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东村法,富书卷气 ——读唐寅《茅屋蒲团图》

2016朵云春拍即将推出的唐寅《茅屋蒲团图》(下称朵云本)与辽宁博物馆所藏《虚亭听竹图》(下称辽博本)(图3)是一组复本画。两图内容大致相同,图绘峰石如云,下有茅屋,屋角飞瀑直下,石桥当门,流水环曲。侍童捧书行于桥上,屋中一人抱膝坐蒲团观书,屋旁修竹高耸,有凌云之致。



唐伯虎 茅屋蒲团

设色纸本 立轴

96.5×34.5 cm

说明:此拍品系吴大澂旧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江兆申先生是研究唐寅的权威,其生前倾十年之力著成《关于唐寅的研究》一书,一直被学界奉为经典。书中有一节专门谈到唐寅的复本画问题:“唐寅的画,用同一稿本重复画两次甚至三次的复本画很多。”江先生为此一共作了六组对比,其中一组为台北故宫藏《山水》与私人藏《草堂话旧图》(图1)。这两幅画的构图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后者在松岩之下少画一叠山嘴,山径上负书的童仆也略去,其他没有多少变动。


图1《山水》与《草堂话旧》对比


还有一组为《秋庭记图》与《为慕椿画扇》(图2),同属私人收藏。这两幅画虽然形式一为横幅,一为扇面,但很明显也是取自同一稿。江先生认为这些俱是唐寅的可靠真迹。至于原因,他以其作为画家与鉴赏家的经验论述到:“画家应酬多的时候,并不难在落笔,而难在选题与构想,所以常常会使弄小狡狯”。唐寅在当时以才子名满天下,求画者接踵而至,忙不过来的时候,采用同一稿稍作改动也在情理之中。


图2《秋庭记图》与《为慕椿画扇》对比


朵云轩于2016春拍即将推出的唐寅《茅屋蒲团图》(下称朵云本)与辽宁博物馆所藏《虚亭听竹图》(下称辽博本)(图3)也是一组复本画。两图内容大致相同,图绘峰石如云,下有茅屋,屋角飞瀑直下,石桥当门,流水环曲。侍童捧书行于桥上,屋中一人抱膝坐蒲团观书,屋旁修竹高耸,有凌云之致。图上题诗(诗载《唐伯虎诗文全集》卷三)也一致:“虚亭林木里,傍水着阑干。试展蒲团坐,叶声生早寒。”朵云本款落“吴郡唐寅”,钤“唐伯虎”、“六如居士”二印。辽博本款落“唐寅画”,钤“吴趋”、“唐居士”、“南京解元”三印。


图3《茅屋蒲团图》与《虚亭听竹图》对比


更进一步比较,发现两图在构图上存在些许差异。比如朵云本将远山置左,画的上半部几成一对角线的格局;而辽博本将竹竿拔高至茅屋后的山崖之上,仅在右方用花青淡抹出远山。那么,如何深入理解这些异同呢?为什么说这两本俱是唐寅的真迹?答案就在朵云本上的吴湖帆题跋(图4)里:“六如修竹茅亭图,生平得意笔也。余所见不只一本,各尽景物,无不神妙。或规宋人法度,或袭元人逸韵。此帧纯守东村师法,自有书卷气味,非寻常庸史可及。壬申(1932年)花朝题于梅景书屋,吴湖帆。” 


图4 茅屋蒲团局部 吴湖帆题跋


这段题跋里明确指出吴湖帆见过不只一本《茅屋蒲团图》,“各尽景物,无不神妙”。正因为是唐寅“生平得意笔”,所以反复创作,这种观点恰与江兆申先生不谋而合。吴湖帆对此图的喜爱也非同一般,相隔数年,仍念念不忘,心手追摹。他临于丁丑(1937年)的《幽篁虚亭图》(图5)于1993年朵云轩首届拍卖会高价成交,可证吴题所言非虚。

