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纬 30度,湖南,有一个奇妙的动物世界
2020年3月22日
壶瓶山顶盛开的四川杜鹃。
壶瓶山上的珙桐,珍稀“鸽子花”盛开。
贺春容(左)与于桂清在壶瓶山进行鸟类观测。
在壶瓶山安装使用红外相机监测。
廖庆义野外工作照。
▲在红外相机前露出身上“Ⅴ”字的黑熊。供图/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红腹锦鸡。
红嘴相思鸟,湖南的省鸟。图/康祖杰
中华斑羚。
原矛头蝮。图/廖庆义
2020年初,一场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席卷全球,野生动物被指“病毒之源”。随后,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新《决定》出台,我们在此呼吁,请不要伤害野生动物。
在湖南,脊椎野生动物有1007种。仅武陵山脉北端“湖南屋脊”的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三的面积居住着超过全省60%的物种。这个开放的动植物“小区”里,有514种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在此“安家”,它们与人为邻,遵循自然法则,保持自己独有的天性。
惊蛰刚过,壶瓶山的春雨接踵而至,林间云雾蒸腾,原本沉寂的山林在动物们的窸窸窣窣声中热闹起来。中华大蟾蜍“bangbangbang”的叫声从溪流边传了过来;黑熊奋力抖动身上的露珠,在肥硕的臀部周围抖出若隐若现的雨雾;红腹锦鸡披着火红的“外衣”,拖着长尾踩踏厚厚的落叶,发出阵阵“沙沙”声;瀑布从高处跌落石壁的撞击声惊到了毛冠鹿,它吓得蹿进了山林……
紧跟动物监测员的脚步走进山林,此刻,人与万物有灵犀。         撰文/本报记者伍婷婷
红外相机里壶瓶山上的“动物居民”
全区年均温度9.2℃的壶瓶山,春天比别处更迟些。此刻,阿拉伯婆婆纳、龙胆、野樱等渐次绽放出小花,宜昌润楠抽出嫩红色的芽儿。
冬天过去,雨一停,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所长于桂清就要上山了,他要去看在兽类监测样线上布置的100多台红外相机是否安好。红外相机通过在地图上画网格的方式,每平方公里放置一台,设置在小路或动物出没(痕迹)的地方。用迷彩装饰过的镜头,离地面一米,瞒过动物的眼睛,记录着它们的日常。透过镜头,我们得以看到真实壶瓶山的“动物世界”。
野猪出镜率最高,任何海拔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这些尖嘴有獠牙的家伙时常用嘴刨出大坑,拱起树根和泥土,翻找食物。红外相机镜头下,在小树枝、落叶和干草做成的温暖巢穴里,出生不久的小野猪爬了出来,它们是春季出现最早的动物宝宝之一。
壶瓶山最高海拔2098.7米,是湖南第二高峰。这里溪河密布,沟谷丛生。在壶瓶山,每个物种都有不活跃的时间,这是它们规避敌人、竞争者的策略。随着海拔升高,进入1100米至1500米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这里是壳斗科的曼青冈、包石栎、巴东栎、雷公鹅耳枥,桦木科亮叶桦等乔木的天下。这片森林也成了林麝、豹猫、红白鼯鼠、中华斑羚、中华髭羚、藏酋猴的秘密家园。
