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花江与“松花”无关,而是音译于……

亿万年间,长白山火山一次次喷发,又一次次安静下来。当火山喷出的岩浆在天空中冷却了身体,周围的山林也熄灭了火焰的时候,从地球皮肤的深层,溢出没有穷尽的甘泉,其汩汩向上的力量,完成了20.4亿立方米水体的托举,最深处竟达373米。而这一切,都是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度完成,不能不让人仰心叹崇、魂系情牵。

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世界海拔最高、积水最深的高山湖泊在被《山海经》称为“不咸山”的长白山形成了,这就是大自然给人间留下的那一“盆”幽深静谧的礼物——长白山天池


▲ 长白山天池(光明图片/王骏)

随火山喷发而成长的北方大山遍地雄奇,最奥秒处在于让天池的体量适可而止,在其偏北方向的天豁峰与观日峰间留一出口,令“天水”由此奔出,并随断崖飞泻而下,是为长白瀑布

瀑布坠落后,随山势起伏,时而急切,时而委婉,这就是松花江的正源。她在靠近大海的地方起始,却没有一头扎入大海,反而一路向西狂奔900多公里,复折而向北、向东,进入高寒,又900多公里,汇黑龙江后入海。


松花江的原意是“天河”

乍看“松花江”三个字,给人的感觉是,很有诗情,颇多画意,既声音清脆,又面貌清丽,还体态轻盈,是个好名字。

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想象: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粗大、挺拔、威猛的松树顶天立地,但英姿飒爽之余,它们也在苦寒寂寂的雄奇山脉上,生长柔情,并且开出了“花朵”,松树的“花瓣”飘落,随水波跳跃翻飞,绝尘而去,于是,这水,就叫做松花江。

▲ 松花江光明图片/王明铭)

一厢情愿的奇思妙想以及虚幻的“松树花朵”虽然符合这个名字漂亮的逻辑,但并不是“松花江”三个字的真实来历。

其实这条河流隋代称难河

唐代称那水

自元、明开始被称为宋瓦江或宋阿江,

至清代,也被称为松阿里乌喇或松嘎里乌喇。

松阿里乌喇或松嘎里乌喇是典型的满语,由于女真和满族具有族源关系,元、明时代的称谓可能跟女真语又有些关联。

很明显,松花江是由宋瓦江或宋阿江或松阿里乌喇等转音而来,译成汉语的意思是天河”

公元1682年,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来到吉林市东巡松花江,被其秀美和深沉感染,作《松花江放船歌》,不但赞颂了大江之美,还描写了驻扎在江上的战舰的威风。这是一个28岁的青年对他热爱的大山大河的表白和诉说,是大清皇帝踏上松花江舰船后的豪情万丈和翻江倒海般的情感浪潮,是千古一帝眼中的疆土、河山与抱负。

《松花江放船歌》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毂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锐精,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康熙皇帝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他的诗竟被几代书法家们不断书写。


谁悬笔墨写天河

展开一纸生宣,让凌晨五点的灯光,宁静地洒在上面。跳跃着流淌进松花石砚怀中的墨珠,有如长白山顶峰的那池“天水”。羊毫吸饱了这天地的精华,像窗外那条北方的“天河”一样,婉转、跌宕开来,忽尔信步,忽尔奔跑。

一首康熙皇帝的《松花江放船歌》飘落纸面。


▲ 刘颖/书《松花江放船歌》

悬笔的人叫刘颖,吉林省舒兰市书协主席。书写《松花江放船歌》是他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即便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春节,家人团聚,亲朋邀约,事情不断,但他仍然如此坚持。

“我是学我的老师刘成先生,以及刘成的老师金意庵先生,他们都写《松花江放船歌》。”刘颖说,“写字的时候,把一条江放在心里,那感觉可不一般。”


一条什么样的大江,让师生三代都在书写?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访问吉林市,入住当地号称“国宾馆”的西关宾馆。一幅镌刻在宾馆大堂大理石上的书法作品,让这位浸润书香的传奇女性着了迷。

