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吸吮大地养料的城步山歌
吸吮大地养料的城步山歌

  地理坐标

  长安营,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端,距县城64公里,为湘桂两省交界之处,平均海拔1100多米,有侗、苗、满、汉等8个民族,其中以侗、苗族为主。古长安营城西衔贵州,南接广西,地势险要,历为军事要地。

  走进长安营,没有想象中的森严与巍然,只见一片高山峡谷中的古老吊脚楼和有些现代化的红砖白瓷。王平恒,是迎接我们走进长安营村的主人、长安营村村支书。说起长安营目前存在的遗址,他说,给你找几个老人,陪大家去村里转转。

  72岁的胡开良是村支书给我们找来的“导游”。提起长安营遗址,老人长叹一声:“如今已破烂不堪,不成样了。”

  长安营,初闻这个名字有种历史感,资料显示:它历经了战时的硝烟与繁华。如今它是哪般模样?

  8月16日上午,我们从邵阳市区驱车前往这个“古为南楚与百越相交之地”的军事要地、今隶属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镇的长安营村,路程共250公里。

  长安营  兵家要地的前世今生■邵阳晚报  康安/文  杨敏华/图

  ■邵阳晚报记者 刘丹丹

  

  长安营乡大寨村是侗族聚居地,农历六月初六是侗乡传统的半年大节,又称“六月年”。明正统元年(1436年),大寨侗族领袖蒙能组织横岭峒和广西龙胜蒙顾峒的侗、苗同胞揭竿起义,反抗明朝的腐朽统治。天顺四年(1460年)农历六月初六那天,起义军以唱山歌的形式激励将士奋勇战斗,大败明廷官兵。天顺五年(1461年),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失败。为了纪念起义军的壮举,横岭峒的各族同胞修建了“天王”庙,并将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定为山歌节。

  长安营乡山歌节活动的主场地在大寨村的古杉群。这片杉树林由49棵千年古杉组成。林中有亭名曰“连心亭”,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本乡各村寨以及广西、通道、绥宁等地的各族同胞歌手便会聚集到这片古杉林中,歌场上少则五六千人,多时达七八千人,临时搭建的简易舞台在群树中显得格外耀眼。

  城步人的山歌,是随着山里人的劳动一起成长起来的。从远古到现在,一直都有山歌相随。纵横的沟壑,苍翠的林木,呢喃的鸟语,大自然的美妙音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与大山朝夕相伴的苗乡人民:田间地头从事生产唱山歌,红白喜事唱山歌,饮茶喝酒唱山歌,谈情说爱唱山歌……

  城步山歌内容浩繁,异彩纷呈。按民族划分,有苗歌、侗歌、瑶歌。从歌词格律上划分,有短歌、长歌。短歌为四句一首,每句五字或七字;长歌又称排歌,类似于叙事长诗,每首都在十段以上,每段有四句。比较流行且形成习俗的有“嫁女歌”、“贺郎歌”。“嫁女歌”又名“花园歌”,盛行于汀坪、白毛坪等乡。女儿出嫁的前一个晚上,男方来接亲,寨子里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团团围坐在堂屋或茶堂里,陪伴将要出嫁的姑娘唱歌,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唱歌从入夜一直到天明新娘离家出门为止。

  城步的山歌是吸吮大地的养料生长的,只要这片土地还在,只要这道河水还在,只要这片阳光还在。这是一首没有休止符的歌,怎么唱也唱不完……

  闻名遐迩的西红柿基地

  

  长安营最后一任游击关常兴落籍城步,现其嫡系子孙仍居城步。胡开良介绍,关常兴并非姓关,为防避政难他才改原姓瓜尔佳氏为关姓。关常兴与随来的满族人均讲满语,这样在营地“二里八分”的范围内,就有了满语流行,这就是为什么南方会有会说“普通话”的山里人的缘故。同时,这里还流传着许多神奇的传说。有人说,乾隆帝曾将在皇宫中犯错的几百名宫女全部流放过来,所以现在长安营乡多出美人。

