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保护水生态必须遵循水科学规律
赵长森《 光明日报 》( 2014年08月13日   02 版)
从覆盖面积来看,地球其实更应该叫“水球”。水是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之源,也是我们人类社会的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本质是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实现生态文明,维持社会生产力长久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保护水生态在于人水和谐。
如何实现人水和谐?充分评估水的承载能力是关键。水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服务功能,比如,供水、发电、航运、渔业、水质净化、空气净化、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等。水的默默无闻和甘心奉献却纵容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野心。对水体环境和生态的诉求不闻不问甚至长期过度索取,终于超越了生态与环境的底线,重大生态环境事件层出不穷: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云南阳宗海砷污染、太湖巢湖滇池蓝藻暴发等等。
一系列生态环境灾害暴发过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发展方式是难以为继和不可持续的,决定该为生态环境做点什么了。于是建人工湿地、放流百亿鱼苗、让石壁“长”出绿树、吹响生态经济“集结号”、生态修复驱动绿色产业等。欢欣之余,我们不禁暗自担忧:如此高效的生态修复,效果能维持多久?是否真正掌握了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机制?难说!
生态修复,摸清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是基础。水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共同构成水生态系统,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机制异常复杂,经过3至5年的水生态调查分析,这种作用机制也仅能显出冰山一角。澳大利亚珊瑚“白化”死亡引发全世界生态学家的关注研究,自1914年至今,历经百年,尚难全面修复。可见,长期严谨的水生态系统跟踪调查不可或缺。
保护水生态,需宏观微观兼顾。在开展常规截流控污、景观建设等宏观工作的同时,从微观入手,调查研究水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了解水生态的真正诉求,有的放矢开展生态修复。在这方面,作为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的山东济南,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不仅山东省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宏观评价指标体系,济南水文局更是积极践行配合,力争通过3到5年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一体化监测,初步掌握水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监测是基础,模型是关键。生态水文模型可模拟水生态系统的演化,节省野外生态监测投资。为此,许多团队开发了很好的生态水文模型,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水文评价系统有效耦合了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综合生态调查,集成了世界上多个著名的水文循环、养分迁移转化、植被生长、水质演变、生态需水模拟、藻类更替等模型,已成功应用支撑了我国16个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
保护水生态实质上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生产力。只有科学、严谨地保护水生态,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愿景才能顺利实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与实例
【探讨汇总】河流生态修复!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地表水与沉积物(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201911
问:干旱地区的河流生态,如何修复?
知识分享 | 水生态修复,修复的是什么?
何谓河流生态修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