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第二百三十篇《菀柳》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菀柳


    [经·小雅·鱼藻之什]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作品介绍]

小雅·菀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歌。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前两章用比拟句在反覆咏叹中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第三章从反问的角度继续深化。此诗善用比兴,比喻贴切。


[注释]

⑴菀(yù):树木茂盛。

⑵尚:庶几。

⑶蹈:动,变化无常。

⑷昵(nì):亲近。

⑸俾(bǐ):使。靖:谋。

⑹极:同“殛(jí)”,惩罚。

⑺愒(qì):休息。

⑻瘵(zhài):病。

⑼迈:行,指放逐。

⑽傅:至。

⑾曷(hé):为什么。

⑿矜(jīn):危。


[译文]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赏析

这是一位大臣有功却获罪遭到流放,他心中充满怨恨,因而写了这首诗。《毛诗序》谓“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说亦不为误。唯刺幽王说无据,历来争讼不已。魏源以诗证诗,以为此为刺厉王之诗,“试质诸《大雅》刺历王幽王之诗则了然矣。历王暴虐刚恶……幽王童昏柔恶……故刺历王诗皆欲其收辑人心;刺幽王诗皆欲其辩佞远色”,“征以历王诸诗,一则曰‘上帝板板’,再则曰‘荡荡上帝’。与此《菀柳》篇上帝甚神(蹈),皆监谤时不敢斥言托讽之同文也”(《诗古微》)。可备一说。

《小雅·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六句。

第一章开头以“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这个略显突兀的比拟句传达诗人强烈的愤懑之情,同时也让读者产生追究缘由的欲望:为什么茂密繁盛的柳树下,诗人却劝戒人们不要去憩息呢?诗人言在此而意在彼,接下来的两句述说缘由:“上帝甚蹈,无自昵焉。”意思是:大王虽然如同大树,可以乘凉,可是他暴虐无常,不可亲近,否则自招祸殃。“俾予靖之,后予极焉。”意思是:当初大王请我一起谋国事,如今莫名其妙受责罚。这是诗人现身说法,把与暴君共事的种种险恶表述无遗。整章诗或比拟,或劝戒,或直白,但都以“焉”字结句,呼告语气中传递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和怨恨。

第二章诗意与第一章相似,在反覆咏叹中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不可遏制的怨怒之气喷薄而出,却又不是尽情宣泄而后快,比拟中有双关,呼告中有托讽,虽是直言却用曲笔,以弦外之音感动读者,使议论中多了一点诗味。

第三章在前两章感情积蓄的基础上,由劝戒性的诉说转向声泪俱下的控诉,整章一气呵成,“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意谓:再高飞的鸟也以天为依附。“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意谓:为什么难以预测彼人之心可能到达的极限呢?“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意谓:为什么当初用我谋国事,现在又让我遭凶恶?诗中鸟儿高飞是平和的比拟,逆向的起兴。从平淡中切入,渐入情境,最后以反诘句“曷予靖之,居以凶矜”作结,单刀直入,让人眼前凸现出一位正在质问“甚蹈”的“上帝”的受难诗人形象,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疾恶如仇的性情和命途多舛的遭遇都化作这句“诗眼”,给读者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西周末年周王暴虐无常,诸侯不敢朝见的一首短诗。

对于这首诗的主旨的认识,历来分歧不大。《毛诗序》认为:“《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集传》曰:“王者暴虐諸侯不朝、而作此詩”。而对所刺者,有人认为不是幽王而是厉王。清朝学者魏源在《诗古微》里,认为是刺厉王。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王,是周宣王之父,他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采用高压手段止谤之王。他执政时奸臣当道,忠臣受陷害,以至各地诸侯不敢按照惯例朝见天子。这是有史可查的。《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史书所载与诗相互印证,可见其言不谬也。

