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玉乃临澧人,不容置疑(二)

宋玉籍贯 湖南临澧人

江从镐

(接上期)

二、《大言赋》《小言赋》确证宋玉城是宋玉“个人”的住宅(庐)

  宋玉久居之地是临澧,是否有个人住宅(庐)?有人根据光绪《湖南通志》:“玉(宋玉)词客,所居不应名城。”因此否定宋玉城曾是宋玉居住过的“故宅”,宋玉城只是后人附会。其实楚襄王赐给他“云梦之田”就是答案。《安福县志》“尝居于邑”证明“云梦之田”内的宋玉城也包括在内。“赐田”和“封地”不同,“封地是君王封给王公贵胄或功臣大片领地由其管辖、治理,以服兵役,纳贡赋,或尽其他义务,虽然可以世袭,但非个人所有。”而“赐田”则是将小片田地赏赐个人所有。据考古证实,这原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城址,位于“云梦之田”,“早在宋玉来到以前就已经建成,早期是楚国的一个物资集散与转运中心,晚期为一个军事堡垒”(王永彪:《宋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宋玉不是为官时居于此,而是“失职”后来到楚襄王已经赐给他的“云梦之田”,宋玉城已成为他“个人”的住宅,“定居”于此近五十年,这是不争的事实。《湖南通志》也并未否定宋玉城曾是宋玉个人居住过的“故宅”,所以接着说明:“或者古有此城,玉尝居之,故后人以名。”只是说明宋玉城不是为宋玉所建更不是宋玉所建,而是后人为了纪念宋玉,名之为“宋玉城”。借《湖南通志》否定是宋玉“个人”的住宅,是断章取义。《小言赋》确证宋玉城是宋玉个人的“故宅”,也无可争辩。

  宜城的宋玉宅究竟在哪里?吴广平教授认为“其故里在今湖北省宜城鄢城办事处腊树村。”

  2013年5月7日至9日,刘刚教授一行七人经过三天的深入调查,写出了《宋玉遗迹传说田野调查报告——湖北宜城调查报告》:“宋玉宅座落在宜城东南郑集镇南的春秋时期之楚故都——楚皇城古城遗址内的南部区域,而宋玉墓在楚皇城古城遗址北,今宜城市南郊腊树园村。”陈子成先生《人间万事皆可变唯独里居难更变》)在引证刘刚教授上述观点后补充说:“楚皇城古城遗址正西三里有个小宋家岗,正西四里有个大宋家岗,里边的住户绝大部分人姓宋,两个自然村加起来约有100多户人家。宋玉宅是否在宋家岗一带,值得考证。”这么多宋姓人士落户宜城,恐怕正是宋国被灭亡后,众多宋氏子孙落难鄢郢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宋玉在内。因此我们说宋玉故里应该在河南,也并非空穴来风。宜城宋玉宅在何处,至今仍无定论。

三、民俗文学力证宋玉墓葬浴溪河畔

  宋玉墓葬何处?有说湖北宜城,有说河南唐县,说湖南临澧的,也还有不同的说法。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几个省考古专家认定,浴溪河畔的宋玉墓冢系“自然土堆”,非宋玉真墓,真墓“可能”在看花山上。因为是专家之言,也写入了一九九二年的《临澧县志》,这又为许多学者提供口实,认为“宋玉坟也是民间的附会”。我们说:宋玉的的确确墓葬浴溪河畔。要弄清这一点,首先要认识民俗文学的认识意义。

  “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的文学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往往通过故事、传说、民歌、民谣等来反映。这些作品也是一定社会生活在民间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采集、研究这些作品也可帮助我们了解一些真实的历史。在宋玉城一带,流传着“天葬宋玉”的传说。宋玉逝世后,当地百姓为他殡葬,当棺木抬至浴溪河畔时,突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出殡队伍只得放下棺木,到附近农家躲雨。不一会儿,雨过天晴,当他们从农家出来时,不见棺木,只见平地上出现了一座新坟。这个传说有点离奇,正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一样,这正体现了民间文学的特点,反映的生活是真实的,它说明宋玉卒于临澧。而创作的方法是浪漫的,用幻想的方式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说明这是“天意”,表达了当地百姓对他留葬浴溪河畔的美好愿望。

