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风景联暴露了初学者常见的5个问题,看看点评你中招了几个

秋景图

感谢巴林桥老师邀请点评。综观全部联作,得出作者大部分为初学者的印象。基于这一判断,我尝试作出以下综述和点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总体看来,大部分作者能够根据图中秋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或写景,或抒情,或说理,发挥对联的特点和长处,完成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再创作。当然,这些联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初学者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不注意语言的精炼。

对联语言要求极为精炼,不能容许一个余字。即使是重复使用某个字,也要使之达到最大化的表达效果。有些联作不大注意语言的精炼。如陈昌乐联:“秋风执笔画秋景,秋景无限美;碧水绕山映碧霞,碧霞十分妍。”后分句冗余,可删。“无限美”“十分妍”不是联家语,它应该躲在舞台幕后不言不语,上台的应该是那些有形象、可视听、有兴味的词语,而非干巴巴的词语。另“秋”“碧”的复辞手法亦无妙处。又如杨娣联:“奏秋声,于山涛红处听诗韵;泼重彩,逢稻浪黄时品画香。”后分句首字多余,亦可删。

二、不注意句式的安排。

对联的句式来源于不同文体,有诗体、词体、散体、骈体等多种句式。如有两分句以上,就要合理搭配句式,在齐整中体现变化,使整体看来摇曳多姿。但有些联作不大注意句式的安排。如刘志英联:“金秋妙手绘霞衣,万壑千山披锦色;玉露佛心沾翠叶,千村万户染枫红。”两个分句都是七言律句的句型,有点单调。为体现变化,如都是律句,可将其中一分句改为五言;如都是七言,可将其中一分句改为散句。又如陈建军联:“坐倚夕阳,古木深时霞有韵,小溪漫遣石生苔,似闻鸟语;行吟秋色,层林叠处陌无尘,幽径花香亭落影,今见鸿飞。”用四七七四句型,中间两个七言都是律句,读来非常别扭,又以一四言短句收束,显得中间臃肿,结尾气短。建议中间两分句改为散句或自对句,或第一分句改为五言律句,中间改为四言自对另加领字,尾句拓展为七言律句,这样或可显得更加稳健。

三、不注意字词的锤炼。

一般认为,对联脱胎于诗歌。尤其是五言、七言联,可以看出律诗颔联、颈联的痕迹。因此,写五言、七言联时要将其当作律诗的颔联、颈联来打磨。除对仗之外,重要一点要注意炼字。炼字,是让一副五言、七言联产生亮点、吸引眼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一些联作不大注意字词的锤炼。如宋捍东联:“高天舞雁枫菊美;大地流金稻谷丰。”“舞”不准确,“流”不新鲜。又如王卫军联:“山披锦绣风光美;秋蕴斑澜岁月新。”“披”“蕴”也有更好的用词。

四、不注意联料的选择。

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该干什么?一些对联教科书告诉我们的答案是——立意,而且强调立意要力求高妙、深刻、超拔。但我要说,非也。对联创作的第一步是寻找、阅读、选用联料。联料在哪里找?在人脑中找。人脑库存不足怎么办?在电脑中找,在网络中找。只有充分占有联料,熟悉写作对象,构思才可能找到突破,遣词才可能是正宗的、地道的。题目在手,除了了解写作对象的情况之外,还要充分掌握相同或类似题目,前人或时人都写过什么。看看他们是怎么立意的,怎么用词的,怎么选用句式的;有哪些是用得俗滥的,我应该避免、可以出新的。但一些联作不大注意联料的选择。一些作者把从脑子里凭空蹦出来的词语不加选择、不加修饰地入联,往往用词不地道、不正宗,意思流于表层化。如刘志英联结句“枫红镶壁彩”“松绿嵌金峰”,“镶”“嵌”是不地道、不正宗的。如果作者意识到可以考察前人在枫与壁、松与峰之间的动词使用情况,从而去寻找联料,相信能够在找到更恰当的词,比如以“横”换“镶”,以“挂”换“嵌”,当然其他词语也要适当调整。又如石钧联:“水碧天蓝山展画;风清露白雁吟诗。”只是将可以形成对仗的两个成语分别安放到对应位置就完事了,有偷懒之嫌。

