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宝藏︱小小杜虎符,演绎两千年前的“将军令”

在上周日播出的《国家宝藏》节目中,我们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由演员刘奕君守护的“杜虎符”令不少观众叹为观止。

“虎符”是我国古代君主或皇帝授予大臣调动军队的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状呈虎形,故称“虎符”。

节目向我们展现的“杜虎符”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调兵凭证。

演员刘奕君为我们演绎了杜虎符的前世传奇。

舞台上,他化身为秦国杜县县令赢杜,和军队将领大耍计谋,上演了一场争夺兵权的戏码。

调兵大权却受控于一个小小的虎符,这便是2000多年前这件调兵遣将信物凭证的巨大能量。



在这场秦国与义渠征战时的调兵故事中,“虎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杜虎符”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字体为小篆,意为:右半符于国君之手,左半符于杜地军事长官之手,因此称为“杜虎符”。

 

秦律规定,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左符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合君王的右符,带兵将领可直接出兵救驾。



一段表演过后,观众折服于刘奕君愤慨激昂的深厚台词功底,也为他与“杜虎符”之间穿越时光的情感共鸣而深深感动。

 

“与'杜虎符’仿佛是跨越千年的神交”,刘奕君动情地说:“这些文物,让时光栩栩如生,唤醒一代又一代血液中的记忆,永远不会丢失。”



专家介绍,铭文反映出秦代以“右”为尊的习俗以及秦国军权的高度集中。而展出的这件虎符只有左半符,右半符的去向已成为一个谜。



“杜虎符”这件文物最珍贵的地方在于铸在它身上的铭文,不仅完整展示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军事制度,且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之重器 虎符
你不知道的国家宝藏|虎符居然是金龟婿的由来?
CCTV《国家宝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篇——“杜虎符”
为什么它可以:调兵遣将?存世只有三件
揭开神秘“虎符”真面目
秦杜虎符:中华现存最早调兵凭证 错金字精致(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