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昆曲不是戏

《 文摘报 》( 2017年11月25日   06 版)

  为什么说昆曲不是戏?首先要从昆曲的音乐成分说起。

  昆曲的根基,最早叫腔,也就是歌唱。歌唱包含曲词,歌唱人常说,字是骨头,腔是肉,板是老师傅;字为主,腔为宾;字宜刚,腔宜柔;字宜重,腔宜轻。这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外柔而内刚者是君子,外刚而内柔者是小人,都属于儒家中庸之道的审美象征。

  昆曲的曲词来自于花间派。唐代中末叶以来,很多文人逃避战乱,借诗词来陶冶自己,主题大都是风花雪月。这些词表面上看是花间派,实际上描写的是英雄的情致,用爱情来强调君子的气度。

  词调是自唐代中末叶开始,从唐诗的基础上发展的,且越来越丰富。词调的音乐成分相当多样,一个曲牌子对应一个调和一种唱法,因此留下了很多音乐基础。唐末以来,文人们又创作出了唐传奇,故事题材丰富,说唱艺术应运而生,可以一个人弹唱一整篇故事,称之为“诸宫调”。

  四方之歌皆出吴门,昆山腔最雅,这是因为继承了南宋朝杭州的标准字音和歌唱。杭州经过战乱以后,大部分的文人流落到乡野山林之间,因有隐逸之情以至于存有故国眷恋家乡的心态,故而以度曲消磨岁月。顾阿瑛创立了玉山草堂,还有杨维桢、倪云林等人在书画之余歌唱,这便是昆山腔的雅集形式,用了竹笛伴奏并增添三弦、提琴、琵琶、笙管等。这种清唱的词令往往是自己即兴创作,而后的拆开合流曲牌更使音乐绚丽多彩,还在曲牌子的名称上体现出来,还有两个曲牌子合在一起,如明代中期的《牡丹亭·惊梦》里就有【山桃红】曲牌,这是把【小桃红】和【下山虎】的曲牌杂糅在一起的效果。这和当时整个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主体一脉相承,在中国音乐历史上定义为两宋音乐文化的沿袭。

  元朝统一中国后,南北曲合流成为昆山腔,一直建立在文人雅集和庙堂礼乐文明的基础上。

  明朝在儒家治国的基础上,南北曲的表演完全是以一种宗教的态度去完成,必然要演阐道除邪、忠孝节义的故事内容。元曲就像黑白片时代的作品,明朝的南北曲传奇好比电视连续剧,动辄三五十出,直到清初还是这个状态。明代创作这些传奇的人大部分都为政做官,当时的文人圈有几个等级,一是真正的准文人,指的是做官谋政、治人治世、写诗词传奇的全才。汤显祖、李开先、梁辰鱼、沈璟、王世贞等,这些人物都是在政治之余、诗词之余写一些南北传奇,也是用来抒发自己的心里话。还有一类小知识分子,生活安逸,他们的一些作品也流传下来了,特别是明末清初以来的戏。第三个等级是专门为了写戏而写戏的文人,代表人物就是凌濛初、冯梦龙等,他们都是明代末年改雅为俗的新文化倡导者,他们的创作都是反映有关明代末叶的社会状况。

  从昆曲流传下这么多文字的剧本就可以知道,昆曲不是戏,而是中国文学,是古典文学诗歌的一部分。在中国古代,读书不足写诗,写诗不足填词,填词不足度曲,度曲就是写昆腔曲牌子的唱词。

  戏是虚动干戈,剧注重噱头。戏剧是跳神运动的延伸,昆曲是礼乐文明在庙台时代进行的宗教艺术,后来发展为供人娱乐欣赏的艺术。君子爱乐,乐其道;小人爱乐,乐其欲。在欣赏艺术方面,做君子,还是小人,都是需要选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佩熏:《南戏“三化”蜕变传奇之探讨》
张卫东 | 昆曲不是戏 更不能把昆曲当儿戏
王馨:文人与昆曲
昆曲传奇之梁辰鱼
古人对玩的态度——“以寄为乐”与“游于艺”
张卫东:昆曲的兴盛有赖于儒学复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