“吱……吱……”沉睡许久的红白鼯鼠像坐滑滑梯一样从亮叶桦上滑了下来,这个有着白色面孔,尾巴快长过身子的小动物醒了。它喜欢白天枕着尾巴在树洞里睡大觉,晚上才出来找坚果吃。这片壳斗科植物树干笔直的树木方便滑翔。这些家伙有些奇怪,它们走得再远、吃得再饱,都要返回“家”拉 ,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当暗夜降临,森林里到处都是奇怪的恐怖之声,动物界机敏的“捕食高手”豹猫开始出没。这个跟家猫形似,披着豹纹的动物凭借发达的感官,对暗夜特别适应。它们可以在任何森林类型里栖息,但显然,栎树和桦树混生的林地更受它们欢迎。豹猫灵巧地穿越林地,或爬上树枝捕食鸟类、啮齿类或爬行类动物,填饱肚子后,又没了踪影。
林麝是袖珍型麝属动物,后肢比前肢长很多,站着时,臀比头高。它是个“避险高手”,一听到林间响动,就迅速逃离,它能在悬崖峭壁上自由行走,还能登上倾斜树干站在树枝上,实在没有遮挡物,它能从平地一跃2米高,生存技能满分。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数量很少,它是壶瓶山的珍宝,很少出现在红外相机里。镜头下的林麝总是东张西望,小心翼翼往前,发现周边没危险,就反复用臀部蹭树干。不知道它习性的还以为它在挠痒痒,其实这是雄性林麝用自身分泌的麝香标记领地,吸引异性。林麝领地意识很强。“有一个冬天拍到林麝,它们正在交配,这样的影像资料很珍贵。”于桂清说,林麝的发情期在冬天,到来年六月份生下小林麝。六月正是森林长满嫩叶,食物充足的季节。
到海拔1500米至2098.7米的落叶阔叶林,壳斗科的米心水青冈、大叶杨、雷公鹅耳枥,槭树科的小叶青皮槭等密密匝匝,林下的石门花楸、三花悬钩子、襄阳樱零星散布着。这里有黑熊出没。穿着“Ⅴ”领,颇具学院风,行动却一点都不斯文的黑熊,它们视力差,被当地人称为“黑瞎子”。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常去农田偷吃玉米、蜂蜜,有时候还会去农户家捕食羊、牛等家畜。如此“劣迹斑斑”的黑熊出现在红外相机里时却憨态可掬。时而站立起来露出胸前的大白“Ⅴ”领,像秀场的模特。碰上心情好的时候,它还会出来“遛娃”,带着两只小黑熊穿过树林。
相较于黑熊的曝光率,同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小灵猫则低调得多。它也喜欢生活在中高海拔的落叶阔叶林里。神秘的小灵猫在红外相机里仅留下三张照片,那还是它在夜间出行,轻悄悄踩过枯枝落叶时抓拍到的瞬间。照片里,它黑白相间的长尾和时刻机警的眼神格外醒目。“我监测了8年,只拍到它三张照片,它的数量太少了。”于桂清说道。
“旅行狂人”“夜行侠”“宅男宅女”……野生动物跟人若即若离
离石门县一百多公里的壶瓶山,有64种哺乳动物与人类为邻。它们中有“旅行狂人”,有“夜行侠”,也有“宅男宅女”,但不管分属哪类,在不同海拔和生境中安家的动物们都跟人若即若离。
除了红外相机观察动物,于桂清每月还需去25条兽类监测样线上寻找动物痕迹。这些分布在山间小路上的样线,长短不一。除恶劣天气外,几乎每条线每月要走上两三回。我问他“那么多动物,危险吗?”他略显遗憾地答:“野生动物都怕人,隔老远听闻人声,就躲进密林,逃之夭夭。”就算走上通往主峰那条样线,从海拔900米一直爬到海拔2098.7米,到处都是密林,也很难迎面碰上野生动物。“野猪、毛冠鹿、小麂这些壶瓶山广布物种偶尔能见上一面,那些隐秘动物要发现痕迹则需要好的运气。”
