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紫砂器辨紫砂料

赏紫砂器辨紫砂料

2014-08-14 西泠印社


紫砂泥是生产制作紫砂器的原材料.它产于宜兴丁蜀镇附近黄龙山一带的山丘之中。

宜兴的陶土矿是晚古生代沉积生成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它的陶土夹杂在三个地质时代的地层中最古老的是距今3.6亿年前的晚泥盆世生成的五通组.其次是距今3亿年前后的早石炭世高骊山组,最晚是距今2.4亿年晚二叠世的龙潭组煤系地层。当时宜兴以南一带属于滨海的湖泊环境.是个广阔的坳陷区。气候比较炎热‘氧化作用很强在湖盆里沉积了质地细腻的站土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夹杂在砂岩、砂页岩和煤系地层中。后期中生代的造山运动使厚厚的沉积地层褶曲隆起.成为今天的丘陵山地。



紫砂陶土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而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私土属粉砂质沉积岩。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或接近于地表岩石颗粒经过风、流水、冰的搬运沉积于陆地、河、湖以及海洋环境通常可顺层剥离具有各种各样的成层和层面构造。紫砂泥得山川之灵气.乃是陶都得天独厚的特种陶土矿产。安徽寿县、山东博山、广东潮州、浙江长兴云南建水、陕西延安均有类似的泥料出产,而究其成分则判若瞥壤。若以色泽的美艳古朴。质地的经久耐用论当推宜兴紫砂陶土为最佳。新中国成立前紫砂陶土的开挖主要集中在黄龙山大水潭附近。

白泥、黄泥、绿泥和紫砂泥用水簸法精炼后可以单独制造陶器。其他各种陶土均需混合使用,方能获得良好的窑业性能。其配合随制品的种类.性质和形状大小而异。明周高起《阳羡茗壶录》中记述:“天青泥出蠢墅陶之黯肝色。”就是说天青泥烧成后的颜色像暗猪肝色。徐立在《宜兴紫砂矿源之探究》一文中也提到.紫砂泥中显色元素主要为铁含量较少的元素有锰铜等口。



紫砂泥的品种

紫砂艺人对紫砂土的名称没有确定的称呼统称野山红泥、青泥、底槽青等,这是因为以前开挖条件简陋像小煤窑的坑道,只容一人通过碰到龙筋时只能绕道开挖或回采在黄龙山上留下了一个个小窟窿。由于开挖面小条件恶劣.接触到的紫砂陶土品种少.即使碰到特殊的品种,量也很少。解放后.新建的四号井、五号井等较大的坑道开挖量增多但紫砂厂用泥时并不太区分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紫砂热的升温矿上才开始细分矿源。现在采用的露天开挖使得一些稀少品种大量出现同时产量也大增。大约开采1000吨紫砂矿土才能得到一吨左右的紫砂泥。

宜兴出产的陶土.按其颜色、产地不同,大体可分为本山甲泥、东山甲泥、瓦窑甲泥、西山嫩泥、屺山泥、蜀山泥、白泥、黄泥、绿泥、乌泥、红棕泥和紫砂泥。各种陶器根据大小厚薄、曲直之异.用泥也各有区别。

古称青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体呈薄层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至一米左右呈团块带状不延续稳定性差。紫泥都藏于甲泥之中,因此,紫泥又有“岩中泥“之称。紫砂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烧成温度约1180摄氏度.收缩率约12%


紫泥的各类较多有:


梨皮泥烧后呈冻梨色

淡红泥烧后呈松花色

淡黄泥烧后呈碧绿色

密口泥烧后呈轻褚色

本山绿泥,矿土呈蛋青色,该泥夹于黄石板与甲泥之间又称夹脂。

天青泥.矿土深黑而微红表面光滑如脂,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








1、天青泥

在紫泥中自古以天青为最佳。为何称其为天青泥)一种说法是矿源呈天青色.由开挖的陶工随口起的:潘持平提供了另一种说法:天青染色名。前人因这种泥与天青染料相似习惯称之。


天青泥是夹在两层岩石中间的一层矿料,它们天然纯净清爽,没有一点杂质.数量稀少.陶工又称它为天清泥。由于天清泥采掘量少耐高温烧成色泽纯正价格高所以就显得尤为名贵。


天青泥原产于大水潭.而岩中泥产于红泥宕.它们地理位置都在黄龙山山角。油面滋润.光如一洒金釉,肌理丰富.金星若隐若现.似万里银河里的悬星闪烁,煞是好看。此泥做出来的壶容易养护使用不多日壶身即包浆润厚.玉质感好.味道凝重。


