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题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预测试题

发表时间:2012517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理解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知识点,巩固复习成果,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小编特编辑了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试题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冲刺试题部分,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例一:

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一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项目沿线最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19344m2,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本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取道路两侧500m。由于项目沿线较远处才有声敏感点,项目噪声评价范围应适当放宽到敏感区附近,可取道路中心线两侧500m范围内。

2.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

(1)生态环境影响:施工可能导致沿途生物量减少(尤其是自然保护区段),改变地形地貌,并造成景观影响(尤其是途经风景旅游区段)。

(2)水土流失:取土点、弃土点、桥梁基础作业、水库旁路基建设、房屋拆迁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并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3)水环境影响:施工人员产生的施工废水、桥梁施工、水土流失等可能对水质造成负面影响,在途径水源保护区路段施工时需特别注意。

(4)声环境影响:建筑拆迁等施工噪声会对施工区周围居民区等声敏感点造成影响。

(5)施工扬尘和固体废物也会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环境、水环境等造成影响。

3.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主要调查方法有资料收集、文献调研、现场考察、遥感解译、专家访谈等。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介绍项目名称、工程项目设计等。

(2)施工规划: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

(3)生态环境影响源强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从生态完整性和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强进行分析,尽可能给出定量数据。如占地、植被破坏量、水土流失量等。注意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考虑区分临时影响和永久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而且要同替代方案或推荐方案对比分析,工程选线、选址方案不同,施工方案不同,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差异。

(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主要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噪声源强,以及其他风险问题。建设期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根据施工人数和施工人员每天的用水定额来计算;施工扬尘与施工噪声可采用类比法来计算。运行期工程分析的注意内容包括公路噪声和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公路车辆泄漏和事故风险影响源强。