跟野生动物相处,于桂清时常需要几重身份无缝切换。进山监测时,他扮演福尔摩斯,闻气味,辨脚印,看痕迹,甚至还要追踪粪便。再小的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意识,在领地里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痕迹。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一般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除了偶尔能在悬崖峭壁上远远望见它们,很少出现在人类视野。但它们喜欢在同一个地方排便,用这种方式来标记自己的领地,“有时候进山监测,能看到它们大堆的粪便,新鲜的和陈旧的重叠在一起”。大小灵猫也喜欢分泌灵猫香来表明自己曾经来过,它们所到之处,树干、树枝或者石头上都会“擦香”,熟悉它们气味的用鼻子闻一闻就知道它们曾经在这里活动过。“在我监测它们的这些年,还没发现大灵猫。”于桂清说,壶瓶山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除了猕猴、藏酋猴、黑熊、青鼬、小灵猫、苏门羚和斑羚之外,大灵猫、穿山甲、豺、金猫等几乎没再现身。
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生命目的都是繁殖。在壶瓶山匿迹的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了华南虎早已宣告野外灭绝,金钱豹、云豹的信息,也只能从周边村民口中或疑似脚印窥知一二。“上世纪八十年代,它们都曾是壶瓶山住户,一些山民家还留存它们的皮毛,但这些年,我从未在红外相机里见过它们。”豹子的脚印有成人手掌大,在样线遍布的山林里未有痕迹。于桂清和同事曾无数次去往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碰运气,一无所获。他不敢妄下结论,只是半开玩笑:就算山里有豹子,也可能因为找不到“媳妇”而无法种族延续。
在壶瓶山,人与动物之间始终有个隐秘的“跷跷板”。动物也时常无意识闯入人类世界。于桂清每年都会收到农户们的投诉,有的是黑熊偷蜂蜜、玉米;有的是野猪偷红薯;有的是猕猴成群结队去菜园偷菜,去屋里乱翻东西……前些年,壶瓶山境内的青山溪村,有农户的玉米被黑熊偷吃,于桂清去看过现场:“它们偷吃得太明显了,把玉米掰下来抱到一堆,一边吃一边拉,除了一堆堆玉米棒子,还有一堆堆黑熊 。”黑熊因此在当地留下“直肠子”的外号。
在2013年至2016年间,有数据统计,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生过1266起野生动物肇事事件,其中野猪、黑熊和猕猴肇事频率最高。“野生动物和人类冲突是有原因的,人类捕猎、砍伐森林、修建道路、开荒种田等威胁到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动物没地方去,没充足食物,才会下山。”于桂清说,“碰上这些冲突,保护区也会适当地给农户一些补偿,但也因经济能力有限,很难为它们全部买单。”戏谑的是,于桂清上山监测动物时,却不时发现山民们藏于山林的绳网和夹子。
壶瓶山是人和动植物微妙关系平衡的缩影。于野生动物而言,作为生物圈的消费者,它们通过食物链环环相扣维系生态平衡,维持森林系统碳循环。有些动物,如我们熟悉的果子狸也是壶瓶山的住户,它们爱吃南酸枣。南酸枣成熟的季节常常看到一堆堆带酸枣核的粪便,这些排泄物归还到环境中,又是植物们生长的天然养料。而那些吃植物叶子、细枝和树皮的大型动物,它们能让森林不会过分扩张。但树木和灌木并非没抵抗力,它们因此发展出尖刺、棘刺或苦涩成分来自卫。正因为这些“相爱相杀”,森林才秩序井然。
三月,春雨洗涤一新的壶瓶山响起了鸟儿们的合唱