对于这首诗的结构,《毛诗正义》说:“经三章,毛、郑虽有小异,皆以上二章次二句为暴虐,下二句及卒章下二句为刑罚不中。其上二章上二句及卒章上四句言王无美德,心无所至,言王者不可朝事之意,总三章之义也”。是焉!这首诗开篇就说:“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也就是说“别看柳树很茂密,最好别在树下息”,突如其来,让人有点措手不及。是啊,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怎么就不能让人依附,让人乘凉呢?读到此句,马上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让读者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欲望。原来是“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上帝,原意是指天上的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天爷,这里用来代指人间的王,即周王。蹈,意即喜怒无常。诗人给出了答案,即对这样的王,是不能和他过于亲密的。“有菀者柳”,是比也是兴。用枝叶繁茂的大树来比喻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王有道,人们就会拥护,就会来投靠他;反之,王昏庸无道,则人们就会远离他,甚至就会抛弃他。这正如后来的孔子所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王无道,则隐,体现了孔子对忠臣贤良的保护,也透露出对无道之君的无奈和愤懑。这是有根据的:“俾予靖之,后予极焉”。周王当初请我出来辅佐他,为他谋划为他尽力,到头来他却要诛杀我,我这不是自讨晦气吗。作者的愤怒之情跃然于此!所以,孔子的王无道,则隐,是无数的忠良之士的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诗的第二小节在反复吟唱中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行了强化,表达了这位诸侯对周王的极度失望和怨恨之情。第三小节“有鸟高飞,亦傅于天”,有两种解读。一是说鸟儿飞得再高。也要以蓝天为依附;一是说周王贪欲无穷,直到死难临头,仍然犹如高飞的一只鸟,飞到蓝天还向上张望。似乎都通。“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是说周王心机深不可测,贪婪无限极。最后一句的反问:“曷予靖之,居以凶矜?”就是声泪俱下的控诉:他让我帮助他治理天下,后来却将我放逐边远之地。为何这样,他要将我置于凶险之境?为什么啊,为什么会这样?读到这里,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位哀怨,愤懑,怀才不遇的忠良之臣的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西周末年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凝聚力,整个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

后来有句俗语:“伴君如伴虎”,说的大约就是这种情形吧。几千年的历史说明,当官也是一个高危行业,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人千方百计削尖脑袋拼死拼活的往官场里面钻。这到底是为什么?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回报高收益,当官可以贪,可以受贿,也可以刮地皮,可以欺压百姓,我想这可能就是要挤进官场和已经身在官场里的人的心态吧。这是我的调侃,是题外的话。

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周王昏庸诸侯不朝的社会现实,也塑造了一位命运多舛的诗人形象,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比也。王者暴虐,诸侯不朝,而作此诗。言彼有菀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岂不庶几欲就止息乎?以比人谁不欲朝事王者,而王甚威神,使人畏之而不敢近耳。使我朝而事之以靖王室,后必将极其所欲以求于我,盖诸侯皆不朝而己独至,则王必责之无已。如齐威王朝周而后为所辱也。或曰兴也,下章仿此。”

第三章:“兴也。鸟之高飞,极至于天耳,彼王之心,于何所极乎?言其贪纵无极,求责无已,人不知其所至也。如此则岂子能靖之乎?乃徒然自取凶矜耳。” 

这是一首批评上帝“卸磨杀驴”的小诗。

路边的柳树虽然长势茂盛,但最好不要去树下休息啊!高高在上的周王啊,他非常好说好动,喜怒无常,我们最好不要自作多情去亲近他,更不要自讨没趣,自找麻烦,那不是找病吗?曾经让我去勤王定乱,后来受到无尽的指责。这真是好人难做,老实人吃亏啊!

第三章,从反问的角度继续深化这个问题:鸟儿振翅高飞,也能够飞到天上去;可是那人的心性修行呢?到什么地步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呢?为什么时候偏偏让我去平定内乱呢?反倒徒然陷我于凶恶的境况以致于如此可怜呢?

“上帝甚蹈”一词出现,甚妙。当然,此上帝不是彼上帝,即不是西方的所谓上帝了,而只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土皇帝吧!虽然那个时代还不能叫皇帝,指周王吧!“蹈”字,朱熹解当作为神,看不明白,还是解为站不住脚,总是乱动,再深衍为喜怒无常,好不好?