  不管是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还是“一夜看尽长安花”之地。民国初年,盘踞在长安营附近一带的匪首周宝臣趁军阀混战之际,占山为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18年,他率500匪徒窜至长安营,杀人劫财之后,将清王朝苦心经营170多年的长安营付之一炬。

  在长安营村,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片高山深谷中黑褐色的山寨。那些历史遗址,需要在漫步村寨之中寻觅:脚下的那块青瓦,那块青石,或许就是那些年留下来的痕迹。驱车驾驶在路上,窗外的风景不是想象中的古建筑,而是一片片青葱的田地和潺潺流动的溪水。

  如今,长安营村已是一个延季无公害西红柿基地。8月中旬,西红柿已到上市季节,极目四望,一碧千顷,星星点点的红映入眼帘,一派丰收的景象。这里是城步四大供港蔬菜基地之一,出产的西红柿曾经摆上国宴,也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这历经繁华与劫难的土地。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这里会有盛大的山歌节,来自各村寨的苗、侗、汉等同胞相聚长安营“天王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唱起动听的山歌,吹起悠扬的芦笙……

  昔日繁华今安在

  

  “你们脚下站的这片土地,曾经是驻扎在此的官府。”胡开良的思绪被拉回那些长安营人人吃“皇粮”的年代。由于地处边陲,起义不断,清乾隆五年(1740年),粟贤宇、杨清保起义,清廷调了两湖、两广及贵州五省兵力共13000余人,分五路进攻最后才得以弹压。如今长安营附近的一绝壁石崖上,还留有当时镇压义军的清军总兵、后长安营的第一任游击刘策名的诗句“横枪纵马列山头,帅众英声一战休。宣布天威传万里,阵前还有老臣谋”,见证着这里的硝烟战火。

  乾隆6年(1741年),清朝为镇长安,严管苗瑶,移寨头巡检司至长安坪,更名为横岭巡检司,同年设置长安营,又移宝庆理瑶同知府驻此,史称“宝庆二府”,驻扎旗军一千余人。乾隆八年(1743年),修建长安营,城内大小街道8条,东、南、西面城门分别名为怀德门、雄粤门、威定门。城内设有守备署、游击将军署、千总署、军械局等十余所官署机构,城外修有校场坪、跑马槽、点将台、演武厅等十多处军事设施。

  据《城步县志》中记载:在170多年的历史中,长安营因有重兵镇守,高压统治,这里终于停息了昔日的铿锵呐喊与血腥搏杀,回归了“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宁静。长安营实行的是屯兵制,驻守的兵丁“战时为兵,闲时为民”。驻守长安营的文武官员和兵丁大多来自北京、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在此居家兴业,生儿育女,世代繁衍,促成了东西南北民族、文化、经济的大融合。

  经过长期的营建,140多里的营道使得长安营成为了交通要塞。一时古营道上车辚辚、马萧萧,南北商贾皆云集于此。据道光版《城步县志》记载:极盛之时长安营的常居人口达6000余人,加上流动人口达万余人。一个闭塞荒凉的弹丸之地,一时成为湘西南的繁华重镇。咸丰四年(1854年),长安营毁于大火;宣统二年(1910年),长安军机全部裁撤。

  200多年前,这里是闹市,是军事要地。脚下踩的这块地是文官、武官的驻扎之处,如今一条公路从中穿过,过往的车辆不时提醒着那些不复存在的繁华,惟一幸存下来的是紧挨村委会旁的一栋木板房,这是当年武官用来审案的后厅。它倾斜破烂地伫立在红砖白瓷之间,似乎在诉说着那些远去的历史。

  这块被荒草覆盖着、约1米长1米高的城墙,是乾隆八年(1743年)修建的长安营西城门——威定门。  杨敏华 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长安营乡概况
邵阳对联 || 第100期|| 城步长安营
湖南城步 | 自筹资金举办六月六山歌节,让节庆活动回归民间
直击六月六山歌节,让我们一路山歌上南山!
他乡四十八寨赶歌场,绥宁山歌出路在何方?
一生不能不去的武陵“秘境” 守住邵阳的“最后一片净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