北纬30度穿境而过的壶瓶山,是中国地貌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以生物多样性丰富而闻名。这处湖南秘境,吸引着365种鸟类在此栖息。
三月,被春雨洗涤一新的壶瓶山已经响起鸟儿们的合唱了。迁徙较早的鸟儿已经抵达壶瓶山,“咕咕咕……”中杜鹃在低海拔的常绿阔叶林里鸣叫,大杜鹃、小杜鹃也回来了。林下灌木丛里,斑胸钩嘴鹛、红头穗鹛也在附和着歌唱;大拟啄木鸟啄木头的节奏声从对山传来。在中高海拔的落叶阔叶林里,站在灯台树上的领雀嘴鹎被雨淋傻了,呆呆地立着;核桃树上的铜蓝鹟警惕地四下张望;“铃、铃、铃……”棕脸鹟莺小小的身子悬在空中,正翻找叶面上的昆虫。
冬候鸟即将迁徙。疫情和春雨耽搁了监测的行程,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鸟类监测员贺春容有点着急。雨一停,她就去到渫水流域(澧水支流)监测中华秋沙鸭。这“鸟类大熊猫”是壶瓶山宝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仅1000多只。每年十月,中华秋沙鸭到壶瓶山过冬,来年四月底飞离。中华秋沙鸭对环境要求极高,必须是清澈无污染的水域。2008年,在壶瓶山首次监测到它们,往后每年,来壶瓶山过冬的中华秋沙鸭都有所增多。大概,壶瓶山这溪河密布的山水环境,是它们理想的栖息地。为了监测中华秋沙鸭,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建立监控点,安装摄像机。贺春容发现,它们到壶瓶山后就分散活动。3月7日那天,她去监测中华秋沙鸭时发现,平常分散的中华秋沙鸭聚拢来了。“它们可能要回东北或者西伯利亚了。”贺春容说。今年2月,她们连续监测发现,整个石门县大概有125只中华秋沙鸭,壶瓶山这里有40多只,此次聚集一小半,可能不久后,它们就会离开。但有趣的是,每年都会有一到三只中华秋沙鸭留在壶瓶山,不随大部队回迁,“我们猜测这是亚成体,不愿飞走”。
壶瓶山复杂的生境,给鸟类很大的选择空间。它们或流连于地面或活跃在枝头。海拔500米以下的常绿阔叶林,灰胸竹鸡是常客,海拔500米至1000米处,是栗腹矶鸫的乐园;中海拔山区,是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勺鸡等的栖息地;到海拔1500米以上,还有橙翅噪鹛、白眶鸦雀、棕腹仙翁等,就连海拔2098.7米的最高峰附近,还有猛禽金雕的家。不过,鸟儿们一旦感知气温降低,就会不断下迁。就像此时,在中低海拔处还能看到居住在高海拔的鸟类。披一身“红衣”的红腹锦鸡天气变冷就会下迁,这会儿它们拖着长尾现身,大摇大摆地穿过马路。平日生活在壶瓶山主峰、顶坪、神景洞一带的红嘴相思鸟,也会下迁至低海拔的箬竹林里。它们是湖南省省鸟,因嘴巴是红色,对伴侣特别忠贞,得名红嘴相思鸟。“它们经常成双成对,若一只鸟儿死去,另一只也会不吃不喝直到死去。”活跃在壶瓶山的红嘴相思鸟大概有一千只,它们在灌木丛里飞来飞去,会发出特别好听的叫声。每次进山观鸟,贺春容就掏出录音笔记录它们的声音,“红嘴相思鸟的声音是中国鸟音库都没有的‘好声音’”。
鸟类世界纷繁复杂。有些鸟已经进化到能应付周边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壶瓶山,若是仅凭声音辨别鸟类,就会被它们骗得团团转。栖息在农田村庄附近的棕背伯劳是“模仿高手”,它能模仿红嘴相思鸟、黄鹂等很多种鸟的叫声。常在落叶阔叶林灌丛里停留的画眉,遇见什么鸟就学什么声音。就连其貌不扬的松鸦也很有腔调,它甚至还能学猫叫。但鸟的世界里也有“铁憨憨”。厚嘴的淡绿鵙鹛是不灵活的“胖子”,时常被认作“看似笨拙的柳莺”。它经常混迹在山雀、鹛及柳莺之间,成为这些鸟儿们的衬托。常见的斑鸫也老实,它们不怕人,时常将自己处在危险之中。这个季节,贺春容上山观鸟,还会在低矮的芦苇塘边遇见棕扇尾莺。别看它就是一只“小不点”,再过一个月到繁殖期,雄鸟就会在雌鸟身边上下振翅,跳婚舞。若是更留心一些,还能看到它们吃草籽时,两腿轻盈地落在茅草杆子上“劈叉”。