五、不注意意象的组合。

写诗一般要有意象,写联也是如此。尤其写景联更不能缺少意象。光有了意象还不行,还要注意选取适宜表达某种特定情志的意象,将其有机组合,从而着力营造基调协调、氛围谐和的意境。但一些联作不大注意意象的组合。如王卫军联:“山披锦绣风光美;秋蕴斑澜岁月新。”只有一个山为意象。刘养启联:“清涧琤琮秋水碧;金风荡漾远山红。”选取的意象涧、水稍嫌重复,风和山两个意象之间的联系不大紧密。建议把涧、风换成其他意象。

当然,还有平仄不协(如颜秋生“丹枫泼彩涂暖色”“金菊傲霜飒秋风”、对仗不工(如陈建军“莺声不尽缠新梦”“巷角墙根作故乡”)、不规则重字(王永祝“秀岭经霜,红枫带色层林染;金风送爽,黄菊飘香金甲飞”)、标语入联(如彭克云“生态优先”)的问题,此处从略。

秋景图

几经斟酌,将8副联作推为优秀,并作点评:

1.黑龙江大庆 聂丹

笔点千山红叶艳;

风梳九月墨菊香。

点评:此联“点”“梳”体现了炼字的意识和努力,这对初学者来说很可贵。尤其“风梳”或借鉴自郑燮“春风放胆来梳柳”,可谓其来有自。以前人作品为联料,这正是学联的正道。然稍欠功夫。主要有两个地方。第一,“笔点”之笔无来由,让人不知是实写还是比喻。若前面有一分句作铺垫或可让人明白。第二,“风梳”的对象是“墨菊”,虽然有形象,但无美感。郑板桥的“风梳柳”有美感,是因为将柳丝想象成发丝是中国人长期形成的固有的审美。而菊花和柳树在外形上还是有较大差别,菊蕊通常被比喻为金甲,故用“梳”不大妥当,古人也没有这么用过可证。这启示我们在借鉴他人用词时,要考虑到具体语境和意境,看看搭配是否协调,是否符合常人审美。

2.刘玉岭 山东菏泽

谁将锦带裹秋岭;

何把琼花洒碧潭。

点评:此联体现了炼字功夫。“裹”和“洒”都用得形象、生动,也有美感。可作为上联炼字的正面教材。但上下联都是问句,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变化;第二,问得无来由。建议前面再增加分句,丰富内容,下联改为陈述句。

3.陈东升 山东临清

红枫浮碧水;

绿叶映青山。

点评:此联也体现了炼字功夫,颜色对仗也很工整。但有两个问题。第一,炼字还可再优化。“浮”很生动,但还可有表现力更强的词,比如“燃”,写出了枫叶之艳、之旺,相比“浮”,更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力之强。下联“映”,很普通,也不大准确。第二,意象的选用还可再优化。从物象来看,植物上联选用红枫,下联相对应也应选用具体植物,比如黄菊,作者却以绿叶相对,殊欠考虑。从颜色来看,红是暖色系,碧、绿、青是冷色系,若将绿改为黄,或可消除失调、失重之病。试改为“红枫燃碧水;黄菊耀青岩”,如何?