佚名


赏析

        

《毛传》:‘《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从‘靖’字可以看出是‘靖王勤王’之意,而有勤王靖王能力的只有各诸侯王和他们的军队。因此诗歌很可能是在表现当年‘天子不能善用勤王之诸侯’而引起的‘诸侯皆不欲朝’这一现象。如果是在说诸侯不朝,那么,后面的‘极’和‘迈’就不应该是‘流放’之意,因为靖王之诸侯是兵权在握的,是不能也不可随意流放,会引起兵变的。因此,我不采纳《毛传》的流放说,而采纳朱熹之苛求滥用说。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是仅仅有了文学水平就可以理解《诗经》的,还得有足够的政治历史知识才行。只可惜,汉朝的冬烘先生们往往过于强调文学知识,而对历史政治知识就像司马迁的卵子一样,被割下来丢掉了。他们大概认为只有六根不全如司马迁者才会去修史吧,将中国文学推入只重视文学价值的歧途,将文学高高凌驾于其它学科之上,一错千年,到现在流毒不断。怪不得后来国人还在之乎者也哼哼唧唧自我陶醉时,那些红毛绿眼的远方蛮夷之坚船利炮已轰平了北京城。悲乎?悲矣。

百度百科:“《菀柳》是一首揭露王者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毛诗序》……说亦不为误。唯刺幽王说无据,历来争讼不已。魏源以诗证诗,以为此为刺厉王之诗,“试质诸《大雅》刺历王幽王之诗则了然矣。历王暴虐刚恶……幽王童昏柔恶……故刺历王诗皆欲其收辑人心;刺幽王诗皆欲其辩佞远色”,“征以历王诸诗,一则曰‘上帝板板’,再则曰‘荡荡上帝’。与此《菀柳》篇上帝甚神(蹈),皆监谤时不敢斥言托讽之同文也”。(《诗古微》)可备一说。”我对那些无谓之争毫无兴趣,唯对‘上帝’一词的出现颇感新奇。不知‘上帝’是最早否出于《大雅 荡》?原来其最早含义颇有讽刺意味。汉典是如是说。而褒义的‘上帝’,百度百科说出于《尚书·召诰》。不知哪个早一些?读诗歌: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茂密委婉之柳树下,不可稍稍乘凉休息吗?这里不仅指人,鸟也一样。菀,委婉茂密。《诗·大雅·桑柔》菀彼桑柔。传:“菀,茂貌。”《诗·小雅·正月》有菀其特。尚,庶几,稍稍。上帝甚蹈,不自暱焉。高高在上的帝王甚是躁动,我不能自行亲近呀。蹈,原义踩踏。俾予靖之,后予极焉。使我来靖王,以后待我至极也。使我做极限不能之事。朱熹《诗集传》:‘使我朝而事之,以靖王室,后必将极其所欲,以求于我,蓋诸侯皆不朝,而己独至,则王必责之无己。如齐威王朝周,而后反为所辱矣。’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茂密委婉之柳树下,不可稍稍歇息吗?上帝甚蹈,无自瘵焉。高高在上的帝王甚是躁动,我不能自行找病呀。俾予靖之,后予迈焉。使我来靖王,以后待我太过呀。使我做超出自己能力之事。迈,超过。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鸟儿高飞也要以天为附。以天为师傅,以天为依靠,均可说通。彼人之心,于何其臻?那人的心要到达哪里?安的什么心?曷予靖之。居以凶矜。我靖王所为何来?反让自己居于凶险困囧之中。矜,怜悯;同情。谨慎小心之困囧境地。毛传:“矜,危也。”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似乎不太准确。

诗歌是完全以诸侯的口气写的,这样的诗歌被录入天子的《小雅》,说明:1.诸侯不朝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已值得用《小雅》记录和关注。2.作诗者希望天子设身处地对待这一现象,以此劝谏天子善待诸侯,以挽回周王朝的威严。也许是思古复礼的另一种表述形式。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批评上帝“卸磨杀驴”的小诗。

路边的柳树虽然长势茂盛,但最好不要去树下休息啊!高高在上的周王啊,他非常好说好动,喜怒无常,我们最好不要自作多情去亲近他,更不要自讨没趣,自找麻烦,那不是找病吗?曾经让我去勤王定乱,后来受到无尽的指责。这真是好人难做,老实人吃亏啊!

鸟儿振翅高飞,也能够飞到天上去;可是那人的心性修行呢?到什么地步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呢?为什么时候偏偏让我去平定内乱呢?反倒徒然陷我于凶恶的境况以致于如此可怜呢?