长住还是过客鸟类“新纪录”是不期而遇的惊喜
森林越开放,越多的鸟儿选择在此生活。在壶瓶山观鸟,除了邂逅鸟类“旧友”,还能跟鸟类“新纪录”不期而遇。
贺春容监测鸟讲缘分。她需要在各种不同样线上用肉眼记录鸟类的种群和数量。若按往年鸟类监测样线,她一年里要完成壶瓶山14条样线,全国繁殖鸟类十条样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繁殖鸟类十条样线,还有石门县设置的十几条鸟类监测样线。“这些样线长的有7.4公里,短的也有1公里,几乎每条样线上都能监测到不同的鸟类。”不久前,她花了一天时间走完顶坪鸟类监测样线,沿途从海拔1000米到1800米,途经三个哨所。这条样线上贺春容收获挺大,她监测到金胸雀鹛、白眶鸦雀、棕腹仙翁等鸟类。每年1、4、5、7、10月是她和同事最忙碌的季节,她们要频繁监测鸟类,尤其是四五月,壶瓶山大多数鸟类的迁徙繁殖季节,她们还需要连续不断的监测。
这不,刚看完中华秋沙鸭,她和同事又带上望远镜、录音笔、相机等设备上山了。她要去监测壶瓶山的“猛禽迁徙通道”。这是壶瓶山的“新纪录”。2017年5月,她们做样线监测时,在海拔661米处的长岭村曹家垭峡谷处,拍摄到一只体型较大低空盘旋的猛禽褐冠鹃隼,它当时正借助峡谷中上升的气流盘旋,向东北方向飞行。这只热带猛禽在国内分布在海南和云南、广西两省西南部,只近年陆续在四川和贵州发现。而这次出现在壶瓶山,是该鸟已知分布的最北记录。
而在当天同一地点,监测员们又拍到日本松雀鹰、凤头蜂鹰、灰脸鵟鹰等猛禽及白喉针尾雨燕沿同一方向飞行。当时监测员们只是推测这是一条“猛禽迁徙通道”,第二年,他们又做了监测。直到2019年,他们连续做了20天监测,发现这条“猛禽迁徙通道”上有二十多个种类,大约两千只猛禽经过。其中就有“蜂巢猎手”凤头蜂鹰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隼。红脚隼是迁徙路程最远的猛禽之一,每年会从西伯利亚飞到南非过冬,全程可达1.3万公里。这些猛禽秋天是由东北往西南迁徙,春天则是西南向东北回迁。大批猛禽经过壶瓶山,并不停留,根据它们的种类不同,它们回迁可能意味着回中国东北、俄罗斯、日本或朝鲜。“猛禽们体积较大,迁徙路途遥远,为减少消耗,它们需要借着沿山脉爬坡或峡谷上升气流来翱翔。”贺春容说。猛禽基本都是暗色调,大晴天里,它们飞得高高的,在蓝天白云背景下,我们只能看到它们黑乎乎的剪影。雨过天晴时,它们聚在一起,飞得很低,这时候才能用肉眼记录数量和种类。
在壶瓶山做鸟类监测,几乎每年都会看到一两只不常见的鸟,有的则是前所未有的“新纪录”。贺春容记得,他们2018年监测到夏候鸟峨眉柳莺,在壶瓶山的望月湖附近,监测到短尾贼鸥,这两种鸟都是湖南的“新纪录”。而2019年,他们又在吴家池湿地发现了新物种豆雁,豆雁属于旅鸟,可能因为恶劣天气,在壶瓶山短暂停留。贺春容很享受跟不同的鸟不期而遇的过程,也时常因这些“新纪录”而欣喜。
撰文/本报记者伍婷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世界】鸟类荟萃---猛禽
猛禽—雕
春季·追鸟
猛禽:燕隼和红隼
老鹰敢闯喜鹊群?鹊群围攻老鹰让其不得不怕喜鹊
它是世界上最强悍的猛禽,长得却有点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