4.杨娟  黑龙江肇源

层林尽染,满山枫叶接天赤;

远水长流,将晚夕阳映岭红。

点评:此联选用林、山(岭)、枫、天、水、夕阳等意境营造意象,构图还算谐和。但还须优化,重点强化枫叶和天、夕阳和水的关系。也可以加入其它意象,比如霜、云。另外,两个分句句脚最好要有变化。

秋景图

5.吴岱宝 陕西宝鸡

满眼秋光人欲醉,

一天云锦水初明。

点评:此联精选光、天、云、水等意象精心营造意境,读来让人心怡气爽、襟怀豁朗,洵为合作。

6.康慨 吉林大安

金风去暑花犹艳;

玉露生凉草未凋。

点评:此联抓住初秋特有的景色营造意象,让人感觉到秋天的生机。金玉、风露、暑凉、花草、艳凋之对,几乎字字精工。但这样对仗容易显得单调、呆板,若换以一两个借对或宽对,则可显得更灵活些。

7.蒋军燕 湖南怀化

神游物外,听幽涧拨弦,一曲清音成绝唱;

步履画中,正秋风执笔,满山红叶吐丹霞。

点评:一字飞动,满盘皆活。之所以将其推优,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是其中的一字“吐”。这个“吐”字太生动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吐”在此为长出之意,与“丹霞”组合,远超出其本义,让人遐想。其他作者都没想到用这个字描写枫叶,而蒋军燕老师想到了,这就是出新。

8.曾宜华 上海闵行

金菊初荣,红叶复飘,登高已醉龙山客;

碧流未冷,黄云正割,对酒浑忘鹤泽仙。

点评:入选此联,是因为其他联作没有用典而此联用了典。龙山用孟嘉之典,鹤泽用羊祜之典。其他人没有用典,要么没有用典的意识,要么不知用典的方法。虽然并非任何题目都适于用典,并非没有用典就不能写出佳作,但学会用典,可以丰富对联的写作手法,增强对联的张力。同样写登高,“登高已醉龙山客”无疑比“登高观胜景”更具信息增量,自然张力也更足。另外,此联前两分句为自对,最好句脚平仄相反。

点评到此,本来可以结束。但我意犹未尽,想以近期指导学员的一副同题联作为例,谈谈对联如何修改优化。

秋景图

前段时间南京丹霞山征联,一位学员题枫林湖水榭初稿如下:

岚气半涵吞碧影;

丹枫群起战秋声。

此联选用了岚、影、枫、声等意象构图造境,“吞”“战”炼字都很见功夫。“战秋声”三字借鉴自清人金安清三潭印月静凉轩联:“半塔斜阳颓老衲;一池残叶战秋声。”但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改进。第一,意象再精选;第二,对仗再工巧;第三,张力再增强;第四,联料再寻找。在我的指导下,此联经过反复修改,定稿如下:

白日孤颓沉碧影;

丹枫群起战秋霜。

意象方面,将岚气换成白日,以夕阳为主体,与丹枫相对照,同为红色意象,但形成鲜明对比,一孤颓,一群起。对仗方面,白对丹,孤对群,都是反对,非常工巧。张力方面,上联写的是颓、是沉,下联写的是起、是战,一抑一扬,基调相反,增强了张力,读来让人精神振奋。联料方面,上联除金安清联之外,还选用曹丕“白日急兮西颓”的诗句。虽然此联未获奖,但仍不失为佳作,其写法值得初学者借鉴。

【点评者简介】

曾小云,男,网名白云乡黄叶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创始人、主讲。1977年生,江西瑞金人,大学中文教育专业,曾任7年中学语文教师,现任职于文艺部门,擅长对联、诗词、辞赋创作,致力于对联的研究、创作和教育。作品刊发于《诗刊》《中华诗词》《对联》等刊物,获中宣部、诗刊社、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赛事400余项,在西安古城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央电视台等景区、场馆和平台刻挂展览100余件。多次参与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楹联学会等单位主办的重大对联、诗词、辞赋项目创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远建‖同题《西峡楹联》杂志楹联作品选评
邹继海楹联作品赏读
甘肃省楹联学会陇联月旦第二期——小雪篇
对联进阶
楹联基础知识【二】
对联的30种分类(网上资料剪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