5.本项目竣工后需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调查的重点为水土流失危害、景观影响、水源区水环境影响、土地资源占用量、生物多样性损失、声环境影响。调查施工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采取措施后的效果。
案例二:
某新建公路,全长120公里,位于平原地区,路基宽度28米,全线共有特大桥1座,大桥2座,中桥小桥60座,涵洞310道;互通立交11处;分离立交14处,通道281道,天桥9座,项目总投资为60亿元。 根据环评现状调查,公路沿线没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也无国家、省、市级重点保护的稀有动植物种群。公路经过区域为乡村,无大中型企业,距公路中心线200米范围内村庄50个,学校5个,在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还有一乡镇医院。 根据以上资料,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环评报告书中应设哪些专题?
 2、说明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3、说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判定评价等级并说明判定依据。
4、若公路特大桥所跨为某水库,该水库为规划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评价中应提出何种措施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总论、工程概况、自然社会环境概况、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含生态、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社会环境预测评述、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替代方案、替代方案及工程选线的合理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答:声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200米以内范围,并包含公路K100+70米处距公路中心线220米的乡镇医院;本项目属新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预计有较显著提高(噪声级增量大于50dB),因此根据《声环境导则》应按一级评价进行工作。 3、答: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米以内的范围,并包括涉及的取土场、临时用地等,工程影响范围大于50平方公里。项目为线性工程,路线部分在平原区展布,生物量、生物物种多样性减少均小于50%,项目的建设不会引起生物量大幅度减少和物种锐减。因此根据《非污染生态影响导则》应按二级评价进行工作
4、答:应提出公路改线避让水源地的措施。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案例三:
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 km,设计行车速度80 km/h,路基宽度24.5 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 750 m),大桥5座(共1 640 m),隧道4座(共3 800 m),其中单洞长隧道1座(2 400 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 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 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土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 640×103m3,有高填方段2 400 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经济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2.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工程分析所要阐明的主要内容是: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点位、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其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有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3.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生态环境的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的野生动物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影响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的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案例四:
某机场建设项目位于环境空气二类、噪声二类地区,所在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功能区划为Ⅲ类水体。项目主体工程由1条跑道、2条平行滑行道、4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及6条跑滑之间的垂直联络道组成。工程填方250×104m3、挖方445×104m3,堆载体土面区翻挖压实95×104m3,土面区绿化土方215×104m3。各类排水沟总长31.6km。围场路、消防车道和特种车道等道路总面积108670 m2。请根据上述资料,简要回答下述问题:
1、说明机场地区环境空气、噪声、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评价中应执行的环境标准。
2、说明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范围、内容与方法。
3、说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与主要方法,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的重点。
4、简要说明该项目的评价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
1、环境空气执行二级标准,噪声执行2类区标准,地下水执行Ⅲ类,地表水执行Ⅲ类。
2、根据项目介绍,噪声评价等级的判断依据有四个。本项目噪声应该是一级评价。范围:主跑道两端15km,侧端各2km评价内容:现状噪声要求全部实测,预测范围要覆盖全部环境敏感点和保护目标,做噪声等值线并说明个声级下的人口分布,项目建成前后噪声变化比较,提出噪声防治措施。
3、生态环境评价应该是三级。调查范围向外扩展1~2km,调查与评价内容:自然资源情况、水土流失状况、地表植被破坏情况、敏感生态问题、水土保持措施。由于其挖方大于填方,说明要取土,因此生态评价的重点水水土保持及防治措施。
4、评价重点是:飞机噪声的影响预测;飞机尾气、锅炉烟气、污水处理设施恶臭、航煤油库等环境空气影响;机场建设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应注意的问题是:机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注意贯彻当时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必须十分认真的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做好机场周边地区的公众参与和调查工作,并将公众的意见如实反映给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案例五:
