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城市专家风采

吴一戎
  单位及职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  

  联盟职务: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

  专家职称:专家、研究员

  研究领域: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

  研究成果:在2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一直从事微波成像理论的研究,系统的研制和处理算法的研究。 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 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多项部级以上奖励,其中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潘云鹤

单位组织:中国工程院

职务职称: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研究领域: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创造性地将人工智能引入CAD技术,研制成功了轻纺花型、广告装潢、建筑布局、管网规划等多个新颖实用的智能CAD/CAM系统,特别是轻纺花型图案CAD/CAM领域取得创造性的重大的突破,产生显著经济效益。

研究成果:1979年研究我国首项智能CAD“智能模拟彩色图案创作系统”,创造性地解决了图案构图、色彩和描绘等知识表达。利用组合爆炸而创新,通过综合和类比生成设计智能CAD技术,在花型CAD/CAM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果用于大批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在开拓与推动我国计算机美术的发展方面成效卓著,完成的15项研究成果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发表论文120篇、专著3部。提倡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育才模式已在浙大推广。

汪玉凯

单位及职务: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职称: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

联盟职务: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

社会兼职:中组部等多家中央部委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交通部、北京、上海浦东、厦门、广东顺德、陕西榆林、甘肃庆阳等多家部委、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或顾问,美国思科公司、微软公司电子政务专家俱乐部专家等。

研究领域:公共管理、中国政府改革以及电子政务

研究成果: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主要有《界定政府边界》、《公共权力与公共治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20年》、《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非政府公共组织》、《电子政务在中国》、《电子政务基础》等。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奖。曾在中央电视台《央视论坛》、《焦点访谈》、《百家讲坛》、《法治在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重要媒体制作有关节目,或进行专题讲演。在国家行政学院为多个省部长班做专题讲演。

曾澜
  单位及职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

  专家职称:教授、研究员

  研究领域:多源地理空间信息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信息的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兼职情况: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研究成果:1)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 《资源环境区域经济空间信息共享应用网络》项目,2004年2月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国务院颁发的证书。2) 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2010年全国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论证》主要执笔人之一,获国家计委1997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2020年国土规划思路和重大问题研究》主要执笔人之一,获1996年度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负责专题研究,获国家计委199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国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研究》主要执笔人之一, 获国家计委200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主要执笔人,获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科技2001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陈根宝

单位及职务:上海九运通用软件有限公司 董事长
专委会职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专家职称:专家、工程师、研究员
研究领域:卫星遥感技术与应用研究
研究成果:陈根宝及其团队是我国最早涉足遥感卫星数据接收、处理与应用的一批人。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承担了多项国家和军队的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究课题,分别于1987年、2002年和2008年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根宝两次排名第一,一次排名第二,并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

党安荣

单位组织:清华大学

职务:实验室主任

职称:教授、博导

兼职情况:CA GIS理事

研究领域:城乡规划与教学研究

研究成果:主持与参加完成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诸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与教材5部;先后获得国内外多项荣誉奖励,诸如“中国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地球观察科学家奖、中国高校GIS十大创新人物奖、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等奖、建设部华夏一等奖等;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数字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研究。

童庆禧

单位组织: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职务: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遥感全国委员会秘书长;亚洲遥感协会理事;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

职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兼职情况:国际信息联合会IFIP TC7中国主席;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领域:遥感技术及应用。

工作经历:1962年留北京邮电学院(后改为北京邮电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主席等); 1982-1984年赴美进修、教学及科研合作(纽约理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国家首批访美学者; 1989、1990-1992年于莫斯科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和研究合作,并负责指导两名博士论文生,被授予莫斯科电子工程学院荣誉博士; 1993-1994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再次访问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理工学院等。

专家介绍:○ 参与和主持了自第六个五年计划以来历次国家科技攻关和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些有关遥感技术和应用发展方面的重要项目。