当然,此上帝不是彼上帝,即不是西方的所谓上帝了,而只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土皇帝吧!虽然那个时代还不能叫皇帝,指周王吧!总是乱动,喜怒无常。

兔死狗烹,是人们用来比喻事成之后就把曾经效劳出力的人抛开或杀掉,就像野兔死了之后,猎狗再也无用武之地,于是便被杀掉煮来吃肉。

这类悲剧从古至今不可胜数,不必我们—一列举。值得注意的倒是,我们如何保护自己,不致被别人过河拆桥、被别人煮来吃肉?

 翻脸不认人的小人和野心家大有人在,有时我们被他们蒙蔽完全可能。然而,一旦我们有所醒悟,就该认真想想出路的问题。最可怕和不可救药的是,既已醒悟。还继续幼稚地抱有幻想,天真地以为小人野心家会良心发现、立地成佛。等到刀子架到脖子上那一天,连后悔都来不及及时醒悟,出路是有的。可以金蝉脱壳力量不够强大时,翅膀尚未长硬时,不妨以阴谋付阴谋,以诡计对付诡计,巧妙地以走为上计。不等对方把刀子磨快,便逃之夭夭。把根留住,将会形成对方的心腹之患,便之坐卧不安。

 可以激流勇退。事成之后,知道结果不妙,主动引退,不存非份之念,可以正大光明地、体面地享受已获得的成果。这样做也需要技巧,使对方无法以任何理由举起刀来。也可以将计就计。当力量强大到足以同对方抗衡之时,一旦觉察到阴谋,便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趁对方刀子没有磨好时将其除掉,不发慈悲,不存幻想,不留后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人和野心家是不会自行消失的。如果还会有免死狗烹的悲用发生,只能怪我们自己太麻木,太幼稚,太仁慈,太软弱。

佚名


《菀柳》   [经·小雅·鱼藻之什]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俾予靖之,后予极焉。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无自瘵焉。俾予靖之,后予迈焉。
        有鸟高飞,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凶矜。“

译文: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去休息。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和他太亲密。当初让我谋国政,而后受罚遭排挤。

一株柳树很茂盛,不要依傍寻阴凉。上帝心思反覆多,不要自己找祸殃。当初让我谋国政,如今放逐到远方。

鸟儿即使飞得高,还要依附在青天。那人心狠不可测,走到何处是极限?为何要我谋国政,反又突兀遭凶险?

关于《菀柳》的诗旨,基本无争议。

当然,对于到底是刺哪位周王还是有小小争议的。

毛诗序》曰:“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清魏源诗古微以为此为刺厉王之诗。

宋代朱熹较为谨慎,其《诗集传》解曰:“王者暴虐,诸侯不朝,而作此诗。言彼有菀然茂盛之柳,行路之人岂不庶几欲就止息乎?以比人谁不欲朝事王者,而王甚威神,使人畏之而不敢近耳。使我朝而事之以靖王室,后必将极其所欲以求于我,盖诸侯皆不朝而己独至,则王必责之无已。如齐威王朝周而后为所辱也。”

菀柳》诗意并不隐晦复杂,就是一位诸侯对于周王的反复无常、施政无方、迫害忠良的失望和愤怒。用专家的话来说,就是:“这首诗既反映了当时周王昏庸诸侯不朝的社会现实,也塑造了一位命运多舛的诗人形象,是一首现实主义的诗歌。“

本诗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诗经》里第一次用了“上帝”这个词。这里的“上帝”可完全不是西方的上帝。而是直接说的天上之神。诗人为什么要用“上帝”一词呢?因为,不能直接指责周王,用“上帝”来代替。

不过,虽然不敢、不能直接指责周王,居然倒敢直接指责上天了,由此可见,这愤怒该有多大!有多怒了!

菀柳》就是一首揭露西周末年周王暴虐无常,诸侯皆不敢朝见的诗。

◆  ◆  ◆  ◆  ◆  

诗经230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不学诗,无以言】之二百二拾四:《菀柳》,上帝甚蹈,无自昵焉,伴君如伴虎古已有之!
菀者柳
《诗经》课堂:《小雅·菀柳》/ 解析:闻天语 / 薛红诵读(第1925期)
诗经:菀柳|诗经全文及译文阅读
《尚书》第27章 周书·泰誓|儒家经典
封建王朝建立要与人民的意志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