某地拟建一公路,全长116.8km,项目沿线经过5个镇,10个村、2个工业区。所选路线跨越一级水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和一个自然保护区,跨过条河流和两座山,周边还包括超高压变电站。沿线某些路段现有道路,将道路进行拓宽,标准路幅宽75m,主道双向八车道,两侧加设辅道和人行道,新增立交、跨线8座(2座全互通、3座半互通、2座跨线、1座环形回头匝道)、跨河桥梁1座、隧道300mm;改造现有立交、跨线4座,保留立交、跨线2座。
项目沿线虽近的村庄距拟建公路300m,建设过程中拆迁房屋121288m2,临时建筑19344m2,征地面积13万亩。全程弃土点10个,取土点11个,有高填方段3000m。项目总投资45亿元。项目选址区气候冬夏季有明显差异,夏季气候湿润多雨,冬季干旱、风沙大;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雨季7~8月份。
问题:
1项目噪声评价范围是多少?为什么?
2项目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4该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
5本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重点是什么?
(三)  1、本项目的工程环境影响是什么?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①噪声:公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桥梁施工、路面施工等机械运行噪声;
②环境空气:路基施工、道路施工引起的扬尘:路面施工产生的沥青烟。
③水环境:施工机械的含油污水;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桥梁施工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对建筑材料堆放的冲刷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路基施工使植被遭到破坏,农田、林地被占用,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工程占地将减少当地的耕地、林地、园地等面积;施工对自然保护区、植被及野生动植物的不利影响。
⑤社会环境:居民搬迁;交通不便。
运营期的环境影晌
①噪声:汽车运行产生的噪声
②空气环境:汽车尾气;路面扬尘
③水环境:路面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危险品运输泄漏事故对水体的污染
④生态环境:植被未完全恢复,水土流失依然存在,公路阻隔影响动物栖息环境。
⑤社会环境: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按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植被、珍稀植物、珍稀动物、野生动物通道等;
水环境:重点为K40-I-50普文河水质,服务区、收费站处污水排放;
社会环境:受拆迁影响的居民生活质量、土地利用、城镇规划:
声环境、环境空气:居民点、学校等。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1)自然环境调查: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等。
(2)生态系统调查:自然保护区及沿途评价范围内动、植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境条件、繁殖和迁徙行为的规律;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特点、结构及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关系及生态限制因素等。
(3)区域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资源利用现状等。
(4)敏感保护目标调查。
(5)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调查。
(6)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包括:
(1)收集现有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土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珍稀和濒危物种保护的规划或规定、环境保护规划、环境功能规划、生态功能规划及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濒危物种等资料,并熟悉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野外调查。
(4)收集遥感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并进行野外定位验证。
(5)访问专家,解决调查和评价种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和疑难问题。
(6)采取定位或半定位观测。如候鸟迁徙等。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区域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区域敏感保护目标,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区域生态环境历史变迁情况,丰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自然灾害等。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评价重点:
①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详细调查沿线生态现状
②本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提出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本项目需经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界内,与现行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相冲突。环境影响评价时,为了执行相关法律,在路线布设确实无法避开的前提条件下,由公路建设的业主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同意,对其功能区划分调整为实验区并同意建设后,该公路项目方可穿越。因此,该项目在评价期间是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1)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所在区域是由原来的核心区划归为实验区的,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天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
(3)珍希植物(含区域特有种)
(4)珍稀动物,如亚洲象等
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对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分别从设计期、施工期和营运期三个时段提出。
1)在设计期贯彻“环保选线”理念,进行路线方案优化,经过论证最终选择对自然保扩区影响小的方案。同时对公路沿线陆域范围内的野生保护植物进行调查,记录受保护植物的名称、保护级别、类别、分布地理位置、分布数量。对受保护动物亚洲象应调查活动栖息场所,特别是活动或饮水路线等,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施工期,依据现场调查结果,提出生态监理制度。对受保护植物提出移栽保护或保护遗传因子的措施,使被保护的野生植物在施工期的影响减低到最低限度。增设动物通道或增加桥隧比例的措施,从而减少对动物的阻隔。
3)营运期,在自然保护区路段设禁鸣措施,对公路路侧坡面、中央分隔带、互通立交区、服务与管理区、取弃土场等处的绿化或植被恢复措施,并强调在植被恢复时只能选取当地植物,以保证生态安全。

