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代常德最高学府——阳明书院
□邓声斌

  明正德三年(1508),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号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由兵部员外郎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途经常德时,武陵学者杨褫、蒋信、冀元亨等闻讯恭迎,热情款待。并留居数日,延请他为生徒讲学。听众络绎不绝,盛况空前。事后,蒋信与冀元亨又亲自护送他去贵州上任。过了两年,王守仁升任庐陵知县,再次路过常德。蒋信与冀元亨等人以门生之礼晋见,并再次邀请他为生徒讲学,王守仁慨然应允。这两次讲学,对武陵学子教育极深。为了彰显他的授徒之功,常德儒绅自发集资,在其讲学之处兴建书院。构筑棹楔一座,大门三间,大堂三间,川堂一间,左右厢房共六间。并建有后堂三间,楼台亭榭数座。其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在当时堪称一流。额曰“阳明书院”。

  王守仁系浙江余姚人。曾在家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世称阳明先生。刘瑾免官后重新受到重用,官至兵部尚书。他在哲学上提倡“知行合一”、“知行并进”,反对程颐等宋儒的“知先行后”说。在儿童教育方面反对“鞭挞束缚,若待拘囚”,主张“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他的这些观点很有新意,与传统的学说不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阳明学派”,在明代中叶以后影响巨大,并流传到日本。

  阳明书院既为纪念王守仁而建,又秉承他的学术思想,在常德学界开一代新风。冀元亨在阳明书院讲学时,主张“为学务探本源,不为口耳之习”。明正德十一年(1516)他参加湖广乡试,主考官以“格物致知”发策,他不以朱熹《四书集注》儒家传统之说作答,而根据王守仁的最新观点加以阐发。主考官认为他独辟蹊径,颇有见地,破例录取他为举人。后来,他又跟随王守仁在江西赣州研习阳明学说,学业精进。回到阳明书院讲学时鼓励生徒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诸生深受教益。常德人民对王守仁及其阳明学派情有独钟,特地把武陵镇轮渡码头至小圆盘一段街道命名为阳明路,以示纪念。近年来,更有学者建议,把新建的江南善德文化墙三座楼阁中的一座,命名为“阳明楼”,并建立“王阳明纪念馆”,以弘扬王守仁及阳明书院求新求变的学术之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在沅江边(41)——王阳明两过常德府
王阳明平宁王之乱,许泰贪功诬陷他造反,王: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明朝一哥王阳明》第十四章 传薪有斯人-泰州学派
千年学府
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九十五列傳第八十三:王守仁(冀元亨)
【长沙】徜徉在千年学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