字之“云”字与“鹤”字,非在“酷”字与“乃”字及“围”字与“飞”字故也。

故此种联语,其拘韵之法,转在单数字之第三字与第五字,而不在双数字之第四字与第六字。若以“二四六分明”之说律之,谓其不合音律,则又仅知音律之外形,而不知音律之本源矣。况诗有拗体,不拘音律,正所以表其傲岸之气,横肆之姿,苍老之色。因之联语出联,其结语亦往往有拗句体者。讽诵之,咀嚼之,其味固弥甘而弥长也。

所患者矫揉造作,处处露岀故意痕迹。神情不属,徒务为艰涩腔调,则转不如循恒轨者为佳。“昔人己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此诗之纯以神行,而不能以律衡之者也。

由诗孕育而出之联语,亦何莫不然。愿此境非学到功深,神而明之。不易学步,且作拗体之联语。尤不可不知者一事,即通体语句,要皆有苍然古色,老气横秋,劲而秀,风而有骨者,始有可观。若通体无力,忽而插一拔地苍松之语,则古其冠,今其衣,益不类矣。

初学者宜先遵常轨,本四声之分辨,叶抑扬之音波。义既求其妥恰,音则尤须响亮。所谓“画鹄不成,尚不失为鹜者”是也。及其功深力到,兴会所至,不拘律,而律自在个中矣。此句韵之大较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古诗词(初级学习版)
诗林学步(17古体诗的用韵)
声韵?一 练习四声法
古诗的声韵之美(二)声调的意义
古诗声韵之美 徐健顺
诗词格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