试题六:拟建思小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8.522km,其中有4.722km的路段所在区域经调整后由核心区划为实验区。路域环境中发育着热带雨林等珍贵植被类型,生长着山白兰等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栖息有亚洲象等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本项目线路总长97.8km,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22.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6处,分离式立交3处,跨河大桥57座(11602.88 m),中桥143座(9 752.5m),小桥38座(1149m),单洞长隧道16道(10080 m),涵洞132道(1149m),服务区3处,收费站8处。该公路征用土地8.1万亩,土石方数量3801.441×70059.817km3,项日总投资38亿元。
该项目穿越多个村庄,K40+150经过普文河。
问题:
1、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是什么?
2、本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有哪些?
3、本项目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4、本项目评价工作重点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5、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6、简要说明生态环境保护虑采取的措施:
(四)  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评价重点是什么?
答:该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
(1)运营期的噪声影响。
(2)运营期的汽车尾气影响。
(3)施工期的扬尘、水士流失影响。
(4)水环境影响:项目部分路段经过水源地,施工过程以及运营期风险情况下会对饮用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5)生态环境影响:工程建设造成的植被破坏等。
(6)景观影响。
评价重点:运营期机动车辆对沿线主要环境敏感点的大气环境、声环境以及对饮用水源水库的环境风险。
2、如何进行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
答: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施丁期,结合公路设计、实地调查以及当地水文资料,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确定不同施工阶段土壤侵蚀模数和受侵蚀面积,计算得到水土流失量。或者根据当地的实际水土流失观测资料对不同坡度和路段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3、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农业(耕地、果园)的影响。
(2)对沿线植被、动物影响。
(3)水土流失的影响。
(4)搬迁、占地等是否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
(5)调查确定沿线是否有风景区或者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以及是否造成影响。
4、项目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答:项目主要环境风险:
(1)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没有落实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
(2)危险品运输风险:公路投入运营后,存在由于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桥梁坍塌等导致车运危险品泄露人河流或水库从而影响水质的风险。
(3)隧道施工期爆破作业的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依据技术导则规定的风险评价原则,进行风险值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比较:
R≤RL则认为本项目的建设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R>RL则对该项目需要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项目的建设是不可接受的。
5、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如何确定?
答:主要环境要素的评价等级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分级依据确定。
大气、地表水、噪声的评价等级均分三级: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应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进行划分。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的规模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进行划分。
(3)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根据按投资额划分的建设项目规模,噪声源种类及数量、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进行划分。
6、该公路竣工通车前应具备哪些条件方可进行环保验收?应提交什么文件?
答:该公路竣工通车前环保验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各,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2)水土保持措施、敏感区的道路两侧噪声防护措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要求建成或者落实,安装符合标准,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3)建成水库段的地表径流截排措施、水库段危险车辆禁行标识。