  同治《安福县志》载有一首《黄花鱼儿歌》:“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知朝宋玉。”署名作者为“六朝·无名氏”。“无名氏”者,说明这首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许多无名氏的修改润色,是流传地域内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这首民歌流传在宋玉城一带,它的作者就是宋玉城一带的劳动人民。菜花黄时黄花鱼儿成群结队来到浴溪河是为了产卵繁殖。民歌借这一自然现象表达宋玉逝世以来,当地人民及宋玉的学生成群结队朝拜宋玉坟墓的社会生活,寄托人们的理想和愿望。无名氏创作的这首《黄花鱼儿歌》不是像某些文人的臆测,而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墓碑”。坟前立碑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是我们民族殡葬的传统。这首民歌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从宋玉逝世至六朝至少四百多年,人们就是靠墓碑及一代一代口头相传,对宋玉墓葬浴溪河畔坚信不疑。为了不使人误认为是“宋王坟”,于是当地人民群众便创作了这首民歌,告诫后人墓主不是宋王,而是宋玉。这首民歌自问世以来,又经过一千多年,几乎这一带家喻户晓,老幼皆知,说明自宋玉逝世以来,一代一代相传,二千多年人们没有怀疑宋玉的的确确墓葬浴溪河畔。千千万万民歌的作者和传诵者,出于对宋玉的热爱,传诵着一个坚信不移的事实,这种写在人民口头上,刻在人民心里的事实,比习凿齿没有列举任何证据写在纸上的文字更具有可信性。此后唐、清两次又有人捐资重修宋玉墓。也有不少人写过《吊宋玉墓》的诗文,可见宋玉墓葬浴溪河畔也是不少有识之士的共识。至于从现存墓冢尚高约8米,长50米,宽40米,而否定墓的真实性是不科学的。其实可能这里原本就是一个山坵,傍山而葬是我们民族殡葬的传统,并不是整个山坵都是宋玉墓,也无需解释成后人们营建成这样高大的墓冢。也不能因这里没有找到高大的墓室和随葬的器物而否定它的真实性。宋玉是一介“贫士”,来到临澧宋玉城,“悲忧穷戚(通蹙,生活紧迫)独处廓”(《九辩》),悲伤忧愁穷困窘迫独自处在旷野之中,甚至没有轻暖的皮衣御寒,死后不可能象当时的王室贵族一样有高大的墓穴和许多随葬的器物,只是一般的庶人的坟冢。随着时间推移,至今已不见任何痕迹,这是很自然的,不能因此而否定它是真墓,甚至臆断其真墓在看花山或九姊妹堆。

▲宋玉墓

  宋玉墓葬浴溪河畔是不争的事实。冀凡老先生《关于临澧宋玉城与宋玉墓之思考》提醒我们:“专家之言,既否定不了历史,也改变不了历史!”“我认为,决不能无视临澧县宋玉遗迹群体的存在,特别是宋玉城、宋玉墓的存在;更不能忽视顷襄王世历史的研究,特别是连绵九年的秦伐楚战争的研究……忘掉或忽视了它……你就无法弄清宋玉始葬之墓是在临澧抑或在宜城”。结论:“故宋玉的始葬墓,就在今湖南省临澧县”。彭德先生也认为“宋玉始葬湖南临澧”。于乾试《归魂何处觅赋圣》指出:“湖北宜城的宋玉墓已荡然无存……河南唐县有个'九古冢’,尚不知那一冢是宋玉墓。”

  陈子风先生也证明了宜城宋玉墓60年后逐渐平整成耕地,至于“古有宋玉墓和宅”没有说出任何根据或者理由,也不能“印证宋玉是宜城人”。

  若从历史背景分析,众多专家考证宋玉约死于公元前222年,楚国灭亡之时。楚王室已是自身难保,对这样一个地位不高而又“失职”的小臣已不可能有人过问;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亲友也无能为力将他的遗体运往宜城;据看花大队土改根子吉老书记和九十一岁的老人江次之等人追叙,“宋玉的后代世居在看花山一带,在清光绪年间由看花山迁到津市,尔后再从津市迁往湖北。我(江次之)家世代都在道水澧水上驾船,宋家两次搬家都是我的父兄用船送去的。清末民初,还有宋玉的后人来这里收过租税。”(靳怀林《楚城夕照,万古长青》)宋玉城附近的老人也说,宋玉后人就住在宋玉城附近。说明宋玉已经举家迁往宋玉城,家人也不会考虑将遗体运到已被秦人占领的湖北。因此,宋玉不可能墓葬宜城、唐县。在没有任何根据情况下,也不可轻言是否迁葬或返葬哪里。

编辑/周亚玲 于学金

终审/文一明

  • 联系我们

    “微临澧”感谢您的关注,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玉故里考辩
宋玉赋
【常德历史】看《芈月传》,恶补常德文史知识
宋玉(战国末期楚国辞赋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
湖北宜城:方策县令再修宋玉墓
百城赋(178)——《安庆 赋》(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