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伟民:《更路簿》是啥书,它跟南海有什么关系?|光明讲坛128讲


主讲人:周伟民,1933年生。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海南大学教授,原该校文学院院长,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海南通史》。



《更路簿》示意图 资料图片


渔民在海上燃香一支所花费时间为一更,一更一般能行驶10海里左右;路,指的是航海罗盘指向的针路,即航向。


《更路簿》,以口头流传方式使用多年后,开始有手抄本。起自明代,即郑和下西洋之前的15世纪初叶以不同的抄本流传至今,存在了600多年。


《更路簿》是南海渔民自明代以来就使用的航海手册,除了记载了通往某个地区的航程和航向,还详细记录了南海诸岛、屿、礁名称及准确位置等。


无可争辩的主权

  

因为南海诸岛主权的归属主要看历史沿袭和实际控制。而《更路簿》在这两方面都有力地证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邻近海域的主权是不容置疑的!

  

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海诸岛

  

南海280多个岛、礁、沙、滩,且不说汉、唐史籍明确记载了我们祖宗最早发现,并有古代南海诸岛的“古”地名为证;就是海南渔民早在元、明时就到这些海岛上活动并对其命名。


渔民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称谓,乡土气息浓厚,被称为土地名或琼人俗名,又称渔民地名。


这个地名体系,除了以渔家口述形式流传于民间、世代相传以外,可考的是以书面形式记载于《更路簿》的手抄本中。

 

据不同版本《更路簿》都把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称为“石塘”,与北宋以后古籍记载西沙群岛为“石塘”相一致;在1973年海南行政区的联合调查小组在向潭门老渔民作地名调查时所作的《西、南、中沙群岛渔业生产和水产资源调查报告》中,载有土地名“鬼喊线”。


它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海槎余录》有“千里石塘在崖州海面之七百里外,……万里长堤出其南,波流甚急,舟入回溜中,未有能脱者……又有鬼哭滩,极怪异”的记载,“鬼哭滩”是南沙群岛(万里长堤)的九章群礁,且琼粤方言,“喊”是“哭”的意思,土地名“鬼喊线”应是《海槎余录》记载的鬼哭滩。


西沙群岛上的刻字“祖国万岁” 栗世民摄


这证明,南海的土地名最晚也在明代已经形成,这些土地名与古籍的“古”地名相一致。而苏德柳本《更路簿》的作者是海南人,对西沙群岛十分熟悉,描述的石塘地段中的“红石屿”和那“二三个帆船样”的岛是全富峙等七个小岛和沙洲,也即今天确指的西沙永乐群岛。


“此七峙”即琛航岛、广金岛、一圆峙(甘泉岛)、全富峙、老粗峙、世江峙和尾峙。这样的记述,比起《顺风相送》来,显得十分清晰、明白。


这也证明,渔民发现南海诸岛的历史极其久远。这些记载,从侧面佐证了南海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


琛航岛

  

为岛屿起“乳名”

  

对南海诸岛礁的名字,自汉代起即有中国人的命名,但文献记载的还不多。而在《更路簿》中,渔民为自己生产和联络时的定位、取向方便,给南海中136个岛礁起了“乳名”,这些“乳名”在渔民的口头和简单记录中约定俗成。


这些“乳名”也是渔民为了记述地域、辨别岛礁、确定船位、指导生产而命名的,但这后来又为国家在法定南海280多个岛礁命定“官名”时起了直接参考作用。

  

渔民最先给南海岛礁命名,都是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常听到的事物,依附于岛礁的形似而命名的。如郑和群礁的安达礁白沙覆盖,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于是被冠上“银饼”或“银锅”。


双子群岛中的北子岛和南子岛,岛上树木葱茏,海鸟和鸟蛋遍地,当年渔民登岛一望,连声赞叹“好也!”,用海南的琼海话喊出来,就是“奈罗!”


众口相传,双子岛就分别命名为“奈罗上峙”“奈罗下峙”。还有的岛,在礁上行走时,没有见到一贝一参,而水中也不见一鱼一虾,潜水下去也一无所获,故称作“无乜礁”,海南土话意思是什么也没有。

  

对南海进行长期管辖

  

史载,唐代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划分十道。同年,在崖州设都督府,督率崖州、儋州、振州。又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三亚)南面大海全都是唐朝政府的海域。


据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工部尚书郑权出任岭南节度使,韩愈写了一篇《送郑权尚书序》,点明了岭南节度使管辖的范围包括了南海诸岛。相应地,南海诸岛上不少岛礁后来发现唐宋时期的遗址、遗物。

  

渔民的《更路簿》所记录的,虽然是从明初开始,但渔民们每年有规律地到南沙群岛海域捕捞,估计也有上千年!渔民的活动,对中国控制、管辖、经营和开发南海更加具体化。


渔民们因为有政府的保护,能长期在岛上居住、耕种和渔捞,甚至死葬在海岛上。所有这些都说明,海南渔民是长期在西、南沙群岛上劳作,他们与南海诸岛是由一条探索、生产、生活、种养、死葬和精神信仰寄托等环节组成的完整人生链条,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和生活!