(4)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5)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6)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7)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8)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9)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应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1)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2)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3)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案例七
某大城市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4车道,全长80km,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全程有互通式立交5处,跨河特大桥1座(1750m),大桥5座(共1640m),隧道4座(共3800m),其中单洞长隧道(2400m)。公路位于规划未建成区,起点接城市环路,沿线为山岭重丘区、相对高差50-300m,线路穿岭跨河,沿山谷行进,过山间盆地,有支线通向旅游区。该公路征用土地640hm2,其中农田150 hm2,林地300 hm2,草坡和未利用地140 hm2,其余为水塘、宅基地等,土石方量864万m3,有高填方段2400m。项目总投资38亿元。该项目所在区域雨量充沛,夏多暴雨。森林覆盖率约40%,包括人工森林和天然林。公路沿线农业发达,村庄较密集,穿越2个村庄,附近有2个较大乡镇,另有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各1处。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说明工程概况介绍部分有关生态影响的工程分析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1)隧道名称、规模、建设地点、施工方式、弃渣场设置点位及环境类型,占地特点;隧道上方及周边环境;隧道地质岩性及地下水疏水状态;景观影响。
(2)大桥和特大桥的名称、规模、点位;跨河大桥的施工方式,河流水体功能,可能的影响。
(3)高填方路段占地合理性分析,占地类型,占地基本农田情况。
(4)边坡防护;主要为深挖路段,弃渣场设置及其占地类型、数量、环境影响。
(5)主要取土场设置及其恢复设计;公路采石场及砂石料场情况。
(参考答案点评:本题实际上抓住重点工程及主要临时工程就可以顺着来解答了。大纲提供的该参考答案给出了5个主要方面的工程分析内容,但仍然是不完整的。首先应给出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线路长度、走向、路基高度及宽度、工程挖方量、填方量、互通式立交,收费站及服务区设置情况;工程永久占地、临时占地情况。这些也都是与生态影响有关的内容。)
2.说明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主要采用的方法。
(1)森林调查:类型、面积、覆盖率、生物量、组成的物种等;评价生物量损失、物种影响、有无重要保护物种、有无重要功能要求(如水源林等)。
(2)农业生态调查与评价:占地类型、面积、占用基本农田数量、农业土地生产力、农业土地质量。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3)水土流失调查与评价:侵蚀面积、程度、侵蚀量及损失,发展趋势及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工程与水土流失关系。、
(4)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公路沿线景观敏感点段,主要景观保护目标及保护要求,公路建设与重要景观景点的关系。
本项目现状调查方法有:现场资料收集、分析,规划图件收集;植被样方调查,主要调查物种、覆盖率及生物量;现场勘察景观敏感点段;也可利用卫星遥感信息测算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及各类生态系统面积、水土流失情况等。
(参考答案点评: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首先要弄清工程沿线影响范围内的生态功能区划情况、沿线生态系统类型,识别生态保护目标及要求。根据题意,本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林和天然林),农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分别给出应重点调查的内容。除大纲提供的答案外,森林还需要调查清楚森林分类经营区划情况,森林郁闭度、主要树种及生长情况、估算其森林蓄积量。景观资源应调查该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等级、主管部门、建设时间,景区规划及保护要求等基本情况。)
3.简要说明该项目评价的重点和评价中需注意的问题。
本工程评价的重点是生态环境影响(含水土流失问题)、噪声影响(略)。
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对森林植被影响及可能对重要物种的影响;
(2)森林生态系统切割(森林生境切割)与阻隔导致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3)农业占地和占用基本农田问题;
(4)取土场、弃渣场等非永久占地的复垦与生态恢复(植被重建);
(5)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
(6)景观美学评价;
(7)噪声敏感点的监测、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
(8)水环境尤其是水源保护问题(跨河大桥段)
(参考答案点评:一般情况下,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有生态影响和噪声影响两个方面。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引发的水土流失,噪声影响主要是营运期交通噪声。对于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按大纲提供的参考答案来答,很容易遗漏。其实,可以按施工期和营运期需关注的内容分别来答,结合项目特点和题干所给的项目区环境特征,抓住生态系统类型及敏感保护目标,该题就比较好答。如施工期,施工作业对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有不利影响;占地对农田及农业生产、土壤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占用;施工期取土场及取土作业、工程开挖及弃渣对生态有不利影响;施工作业破坏山丘区的地形地貌及植被,容易导致水土流失,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营运期,公路切割与阻隔影响野生动物通行;车辆营运噪声影响靠近公路的居民生活,需要进行监测、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运输危险品车辆在经过跨越河流的桥梁段发生事故时,容易导致河流水环境污染。抓住敏感保护目标,就不会忘记题干给出的风景名胜区和农业观光区的影响与保护。)