降坡泥是由两种天然泥混合而成.储存于龙骨与青甲之间泥层一般厚2040厘米小片状分布主要分布在黄龙山与青龙山相接坡处,总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越靠近黄龙山处(东面)泥质越好越近青龙山处(西面)泥质越差,贴近青龙山处的泥质烧出来的壶能起灰疮。


降坡泥矿石与其他矿石有几个不同:

①易风化。风化后呈鳞片状.颜色为紫褐色中藏青鳞片上隐微小颗粒砂星。

②窑温低。一般为,00。摄氏度至1100摄氏度。

③存量少。它仅仅是降坡筑路偶然得见而已.仅此这块小范围有少量矿源『现柏油公路已建好宝山工艺园楼房蚕立降坡泥几成绝迹。


2、岩中泥

由黄龙山红泥宕开采的天然矿石,夹在两泥料的中间,很薄的一层,泥料很干净。40目的颗粒60目和80目的通粉。


3、降坡泥

降坡泥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在宜兴丁蜀镇修建陶都路时.穿越黄龙山和青龙山之间发掘的紫砂陶土。因为主要是在降低该路段的陡坡工程中发现的大家习惯称之为降坡泥。用降坡泥制出来的壶.色呈红中泛黄、黄里透金.





4、底槽青

底槽青为紫砂棕色原矿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也有产出。由于四号井和五号井的底槽青越来越少现在底槽青大部分是由台西矿挖掘的。四号井底槽青烧制温度约1190摄氏度以上台西矿和五号井底槽青烧制温度约1180摄氏度。由于该泥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纯净、泥质细腻、成色稳重.为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底槽青制的壶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5、红棕泥

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广,在11so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6、大红泥

在紫砂泥矿中偶尔能见,呈紫红色.泥质细纯有光泽感。烧结后呈大红色,表面脂润.烧结温度适中.收缩率为12%左右。


7、本山绿泥

本山绿泥是龙骨与黑墩头之间的一层矿泥只有矿层顶部薄薄的一层,仅数厘米厚.其产量非常少。根据成分分析.其含铁量较少且以铁离子为主故其矿物呈暗绿色和浅粉绿色片状结构.烧成后呈米黄色。烧结温度适中.180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1%左右。

由于其石英含量高颜色浅、泥质细腻光洁.故矿料有油脂一样的光泽。


8、黑铁砂

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的泥料之一为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炼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识壶者赞赏。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出灰黑.泡茶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窑温约1130摄氏度,收缩比约1 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等系列。


9、内紫外红

壶胚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在壶表面上浆.再让壶胚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是早期壶常见的泥料工艺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矿区在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摄氏度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系列。


10、大红袍

由宜兴市涨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界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中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入窑烧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此种泥料非常稀有。窑温约1040摄氏度:收缩比约45%55%适合冲泡的茶种同黑铁砂泥料。





11、兰山朱泥

又称小红泥。由宜兴市伏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入窑,烧成朱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矿区窑温约1080摄氏度;收缩比约20%28%:适合冲泡的茶种同黑铁砂泥料。


12、紫茄泥

断茄泥因其颜色似紫茄而得名泥中极品。色泽温润可爱,泥中机票。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含铁量高,是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料。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窑温约115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的茶种同黑铁砂泥料。


13、墨绿泥

紫砂泥色配泥之一。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钻、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经烧成后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泥之一。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钻、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窑温约1150摄氏度.收缩比约15%: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4、拼紫泥

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也称调和泥。烧成呈棕色在市场上接受度高。矿区在宜兴丁山黄龙山泥性的稳定性好,结构紧密成型容易。窑温约115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15、清水泥

清水泥为紫砂原矿。含赤铁矿、云母多.是早期较常见的泥料,俗称“红紫砂”。成色温和高雅。矿区在宜兴丁山黄龙山。泥性的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窑温约1150摄氏度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6、紫皂青

紫皂青为紫砂原矿。产于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纯净,泥质细腻.成色娇艳.呈紫红色,为稀有泥料,在近代被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窑温约1170摄氏度,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7、黄龙山石黄

