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园林城市不等于生态城市
园林城市不等于生态城市
日期:2008-01-17  作者:李松梧  来源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其中有些城市已进入了实施阶段。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好事,说明我国的城市建设正突破传统观念的樊篱,向更加文明的城市生态化方面迈进。但是,据了解,在创建生态城市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同志,包括有些领导干部,对生态城市的认识有些片面,定位不准。其中突出的表现是:把生态城市与园林城市画等号。
  园林城市是以追求绿化面积最大化和树、草、花以及山、水等景物科学合理配置为主要目的的城市建设格局。它的突出特点是绿地效应大,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节小气候、美化城市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然而,虽然它的生态功能比较多,但却远远达不到生态城市中所讲的“生态”容量。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其主要内涵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与园林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入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二是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率,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使资源得到充分循环利用,以生态理念合理配置资源,下游企业以上游企业的生产废料为原料,建立不同层次的循环链接,实现生产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环境效益最佳;三是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的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生活和发展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四是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
  总而言之,生态城市是由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系统构成的,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居民聚居地。很明显,它的外延要比园林城市大得多,内涵也比园林城市丰富得多。园林城市所力求达到的全部生态目的,仅是生态城市所要达到的目的的一部分,即环境的改善,而社会、经济这两大因素却未能体现,或者说未能充分体现。因此说,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二者不能画等号。同时,那些以为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多植树、多种草、多栽花、多建绿地的观点,也应该改变一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态园林城将提升天堂美誉
看冠红杨特性,看中国未来园林城市发展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五种模式分析
洛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探析
何谓人工生态系统
任佳 郧文聚:耕地资源利用须平衡生产和生态|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