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澧县一中曾经迁到王家厂,大堰垱

文/胡仁杰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避免日军的占领和日机轰炸,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正常学习,全国各地的学校几乎都迁校到后方。

当时北京、清华、南开三所大学校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

中央大学迁往重庆,武汉大学迁往四川乐山,浙江大学迁往贵州遵义。

湖南省立四中迁泸溪(原在常德),长沙高峰中学迁安化兰田。

澧县也不例外。

澧县的九澧联立女子师范学校,创办于民国六年,早年称九女学,是原州镇守使王正雅创办的,校址设在澧城东门内八方楼下(现在的城关中学)。

该校为了避免日机的轰炸和安全教学起见,于1939年春季,九澧女师由澧县迁往慈利县朱家大屋(现属慈利县临溪乡)。因当时九澧女师的校长褚道谦先生是慈利人,故将学校迁往他的家乡。

1941年下期,九澧女师校长易人,由石门县的梁春秋和临澧县的庞道柱两人竞选,结果庞道柱获胜,被选为九澧女师校长。于是九澧女师在1941年下期由慈利迁回澧县,在澧县办了一期。

1942年上学期,九澧女师又由澧县迁往临澧县的观音港,接着迁回澧县。

不久学校易名,改为九澧联中,成了一所完全中学,校长也易人,由杨宗南(女)担任。九澧女师在抗日战争时期两迁两返。

澧县县立初级中学,是县办最高学府。

它的前身是澧阳书院,创办于前清。

新式教育兴起后改为澧州中学堂,校址在澧城的大西门内(即现在的澧县一中),1938年武汉失守后,日军迫近荆(州)沙(市),并在澧县范围内轰炸过两次,该校为了避免日机的狂轰滥炸,于1939年春季迁往大堰垱曹家大屋,当时校长是刘用光。

县中学在大堰垱办了3年之后,于1942年迁回澧城大西门旧址,当时校长为石宪玉(石旦求)。

该校迁回澧县城后,为躲避日机轰炸,学校上课有时在一叶庵野外进行。

一年后,到1943年下学期,校长由龙毓南接任,因龙是澧县王家厂的人,又因1943年5月上旬日军侵占澧县,澧县中学由县城迁往王家厂以北3公里的古城邱家大屋(现属闸口乡)。

在邱家大屋只办3个月,学校发生反对校长龙毓南学潮,学生们手执根棒,大吵大闹,龙毓南被打后,连夜出走。同年11月上旬,日军再次犯澧。

1944年春,三青团书记郑翼承先生兼任校长。日寇退出澧县后,郑又将澧县中学由古城岗迁回县城大西门原址。抗日时期的澧县中学同样是两迁两返。

澧县县立兰城高小,是澧县县立6所高小之首,创办于民国六年。

在抗日战争时期,也为避免日机的轰炸,于1939年春季,学校由澧县县城(即现在县人民政府的地方)迁往道溪乡(现在的澧南乡)上观宫庙内,距刘家河只有4里。

当时迁校的校长是何伯康(原澧县澧津高小校长),他任职一学期后,该校校长由孟庆暄兼任。

1940年下期,该校校长由龚伦煌接任。

1941年学校由道溪乡上观宫迁回县城大南门原址。

不久兰城高小改名为澧兰镇中心学校。

此外,长沙私立兑泽中学迁往澧县新洲,一期后,兑泽中学又迁往临澧蒋家大屋,当时校长是彭锦云先生。不久又迁往大庸西。

津市私立明道初级中学是抗日时期1943年创办的,为避免日机的轰炸,只好将学校设在津市郊区窑坡孟家大屋,该校第一任校长是杨伯涛先生。

迁校,是日军入侵后被迫的行动,为的是避免一些损失。

但是,损失仍然是巨大的,据当时统计,澧县各级学校直接损失510900元(法币)间接损失16607400元(法币),合计677830400元(法币),至于人才损失则不可估量。

 图片:网络

编辑:玫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精彩早知道!《城头山视窗》2017年第3期新鲜出炉
千年弦歌 百载芳华——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建校120周年巡礼(​文/谭晓春)
当代散文‖【我的澧县四中情结】◆刘连兵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师范学校”
二女师第二届初级中学毕业留影
杨泽林贺安庆二中120周年校庆(廿五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