属嫩泥矿。含砂量重近代用做朱泥壶的原料目前以此做的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窑温约1100摄氏度收缩比约1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8甲子年紫砂

1984年在宜兴黄龙山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炼而成。口因铁质成分非常高,所产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养成变化甚大.泡茶好喝。窑温约1150摄氏度.收缩比率11%.适合冲泡的茶种同黑铁砂泥料。


19铁星泥

此泥料在早期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可爱矿中极品。泥的钻性佳.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产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成双气孔结构气孔对流较好.非常适宜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为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在宜兴黄龙山四号井.窑温约1150摄氏度至1200摄氏度.收缩比约13%适合冲泡的茶种同黑铁砂泥料。


20细黑星紫砂

此泥料在早期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颗粒色泽温润矿中极品。此泥料黏性佳,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产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养成变化甚大。黄龙山紫砂中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非常稀有,泡茶好喝。泥料产自宜兴黄龙山四号井。窑温约1150摄氏度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白泥

产于袱东一带,是一种粉砂质铝土质钻土呈粉白、灰白、桃红和象牙白等色,以蛋壳青色为上。它泥质松、大块状、片状结构质坚细润产量较多,是日用的砂锅恨罐和彩釉工艺陶的大宗原料。取精细的白泥矿土做紫砂色泥基料,烧结后呈土黄色,可代替本山绿泥。蛋壳青色白泥在添加金属氧化物后可制成各种色泥:原泥经过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后呈象牙色泽。



甲泥

亦称夹泥.它是接近地表面的一种硬质骨架泥岩.它们质地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钻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叫石骨,材质硬、脆、精;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红泥

或称朱泥,是制作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矿石呈橙黄色生成于嫩泥矿层的底部质坚如石,亦称石黄泥,产量极少。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因烧成时收缩率大.仅适宜制作小件产品。过去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红泥制作胎身外.一般只用作着色的原料。如在紫泥制成的胎而再涂上一层红泥就可烧成粉红色。


1.赵庄红泥

位于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甚稀。呈土黄色.致密块状砖红夹带浅黄白色及浅黄绿色,粉砂岩土结构。烧结后呈朱红色.表面质地沙料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0%左右。


2.袱东红泥

其矿层较厚质坚如石,呈土黄褐色,其间有细小云母沙粒分布。矿岩结构。烧结后呈土红偏朱红色,表面细腻,片状结构明显。烧结温度在1080摄氏度左右,收缩率为14.2%左右。

3.石黄

其矿散落于嫩泥矿层之中,状如蛋形、产量稀少含铁量较高,矿岩结构。烧结后呈铁红色。表面坚硬.多为着色剂使用。


绿泥

亦称段泥,是紫泥矿层上面的一层绵头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比紫砂低。绿泥大多用来做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样。


白泥

产于袱东一带,是一种粉砂质铝土质钻土呈粉白、灰白、桃红和象牙白等色,以蛋壳青色为上。它泥质松、大块状、片状结构质坚细润产量较多,是日用的砂锅恨罐和彩釉工艺陶的大宗原料。取精细的白泥矿土做紫砂色泥基料,烧结后呈土黄色,可代替本山绿泥。蛋壳青色白泥在添加金属氧化物后可制成各种色泥:原泥经过淘漂压滤后.表面细腻光亮,烧成后呈象牙色泽。


甲泥

亦称夹泥.它是接近地表面的一种硬质骨架泥岩.它们质地有软硬.韧脆粗细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钻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叫石骨,材质硬、脆、精;是制作日用陶器大件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料。



嫩泥

亦称黄泥.颜色有浅灰色.淡黄色和黄红色等。因这种泥风化程度好质地较纯具有比较好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可以保持日用陶器成型性能及干坯强度,所以它是日用陶器中常用的结合拈土。它是一种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钻土,材质软、嫩、细。




已探明的宜兴粘土矿的工业储量6000万吨.预计远景储量10亿吨。宜兴天然水质好矿化度为100-200毫克/升,属软水PH值为6.5-7属中性水。


作者:徐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紫砂土与紫砂泥》
[紫砂之家] 紫砂泥料的种类和区别
新手扫盲:泥料知识大解说(不看后悔!)
解密红泥矿源
紫泥里最珍贵的泥料 ,有着“紫砂之翡翠”的美誉
对下面几款常见紫砂泥料我们要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