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转改”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思考

“走转改”的实践意义与理论思考

《 光明日报 》( 2012年10月21日   05 版)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新闻战线正在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涉及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效果之好,已为社会各界所认同。从目前看,“走转改”至少已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一是鲜明地回应了时代关切。我国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虽然我国的经济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挑战依然严峻。时代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必须适应和跟上新的历史潮流。通过“走转改”,深入基层,扎根一线,有利于更好回应时代的新关切,满足人民群众对新闻传播的新期待,从而不断推进事业向前发展。当前,信息传输技术的革命性变化,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信息能量的创造力和爆炸力,极大地提高了信息运动的速率和频次,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状态和方式。互联网和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我国舆论生态环境带来空前深刻的影响。这是“走转改”活动的重大标识。面对众多网民和巨量信息,怎样从信息中发现新闻、怎样把信息裁剪成新闻、怎样避免将失实信息变成虚假新闻,已成为新闻传媒工作者今天时时刻刻面对的新问题和新纠结。“走转改”的实践证明:只有做到、做好和坚持“走转改”,我们才能在当今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信息化背景下,真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物质实力增强了,不等于矛盾和麻烦就减少了;通讯装备方便了,不等于真实信息就更多了;沟通交流的次数增加了,不等于真情实意就更牢固了。“走转改”能够最大限度帮助我们了解到社会上各种矛盾问题的症结所在,帮助我们找到化解和消除这些矛盾问题的关键所在,进而发现和厘清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帮助新闻工作者跳出个人小圈子,融入社会大天地,把对社情民意的认识从不知、少知、浅知,提升到真知、多知、深知。

    二是有力地坚持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新闻传播理念。一段时间以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集中发表了大量的来自基层、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全方位、宽领域、多视角,报道的主角多是普通百姓、普通市民、普通教师、普通医生等等,普通民众占据了报纸版面、电视屏幕、广播时段,有力地说明我们的媒体着力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齐爱憎”,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反映群众的创新创造,展现群众的精神风貌,深入和贴近群众,深入和贴近生活,深入和贴近实际,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了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了起来,把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了起来。总的来看,“走转改”的新闻报道有三大亮点:一是创造了一批经典作品,许多报道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二是媒体负责人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他们写的报道有深度有高度,引起很大反响。三是推进了有效传播,“走转改”的新闻报道几乎篇篇都有看头,件件都见新意,鲜活生动,清新朴实,抢色抢眼,做到用新闻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用报道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矛盾的化解。

    三是培养了一支年轻有为的青年编辑记者队伍。参加“走转改”的编辑记者们大多数是“80后”、“90后”,他们涉世未深,却不缺闯劲;经验不足,却不乏热情。他们在艰苦、艰难和艰险的实地采访中,一方面磨练了作风,积累了报道经验,提升了新闻素养;另一方面,乡村的贫穷落后,民间的疾苦羸弱,又带给他们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净化。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走转改”历练的青年编辑记者们,是可以和值得信赖的,是有战斗力的。

    总结实践经验,我们对“走转改”这一新时期以来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报道效果最好的新闻实践活动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第一,“走转改”活动的时代定位,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而对国内大环境、国际大气候作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判断。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时代背景的因素。只有通过大力开展“走转改”活动,才能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履行时代使命,从而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优质的舆论氛围。实践证明:“走转改”活动的成效,显示着我们对信息化时代条件下驾驭和领导新闻宣传工作的能力提高;“走转改”活动的持续推进,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开始走向传播自觉和传播自信的新境界新天地。“走转改”活动是世界传媒界独特的中国精神现象,它植根于中国大地,适合于中国气候。新闻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传播能力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走转改”活动,有助于使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执政资源更加牢实。从这个角度审视,“走转改”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

    第二,“走转改”活动的理论基石,是富有实践品格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社会实践决定人们的社会认识。作为实践的事实是第一性的,作为反映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没有第一性的事实,就没有第二性的报道;客观、准确、全面的报道作为第一性的事实,是作为从事第二性工作的新闻传媒工作者的天然职责。开展“走转改”活动,就是要警示和强化新闻传媒工作者在思想上观念上认识上必须重视实践规律,尊重新闻传播规律。我们越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反映论,就越是能够获得新闻传播规律的主动权和引导权,也就越是能够在新闻传播工作中出新出彩。正确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反映论在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新闻宣传工作在整个党和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颇具现实意义。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肯定新闻宣传工作在整个党和政府工作中确实享有重要的甚至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注意防止夸大甚至无限夸张新闻宣传功能的错误倾向,以为不管碰到什么样的麻烦问题,只要新闻工作者一出马,就应该解决,不然的话,则是无能表现或办事不力。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作为新闻传播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不是在做事实性工作,而是去做反映和报道事实性工作的工作。事实性工作是其他部门应该做的,我们可以帮忙,但决不可以代替,也不可以越界和越权。“走转改”还要突出问题意识。记者下去采访,不能头脑空空,到现场才发现问题,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掌握新闻传播工作的主导权和方向感。问题意识越是强烈的记者,到基层和一线才越是能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越是能够获得采访的主动权和话语权;问题意识越是强烈的记者,说明记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越是强烈。所以,“走转改”就是要带着问题走访基层,带着问题观察基层,带着问题修正作风,带着问题改变文风。报道反映的程度,实际上也是记者问题意识强烈与否的具体表现。总之,越是问题意识强的记者,就越是能接近目标。

    第三,“走转改”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服务人民。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开展“走转改”活动,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实践勇气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新闻传媒界提升自身素养的一次职业洗礼。参与过“走转改”活动的编辑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依赖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但获取到信息,不等于获取了信息里面的情感。只有走下去和沉进去,直接触碰真实,才能体验到真实的力量,挑起灵感的才思,把平常的熟知变成难得的真知;才能真正掂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分量,把个人价值归属于服务人民大众的高远情怀之中。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优势和传统,过度依赖技术进步的便利而造成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有可能是我国新闻传播界面临的最大危险。心里没装人民,眼睛不见群众,笔端何以能够流出真情实意?开展“走转改”活动,有助于我们破解这一最大困扰,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重大传媒问责。“走转改”活动催生和强化了新闻工作者的挖掘能力和发现能力。“走转改”活动中涌现的一些优秀新闻作品常常不是新闻价值大于社会价值,而是社会价值大大超过了新闻价值,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新闻意义。越是优秀的新闻作品,它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光芒就越是盖过了它的新闻价值和新闻意义。

    “走转改”还在行进,广大新闻工作者正满腔热情地报道“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能看到更多更好的反映社会变化的时代篇章。(执笔:尹韵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天有挑战 未来很精彩
迈开大步走基层 深入群众写新闻
2012河北事业单位面试热点汇总
把新闻写在人民心坎上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光明日报评论员:让“走转改”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