                      ○ 六五期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中遥感技术应用课题。

                      ○ 七五期间主持了对我国遥感技术发展有重要影响 的高空机载遥感实用系统的科技攻关和系统建设任务。

                      ○ 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期间,他担任了遥感技术应用国家攻关项目指挥长,在自然灾害的遥感监测与评估,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新型技术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期间,他不仅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制定,在项目中不仅担任了专家组成员,而且还担任了项目中新型遥感技术发课题专家组组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俊德

单位组织:北京邮电大学

职务:PCN&CAD中心和CTI研究中心主任

职称:博导,教授

兼职情况:国际信息联合会IFIP TC7中国主席;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领域:下一代无线移动互联网理论与技术(3G,B3G,4G,WIFI,WiMAX)及四网协同。

工作经历:1962年留北京邮电学院(后改为北京邮电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主席等); 1982-1984年赴美进修、教学及科研合作(纽约理工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国家首批访美学者; 1989、1990-1992年于莫斯科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和研究合作,并负责指导两名博士论文生,被授予莫斯科电子工程学院荣誉博士; 1993-1994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再次访问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加州理工学院等。

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国家教委、电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邮电部电子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并承担了多个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等重大项目。 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宽带无线接入、未来通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等领域发表论文200多篇(中、英文著名学刊、学报),专著和高校教材13部。


  单位组织:华中科技大学

  职务职称:博导、教授

  研究领域:光电子及下一代互联网。

  研究成果:重要科研成果包括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和二等奖各1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光纤光学》、《光网络器件与技术》国家规划教材,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徐建刚

单位组织:南京大学

职务职称:博导、教授

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规划方法、数字城市与规划、城市与区域空间分析模型、城市GIS应用开发、人文地理,新技术应用。

研究成果:
          专著:
          ·徐建刚, 韩雪培, 陈启宁. 《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
          代表性论文:
          ·徐建刚, 何郑莹等. 名城保护规划中的空间信息整合与应用研究. 遥感信息, 2005(3)
          ·王锡福,徐建刚等. 南京城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分异研究. 人文地理,2005(3)
          ·尹海伟, 徐建刚等. 基于GIS的吴江东部地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地理科学, 2006(1)
          ·徐建刚, 祁毅等. 可定制的规划审批数字报建系统. 规划师, 2006(3)

闾国年

单位组织: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职务职称:主任、博导,教授

研究领域:数字城市,测绘地理信息,信息监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工作经历:1990-1996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副教授 1992-1994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博士后 1996-至今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成果:已出版专著、教材、地图集10多部,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申请及获得批准的专利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排名13)、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排名13)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年,排名4),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2002,排名1)。主持编写的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丛书(28本),是我国目前全面介绍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技术和应用方面,适合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书籍。出版的地理信息科学方面的理论专著《地理信息科学导论》,论著以东方文明的整体观构建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构架,以形数理的统一体作为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开发了面向政府和行业管理的应用GIS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形成了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应用特色;提出了地理信息与地学分析模型在网络空间共享的方法,解决了相关关键技术问题;设计与开发了一些基于GIS的地学分析模型,特别是建立了三维海洋动力模拟模型,模拟了东中国海区潮波系统的成因机制,再现了末次冰期最盛时期以来潮波系统的演变过程。

邬伦

单位组织:北京大学

职务职称: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遥感/城市信息化。

工作经历:
2002年-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03年起兼任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1997-2002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GIS室主任
1992-1997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创建GIS教研室并任室主任
1991-1992年,北京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专业博士后、讲师
1984-1990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原地理学系)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
1980-1984年,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专家介绍: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专家、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FAO)GIS顾问、国土资源部信息化专家委员会顾问、国家建设部数字城市专家组成员等。多年从事地理信息模型方法、3S软件开发与地学应用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攻关、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3项国家863项目、5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军队项目两项,省部级信息系统工程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姓当代知名教授/专家/学者(3)
测绘科技:如何自主创新
王让会: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环境信息科学
教师的高级职称如何评定?
武汉大学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持完成4项成果 获奖数量再创新高
重庆正高级审计师职称申报研究成果要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