让她着迷的,是作品书写的文本——康熙皇帝的诗《松花江放船歌》,是作品的书写者——乾隆皇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的后裔、著名书法篆刻家、诗人金意庵(爱新觉罗·启族)先生,更是作品高超的书法艺术——仁厚、华贵、典雅。


▲ 金意庵书《松花江放船歌》

一条大江变成了诗歌,再变成墨迹,那一笔一笔的浓墨轻柔地摊开,成为原野的扩展,时而走成平原,时而站成高山。

陈香梅迟疑着,但终于还是禁不住这条大江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的召唤,诚恳地向当地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能否求一幅金意庵先生《松花江放船歌》墨宝。金意庵闻讯后,欣然提笔,再一次将松花江的婉转写进笔意的勾连。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金意庵书法作品《松花江放船歌》开始名扬中外,而他多年创作的上百幅(种)《松花江放船歌》也被誉为吉祥励志的艺术珍品。

中国的书法爱好者多以王羲之《兰亭序》为学习对象,而在吉林市,书家们除了临摹《兰亭序》,书写《松花江放船歌》更是他们的时尚。

如今,在江流岸边的休闲广场,在大学校园的路边、楼前,在城市公园的山脚、桥下,都能看到金意庵书写的《松花江放船歌》刻石。《松花江放船歌》书法作品已经成为松花江历史文化的一张名片。

▲ 刘成书《松花江放船歌》

1993年4月16日,时年37岁的刘成请一杯清茶,恭恭敬敬地送到已经78岁高龄的金意庵手里,正式拜师。金意庵送他的这位关门弟子一刀4尺陈纸、7本字帖、一方砚台和一枚刻有“风雨十年人”的印章。

为了写好《松花江放船歌》,除反复临贴外,刘成从此无事江边走,睡梦“歌”中行,寻找松花江给予书法的原初意境。锤炼了数年之后,刘成才把自己的作品正式公之于众。

2000年前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颖与刘成结识,一见如故,不久,小刘成11岁的刘颖尊刘成为师,学习书法,苦练《松花江放船歌》。

书写人生更书写时代

没有反复书写,不会懂这条大江。

在笔墨里找寻神圣的色彩和基调,让人们籍此停留于山川秀美的眼眸,这让中国北方的大江也有了江南的韵致。然而,每个人通过这条大江展现出来的书写却各不相同。

“都写《松花江放船歌》,冷眼一看,字都差不多,但我们师生三代人展现出来的书法特征其实并不一样。”刘颖说。

金意庵出生于1915年,2002年去世。皇族出身的他,经历着向一位普通人的转变,命运可谓大起大落。他没有想到,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是他人生的老年阶段,又有了用武之地,凭借手中的毛笔,得到了人民的喜爱、国家的认可,他的书法艺术有“过了山海关,就数金意庵”之说。历经沉浮,必有气象,金意庵的字有收有放,雍容、大度,有庙堂之气,挥毫之间,是他心情舒畅的呈现。此时他笔墨里的松花江,更显走出高寒或冬天之后的豁达,与恢宏相伴,与气概相生。

刘成书写《松花江放船歌》,正是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时候,国家日益繁荣昌盛,人们意气风发。所以,刘成的字,能放就放,飘逸洒脱,个性张扬,是非常典型的现代人书写。

写的是字,但其实胸中面对的却是“云霞万里开澄泓”的盛世气象,概因如此,刘颖在书写中追求的是一种方正端严、厚重雄强。

几乎所有的中华文化,都与大江大河相关。松花江养育了东北千千万万的人民,也让他们的艺术情怀借助这条大江昼夜不息地表达出来。这让她变成了诗歌的河流,变成了书法的河流。这条北方的大江,也将继续用静水深流的冷峻,完成天地在鸿蒙之初就已经交给她的执着不弃、热烈深情。

撰文 | 鲍盛华  编辑 | 陈雪

主编 | 周立文  副主编 | 殷燕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稻乡艺站】墨染时光自生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颖个人作品展|书法|书法作品|书法家|书法家协会|刘颖|名家
松花江石
《松花江放船歌》现象
【文化】中华奇石——龙脉石
大爱长白山
新作册页《松花江放船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