这足证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长期生活和中国政府进行了长期控制和管辖的海域。而且,自古以来,中国的政府从未间断过对南海主权的明确主张。

  

海洋文化的自觉


《更路簿》是指导渔民航海方法的指引,同时也是渔民开始逐渐自觉地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和海洋关系的文化研究成果。

  

至于地域性,不难理解,是由于海南岛的地势决定的。海南岛中部山区,地势隆起,于次是山地、丘陵,缓慢下降而到沿海平原地带,然后是沿海的海岸地带。


海南岛地形图 资料图片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特别是唐宋以后,中国的形势是随着东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转移,徐闻、合浦作为早期的对外交通中心已经逐渐衰落,从广州到东西洋成为主要航线。


这条航线决定了从广州出发直下海南岛的东部海域,这就促进了本岛东南沿海的人民对海洋的依赖和对海洋资源利用的程度远远超过西北沿海的人民。


这样,日积月累,《更路簿》在东南沿海地区产生并被广泛使用。

  

因此,东南沿海的渔民在使用《更路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生产、生活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海洋观念。而这三个层面彼此之间又相互关联或者互相重叠。

  

生产、生活层面自不用多说。过去只是在近海捕鱼捞虾,收获也很有限,生活也单一,早出晚归,至多也只是据潮起潮落略有调整,并无大的变化。


西沙群岛的落日 栗世民 摄


使用《更路簿》以后到南海区,捕捞的产品不再是鱼虾,而是马蹄螺、砗磲、海参、海龟、牡蛎和海人草等。过去卖鱼赚不了几个钱,而南海的海产品可不一样了,一船砗磲拉回来,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渔民出海,每年秋风起时,乘东北风到南海海岛去,至明年春夏间南风起时再乘南风回来。


生产制度也不一样,几条大船联帮出海,每条船上多到二三十人,在岛上“站峙”“行盘”作业或驾小舟乘四五人,有舢板头摇桨,在岛礁上有舢板头指点潜水,捕捞马蹄螺和牡蛎等。


至于海参、海龟和海人草又另有方法。特别不同的是,近海捕鱼,一般父子搭档,一齐下海,即使多人同时捕鱼也绝对各干各的活,互相独立的个人。出南海则另有制度,比如在船帮里,父子不同船;二三十人一条船,船上无戏言,船长是绝对权威等等。


丰收归来 资料图片


过去大海只是提供生活资源,这正如农民对土地一样,觉得花了劳动获得营生资料,理所当然,而且每天都一家团聚,习以为常。


到南海以后不同了,几乎每年在岛礁上半年在家,海岛是半个家。大海变幻莫测,常有不测的台风甚至是“强风暴”,可能全船覆没,人生死由命,因而对海又爱又恨,到老年不能下海时又怀念,对大海的感情复杂得多了。

    

二十一世纪初,我常到潭门采风,那里还有很多“老船长”。他们能够使用木制罗盘,在船头望星象,用炉灰测海流,以“托”丈量海水深度,用更路簿导引航线。1956年以后,机动船代替帆船,传统意义上的“老船长”已经很少了。


中国最南端城市——三沙市 栗世民摄

  

据《三沙文物》记载,在海南这片海域发现的水下文物遗存中,唐宋元明清的都有。奇怪的是,各处礁盘上沉没的数量众多的船只,都是在南海丝绸之路上的历代沉船所遗留下的。沉没的遗物大都在礁盘北面或东、西侧,正对着中国的海南岛船舶南下的航向。


这证明这些船舶是从中国广东、福建、浙江、广西等省经过海南出发的。

  



——————联系我们——————


“光明讲坛”订阅号



“不求标新立异,但寻实事求是。



祈愿思想灿烂,又望文才熠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南史志网17
近代西方文献中的南海 ——海南人的家园
地名历史 | 海南渔民《更路簿》:我国命名南海诸岛的重要证据
更路簿铁证“祖宗海”
纪录片: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
海南地名趣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