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浸式戏剧——希望与荆棘并存的桃花源

沉浸式戏剧简介

夜幕降临之际,你步入麦金侬酒店,在神秘人的带领下迈过了戏剧与现实的界限。沉浸式戏剧的大幕缓缓拉开。

       这是沉浸式戏剧经典之作《不眠之夜》的开始场景,也是很多人对于“沉浸式戏剧”的第一印象。

       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er),又称浸没式戏剧,该概念起源于英国。从沉浸一词的本意出发,它形容的是人浸泡在水中的感受。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既人所处环境介质发生了变化(从空气切换到了水中)所带来的感受。[1]

       传统的戏剧表演,观众们坐在台下静观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也许你会因为心爱角色的死亡哭泣,会因为正义战胜邪恶而拍手称赞,却难以真正与每个人物共情。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艺术在使人靠近现实的同时,还产生了疏远事物的直接性。舞台与观众席之间竖起第四堵墙,割裂剧中情境与现实世界,当我们观看戏剧时,永远在用上帝视角旁观别人的人生。

       而沉浸式戏剧的出现,使传统的观演方式发生改变,表演场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观众的行动可以改变剧情的走向。不必再拘泥于井井有条的观演秩序,观众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

一. 在希望中成长

炙手可热的“新风口”

《订婚典礼的真相》剧照

      合肥方盒剧社在2022年初推出了沉浸式戏剧《订婚典礼的真相》,是合肥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做沉浸式戏剧的剧社。

       对于大学生小王来说,去看《订婚》是出于放松娱乐的需要。“从互动方面来说,在表演过程中,除了剧本所需的固定安排外,会有观众随机向演员提问的环节,演员会根据主线剧情回答相应的问题,这里会比较考验演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剧本的熟悉程度。他们除了需要进行专业的表演,还要对自己的角色、剧情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剧情或者角色了解不到位的话,很有可能在回答问题时会尴尬卡壳从而影响观众体验。同时演员也需要一定的控场能力,防止剧情在观众的质疑中跑偏。虽然场地有些紧张,但是也可以满足观众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道具准备也比较充分,贴合戏剧内容。谈及这次经历,小王觉得,虽然细节之处仍需改进,但是《订婚》总体而言是值得一看的。

      《订婚》作为实验性的作品经历了很多困难,最后获得了口碑和商业上的成功。在演出的过程中,导演龙准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沉浸式戏剧带给他们的是以观众为中心的服务观念,这是最积极的影响。“在未来,我希望能运用《订婚》积累的经验少走弯路。”他已经将再制作一部沉浸式戏剧列入计划中。

       在合肥,沉浸式戏剧埋下了生根发芽的种子,而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沉浸式戏剧已经站在新风口。2016年,《不眠之夜》上海版开演,在之后的三年里,这部另类的舞台剧在上海连续演出917场,观众人次逾30万,创造了总收入2.7亿元的历史性纪录。[2]

       由此开始,“沉浸式戏剧”为越来越多人熟知并喜爱。 

转载自《不眠之夜》官网

沉浸式戏剧的“流量密码”

在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沈岩松眼里,沉浸式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区别在于它打破了所谓的第四堵墙,让观众扮演角色,在场景中随意查看道具,与剧中人物对话,进一步参与到这个角色中来。这种影响会通过灯光音效,在视觉、听觉、嗅觉等各方面进一步扩大。“而在传统戏剧中,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这堵墙一般不会被打破。这会让观众有一种仰视的感觉。”

       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爆火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短暂、快捷,静下心来观赏一部戏剧变得愈发困难。在这种趋势下,沉浸式戏剧却越来越受大众欢迎。探究其中的原因,沈岩松认为,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被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的社会使人们倾向于使用浅层信息获取模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而沉浸式体验具有的互动感、参与感、娱乐性使其易于为人接受,因此“沉浸式戏剧是让戏剧艺术进入大众视野的方式”。另一方面,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很大的压力,观看沉浸式戏剧作为“戏剧疗愈[3]”的手段可以让人们找到一方心灵的栖息地。当故事情境与现实世界隔离,观众们在专注于互动性情节的展开中,会产生心流[4]感应,从而产生持续的愉悦感[5]。

从舶来品到本土化

《金钱世界》转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094356

2015年孟京辉指导的戏剧《死水边的美人鱼》亮相,标志沉浸式戏剧在我国首度出现。七年间大大小小的沉浸式戏剧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消失的新娘》、《成都偷心》《金钱世界》等佳作 ,创作者们也由最初对西方国家的模仿逐渐有了探索本土创新的趋势。例如立足于武汉知音文化的《知音号》,由昆曲《牡丹亭》改编而成的《梦回牡丹亭》。这些本土化的沉浸式戏剧作品不仅是“旧瓶装新酒”,也唤醒了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

