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王耀中 陈洁 《 光明日报 》( 2013年07月19日   11 版)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城镇化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但总体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仍偏低,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甚至要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60%的水平。而且,我国城镇化已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房价飙升、就业困难等系列问题。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化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常规模式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

 

    理论界从动力机制和空间模式两方面,将中国城镇化“推进模式”概括为七种类型,即建立开发区、建设新区和新城、城市扩展、旧城改造、建设中央商务区、乡镇产业化、村庄产业化。客观地看,这七种常规模式虽然较好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但却存在一些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局限性。首先,重“政府推动”轻“市场引导”。常规模式大多具有“自上而下”特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调配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强势作用,没有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但是,健康的城镇化应该是“自下而上”的,必须以市场机制为主导,政府调控只是补充。其次,重“土地城镇化”轻“人口城镇化”。常规模式是通过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集中的方式,新建一批城镇或市区。但是在新镇(区)建成之后,由于相应的社会服务和产业配套没有及时跟进,进城人员的就业、入户、教育、社保、医疗等问题都没有解决。有数据表明,尽管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1.27%,但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却只有约38%,这意味着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最后,重“外延式扩张”轻“内涵式发展”。常规模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容,通过“拆迁腾地”等方式整体推进城镇建设,推山填水造楼,裁弯取直修路,不仅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还使得城市建设缺乏特色,“一条马路两排房”的“千城一面”现象普遍存在,城镇建设毫无品位。显然,七种常规城镇化模式很难满足新型城镇化的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四大要求。

 

构建现代服务业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出发,我们认为要寻找新的动力机制和带动模式,即构建现代服务业带动新型城镇化模式。具体来说,是指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为驱动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镇产业体系,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在城镇建设、提供就业、产业协同和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实现城镇化与经济服务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联动发展,提升现有城镇体系质量,建设一批新型城镇。

 

    现代服务业为什么能带动新型城镇化?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规定性来看,这个产业中的大量生产性服务部门比如文化产业、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技术偏好强,增长率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及扩散效应显著,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具备罗斯托意义上的主导产业特征。因此,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完全可以带动形成一个完备的区域产业体系,比如德国的汉诺威和美国的好莱坞,前者是以会展业为主导的城市,后者则是以电影业为主导的城市。

 

    现代服务业通过四方面机理实现新型城镇化目标。第一,产业贡献。现代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门类,能直接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农业服务业有利于实现集约城镇化,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利于实现智能城镇化,发展资源环境服务业有利于实现绿色及低碳城镇化。第二,就业贡献。现代服务业中的消费性服务部门,用工需求量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低,能满足大量进城农民的就业需求。第三,分工贡献。从产业演进规律来看,服务业部门衍生于劳动分工,又服务于劳动分工。没有金融、保险、物流、商务、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先进制造业企业的非核心业务无法切割外包,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很难获得现代生产要素,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都无从谈起,城镇产业体系只能停留在低级水平。第四,服务贡献。现代服务业中的公共服务部门,其所提供的服务直接面向城镇居民的教育、医疗、社保、文化等民生需求,有利于提升人口城镇化水平。

 

    从新型城镇化的总体思路来看,构建现代服务业带动模式是必然选择。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重心下移到县城和中心镇。在资源环境约束日趋突出的现实背景下,县域层面继续走以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带动的传统城镇化道路的难度很大,这种城镇化道路根本不适用于那些区位条件差和城镇化薄弱的县域地区。县域城镇化必须建立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其次,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人口城镇化。要解决大批进城劳动力的就业、安居、发展三个层次的问题,必须通过引入服务业企业提供低门槛就业岗位,必须通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解决进城农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必须通过发展公共服务业为进城农民提供教育、医疗等。最后,新型城镇化强调提升质量。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提高城镇产业体系品质,通过发展资源环境服务业建设绿色城镇,通过发展咨询服务业提高城镇规划及建设品位,通过发展信息服务业提高城镇智能化程度,进而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对策及建议

 

    一是强势发展主导性服务业部门,构建城镇新型产业结构。通过发展主导性服务业部门,在城镇层面形成现代服务业主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二是大力发展基础性服务业部门,优化新型城镇产业体系。根据新型城镇化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有所侧重地发展基础性服务业部门。三要引进和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使得城镇拥有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升城镇产业组织水平。四是适度引导服务业产业集聚,优化城镇产业空间布局。五是建立产业政策与城镇化政策联动机制。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洞见】新型城镇化为民资带来九大商机
张国华:城镇化的未来要靠“知行合一”
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
积极应对“五化”挑战 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浅谈特色小镇的发展禁忌
学习经验 更新观念 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