八、金属矿山开发项目
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一座金属矿山,占地256 hm2。拟在此地建设一生产规模为200万t/a的矿物的采选工程。拟采用地下开采方式,开采深度为-210~-70m,采用斜坡道+竖井的开拓方式。废石竖井提升汽车运至废石场,废石量540万m3,废石场占地50hm2。矿石从斜坡道传送至选矿厂矿石仓,矿石经过粗碎、中碎、细碎、磨矿、浮选等工序,产品为该金属精矿,产量为60万t/a。产出尾矿110万t/a,有5 km管路输送至尾矿库,输送浓度30%,该尾矿库为山谷型,库容600万m3。该尾矿库初期坝为堆石坝,坝高10 m;后期坝用尾矿砂堆筑而成,后期坝高20 m。尾矿库坝下游800m处有一座以养殖鱼类为主的湖泊。矿区坐落在比较茂密的次生林边缘地带,矿区开采区地表有一条国道和一条与道路
平行的光缆穿过。
【问题】
1.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3.尾矿库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方面?指出尾矿库运行的阶段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4.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及其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要点。
5.该项目生态环境恢复的范围和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
6.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对本矿山开发项目提出建议。
八、金属矿山开发项目
【参考答案】
1.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地下开采区造成地表塌陷,破坏土地功能和地表植被,切断地下水分布,改变地形地貌,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改变;尾矿库坝压占大量场地,需要砍伐树木、铲除地表植被,由此会影响下游湖泊水质,坝体溃决将使自然灾害加剧;道路、生活区等的建设引起水土流失;固废(矿渣、尾矿、废石)等占压大量土地,引起景观变化,影响生态环境;土壤污染问题。
2.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使地表产生错动影响区,在不同阶段出现地表塌陷,对国道和与道路平行的光缆造成切断、陷落、拉伸变形等直接影响。
3.尾矿库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方面?指出尾矿库运行的阶段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尾矿库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在运行阶段,渗流外排、溢流携带尾沙外泄、汛期库水外排;尾矿库干滩风蚀、尾矿沙外溢形成扬尘污染,甚至沙尘暴;形成尾矿的后期坝边坡;在关闭阶段形成面积巨大的干滩,风蚀严重,形成沙尘暴尘源。
主要措施为:运行期确保回水率达到设计要求;渗流回用;汛前检查库、坝、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后期对坝边坡及时覆盖;均匀放矿。关闭期覆盖全部干滩,建立植被;对尾矿库继续管理维护。
4.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及其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
风险因素:生产中产生、使用有毒有害物。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采取工程措施消除;正确贮存、使用。
风险因素:使用炸药。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贮存在环境安全的场地。
风险因素:开采爆破。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使用环境影响小的采矿方法。
风险因素:尾矿库溃坝风险。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全过程管理。
5.该项目生态环境恢复的范围和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
塌陷区——用地表废石、尾矿充填,场地恢复生态。
尾矿库——后期坝边坡及时覆盖;关闭期覆盖全部干滩,建立植被。
废石场——覆盖,建立植被。
其他废弃场地——清除建筑垃圾,恢复植被。
6.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对本矿山开发项目提出建议。
废石、尾矿全部充填井下;减少占地。
【考点分析】
1.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该题目考查的是环评人员对地下开采矿山项目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类型、破坏特点,以及造成原因的基本了解,为客观评价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提供依据。除分别对不同场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外,还需关注所在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
2.金属矿山地下开采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
该题主要是考查环评人员对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危害程度的认识。在开采区地表影响范围内,即开采错动线范围内,如分布有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自然和人文保护对象、线状设施、公路、铁路、电缆、光缆等设施,将直接遭到破坏、受到影响,应根据塌陷范围、程度和地表设施破坏程度评价其影响。由于金属矿山开采造成塌陷的成因复杂,故目前尚无准确的预测依据。
3.尾矿库的主要环境影响有哪些方面?指出尾矿库运行的阶段和相应的治理措施。
尾矿库是矿山的重要生产设施,尾矿库能否正常运行,是决定矿山能否正常生产的关键条件之一。
本题主要考查三点:
(1)评价尾矿库的主要环境影响内容、途径,包括尾矿库的库水、渗流、溢流的水质,与外水体的联系。尾库矿如设计、施工、管理不当,将会造成对外水体的污染、影响,甚至带来环境灾害风险。尾库矿的环境问题由于构筑的特殊性,所以有其自身独特的环境管理技术依据。
(2)对尾矿库初期和后期坝体的形成、扬尘来源和在正常生产中采取的正确防护措施的认识。
(3)对尾矿库运行阶段的划分、阶段特点和相应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的了解。
4.分析该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因素及其减少环境风险的主要措施。
对于矿山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要素值得关注的是:①开矿体的爆破;②使用、运输、贮存炸药;③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④尾矿库风险事故的灾难性后果对环境的危害、影响。考点:环境风险的防范重点在于减缓、消除风险事故的不利影响程度;降低危害的应急预案包括社会应急预案、救援要素。
5.该项目生态环境恢复的范围和主要治理措施有哪些?
环评人员应了解矿山项目对环境的破坏是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生态措施改善和恢复的,其要点是各类废弃堆场的针对性恢复技术措施,可与水保措施相联系。
6.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对本矿山开发项目提出建议。
金属矿山开发项目,由于提取的金属量少、矿山废弃物量大,会大量占用土地,并且可能污染土壤、砍伐植被、改变地貌等。因此,最主要的保护环境建议是:大量消纳废弃物(废石、尾矿、废渣等),可充填于井下、废弃坑等低洼场地,其后安排复垦工程、恢复生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问题(二)
橡胶坝工程施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因素(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
关于海南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乐东抱伦金矿Ⅱ号尾矿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示_公示_通知公告_...
环保部发布17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原则,最新环办环评[2018]2号
火电、水电、钢铁、铜铅锌冶炼、石化、制浆造纸、高速公路等七个行业环评审批原则(试行)发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