       沈岩松认为,虽然各地区之间有差异,但是面向全国来说,我国历史文化深厚,拥有很多经典戏剧作品,这些都可以看做打磨沉浸式戏剧剧本的优势。因此,作为舶来品的沉浸式戏剧可以通过本土化转型开拓发展前景,打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戏剧名片。或许在未来,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沉浸式戏剧作品会在世界范围内演出,成为海外观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本土化成长也推动了一批原创IP的出现,衍生的周边效应覆盖文创、餐饮业、甚至房地产业,例如《不眠之夜》上海版的走红促使周边商业地区的地价提高。沉浸式戏剧的本土化之路引发了新的商机,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能够带动中国戏剧行业的向好发展。

二.前路荆棘,任重道远 

艺术还是商业?

     《2020 年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我国沉浸式体验项目的数量已经从2011年的1个,增加到了2019年的1100个,自2016年以来的年均增长率集中在200%~300%。广阔的发展前景伴随着市场乱象,追赶沉浸式的风潮往往也会留下一地鸡毛。很多的沉浸式戏剧空有炫酷的空间、环境却内容空泛,这使其很容易变成一种纯粹的商业行为。沈岩松觉得,真正用心的沉浸式戏剧拥有完整的剧本、精湛的内容,让观众在演出的过程中感到回味无穷,从而兼顾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平衡。

       与传统戏剧相比,沉浸式戏剧更注重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未免有一味迎合观众喜好之嫌。“毋庸置疑,沉浸式戏剧一定是顺应观众需求的。”沈岩松如是说。但他认为迎合市场需求与迎合自己的艺术追求二者并不冲突。“要在保证沉浸式体验之外注重对剧本研磨。沉浸式戏剧还有多线叙事的特点,与普通剧本的写法不同,这对剧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沉浸式戏剧的发展过程中,商业性与艺术性应当双管齐下,既不能过度消费概念而打着“沉浸式”的幌子欺骗观众,也不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忽视与观众心灵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长期的良性发展。”

沉浸式体验背后的阴影

        沉浸式戏剧以崭新的姿态打破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第四堵墙”,却也在观众群体内部竖立起了一面“不平等”之墙。如《秘密影院:007 大战皇家赌场》《梦想之 船:泰坦尼克》等剧在宣传单上“玩笑”般的暗示,着装隆重的观众更有可能被挑选互动。[6]而演员也更乐意寻找性格外向,行为举止积极主动的观众互动。这就意味着衣着普通,性格内向的观众很难获得“青睐”。这显然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不公平的筛选机制,观众们用同样的价钱获得的体验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而在打破了观演边界后,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亲密接触真的如想象中美好吗?在一场沉浸式戏剧的演出中,观众的参与大大增加了演员与创作者的压力,也许一个细微的失误就会将故事轨道偏移。而为了保证剧情的有序进行,创作者们依然牢牢把握主导权,引导观众进入既定的流程与走向。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沉浸式戏剧给予观众们选择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呢?观演秩序在打破了传统定义后,是否又进入了新的牢笼呢?

END 

注释:

[1] [5]重磅首发!2020中国沉浸产业发展白皮书-数艺网 (d-arts.cn)

[2] 戏精产业 | 沉浸式剧场,会成为2021文旅产业的新风口吗?|知音号|观演|戏剧_网易订阅 (163.com)

[3] 戏剧疗愈是一种心理、艺术疗愈方法,它利用戏剧所蕴含的生命潜能来反应和转化生命经验,帮助参与者深入探索内在,表达并改善他们所遭遇的困境。

[4] 心流(英语:flow)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通常在此状态时,不愿被打扰,也称抗拒中断。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

[6]车晓宇.从观众接受视角看沉浸式戏剧在中国的发展[J].戏剧文学,2021(01):75-83.DOI:10.14043/j.cnki.xjwx.2021.01.014.

作者:方诗华 王梦晨 杨婷 何滋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敲黑板】《不眠之夜》终极攻略!首演前必看!
解析丨沉浸式戏剧:沉浸在戏剧里,还是浮在聒噪中?
开汤美学:从听戏“叫好”说起……
仅140人评价,这样冷门的电影,应该没人推荐过…
解秘《不眠之夜》|这部浸入式戏剧的巅峰之作,为何这么火?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不眠之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