图5 吴湖帆《幽篁虚亭图》


此外,题跋中的“东村”指的是唐寅的老师周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上说:“周臣,别号东村,亦吴人。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其用笔视唐生(指唐寅)亦熟,特所谓行家意胜耳。唐每有酬应,多从臣磅礴,始落笔。”与《茅屋蒲团图》类似题材的周臣画作可参考上海博物馆所藏《怡竹图》(图6),结合王世贞的记载可以看出,周臣承袭的是北派院体的画风,用笔径直有力,山石多学马、夏用侧锋斧劈。而唐寅的笔墨要蕴藉的多,吴湖帆指出朵云本“纯守东村师法”,应该是指相对辽博本而言,朵云本更接近周臣的笔法,比如茅屋旁边的巨石,先勾出轮廓再用小斧劈法皴成;屋后的山崖与陂陀,兼用披麻皴。而辽博本多用湿笔,如茅屋的檐柱、瀑石,以染为主,见墨多于见笔。

图6 上海博物馆藏周臣《怡竹图》


不仅如此,吴湖帆还点明朵云本“自有书卷气味”。传说有人曾问周臣,为什么他的画反逊色于他的学生唐寅,周臣答曰:“只少唐生数千卷书”。吴湖帆此处引用这一典故,说明他认为朵云本足可证此观点。与周臣相比,唐寅取景扼要,构图开朗。朵云本的上部自然留白,近景的竹林为免闭塞,全用云气隔开,使人有胸襟旷朗之感。还有,唐寅的笔法雅俊,同一画中笔法变化甚多。朵云本的用笔秀而不枯、纤而不弱,以“中锋”与“侧笔中锋”交替互施,杂以皴、染,所以生动有致。还有一处细节不容忽视,即朵云本中的修竹,枝叶繁茂而团簇,这种画法可以上溯到元人(参见辽宁省博物馆藏李士行《竹石图》,图7)。如果说唐寅学周臣院体画风是间接“规宋人法度”,那此处“袭元人逸韵”,真“非寻常庸史可及”。


图7 辽宁省博物馆藏李士行《竹石图》


吴湖帆特别欣赏唐寅,曾说:“六如居士画,昔人论曰'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而不知其疏宕处得力于夏禹玉甚深。又能以南宋之韵表北宋之骨,正所谓运百炼钢若绕指柔者,发千古画苑奇格,不独与沈(周)、文(徵明)角胜一时也。”他曾经收藏鉴题过的唐寅画作如今几乎都是各大博物馆的重要馆藏,极少数为私人收藏。2015年上海博物馆举办“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展出的《款鹤图卷》、《骑驴归思图》都是唐寅的赫赫名迹。而且配合展览出版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集》一书(图8),在编撰吴湖帆的藏品时,也把这张《茅屋蒲团图》收录其中,写明此本为吴湖帆“收藏题跋”,这是对这件作品最重要的肯定。


图8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集》封面


与吴湖帆的题跋并重的是,画上另一位金石考古学家、书画鉴赏家——褚德彝的题跋(图9)。据史料记载,在当时褚德彝鉴赏既多,声誉日高,世之好古书画者往往赖其题识定真伪。于是上海一些古董商与书画掮客便企图通过贿赂请他定一言以乱真,他一概拒绝,并说“我岂能因此而自堕人格?!”观褚之题,谈及此画“用笔犹有元人逸致”,确为具眼之论。


图9 茅屋蒲团局部 褚德彝题跋


褚德彝并提到《茅屋蒲团图》“下角有愙斋藏印,足为是幅增重矣”,为何他会有此识见?因为愙斋就是吴大澂,晚清时期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文字学家和书画家。他一生嗜好收藏,对各地所出之金石、书画、印玺等古物的搜罗不遗余力,在晚清收藏界和学术界都有广泛影响。作为吴大澂唯一的孙子,吴湖帆在祖父过世后继承了众多家藏名迹,如沈周《吴中奇境图》卷、文徵明《虎山桥图》卷,还有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上展出的金俊明《群芳合璧图册》、金农《隶书七言联》等等。《茅屋蒲团图》为吴大澂旧藏,同属祖孙递藏之物,吴湖帆在题跋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祖传藏品的珍惜之情,此亦足可为艺林增添又一段翰墨佳话!

茅屋蒲团局部

朵云轩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2016年6月26日—6月27日
拍卖:2016年6月28日—6月29日
 地点:上海四季酒店 威海路500号

朵云轩集团  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唐寅 草屋蒲团图
明 唐寅 《草屋蒲团图》
王翚盛年佳制《松溪茅屋图》(吴湖帆题跋)
(明)唐寅---《金昌送别图》
【名品赏析】吴湖帆山水画欣赏(二十四)
读画 | 吴湖帆《梅景书屋图》:春屋围花,碧澹山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