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振叶以寻根,观澜以溯源 ——我读《篆刻学》体会




我对印章的神往,起源于对中国历史文物古迹的兴趣,那一方方古老的印章,在古书画作品上朱红的一抹,虽然小小一点,不但画龙点睛,更是标识着所有权。中国人开始制作印章,是数千年的事,它广泛用于政治、宗教、军事、外交、经济、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当我们看到古玺,会对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产生无限的遐想。


曾经,我用肥皂削了一个长方块料章,把一个姓名章无师自通的临刻在了上面,盖出来印章居然也像模像样的蒙混过“关”了。


薛老师告诫我:“一百个画家里面有10个书法家,一百个书法家里面有10个篆刻家,凤毛麟角,篆刻太难了,篆刻学会简单,想刻好不容易,光把几个字装进去不算一个好印章。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系统的学习有关篆刻理论知识是我迫切需要的,微店发货迅速,三天后书到了,净手翻阅,深感兴趣盎然,这本《篆刻学》不仅充实了我的有关印章学的知识,更使我从过去不知道的这一门分支艺术美学的天然深林里,发现了许多瑶花琪草。



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的《篆刻学》一书,有别于我看过的其它“学篆刻”一类书籍,不是教如何篆刻的实际技能,而是开明宗义的把当代篆刻学作为一门不可替代的艺术门类,从历史上曾经作为书画艺术或金石学的依附之中提炼出来,让读者跟随作者,从理论上对传统篆刻艺术和当代篆刻现象做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读这本《篆刻学》,首先,让我从理论上了解到篆刻艺术的本质:篆刻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既有艺术学科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其他学科和门类不可替代的篆刻门类的个性特征;清理了篆刻学与书法学、金石学、古文字学以及考古、美术、工艺、印章之间的关系。我以前碎片式的阅读,对于这些关系的认知,是混淆不清、宾主不分的,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篆刻艺术学科的独立性,知道了篆刻学的研究范围,哪些是篆刻学必须的研究内容,哪些是篆刻学相关的学科和艺术门类,清晰了以研究篆刻艺术为主题的篆刻学学科框架的建构思路,它带领我紧扣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从篆刻史学、篆刻美学、篆刻技法原理、篆刻创作原理、篆刻批评原理以及篆刻教育原理几大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性的观澜。



例如,我读到书中篆刻史学,看到的不是对史学的简单罗列,而是从艺术的发生、发展的角度研究其递进的因果关系,把史实作为基本素材而作技法原理、创作原理的研究,它把具体的作品分析和具体的评赏活动作为素材,去进行欣赏与批评原理的探索。诸如此类的阐述。让我读到的不是资料意义上的篆刻史和篆刻应用意义上的篆刻技法、篆刻创作法,而是带领我站在高屋建瓯的理论统筹上,看到了对篆刻艺术的全部内容原理阐释,看到它的原理、规律,是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学习。当然,我对这本书内容的消化和理解,还有待于自身实践认识的不断提高而进一步加深,还需要反复阅读与琢磨。

这本书研究的对象是篆刻艺术,即是以研究篆刻艺术形式及其发生变化规律、创造规律为主题的。一旦我们认识到了艺术是篆刻学的永恒问题,这是它单纯、明了的纯艺术本质,一切问题就会纲举目张、条分缕晰。如果我们没有搞明白这个问题,充其量是刻字工匠,而不能成为篆刻艺术家。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值得拥有。

此文为印友读新《篆刻学》有感,请投稿印友联系金石君领取相关奖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章转载】什么是篆刻?
艺术学-十三大学科门类精析
印章篆刻艺术欣赏(34P)
李岚清的篆刻
【艺术欣赏】《印章与篆刻》
艺术科学理论体系全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